学会冯天瑜向裴高才赠送新著《中华文化史》
裴高才向丁四新会长赠送《理学双凤》
荆楚网消息11月28日上午,珞珈山麓秋高气爽,来自北京、湖南、湖北等的**学者,相聚武汉大学哲学院,出席湖北省周易学会**届会员大会。从“二程”故里湖北黄陂走出的丁四新教授当选为*任会长。冯天瑜、郭齐勇、**纪、陈望衡等**学者被聘为顾问。
作为湖北省周易学会*任会长,丁四新教授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系系主任兼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他对郑氏易学、简帛易学颇有研究,著作颇丰,系“全国**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
据了解,当代出土简帛《周易》资料多在楚地,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湖北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竹简中包涵了大量楚地出土的周易文献,是楚文化的主要内容。
湖北一直是全国《周易》研究的重镇。早在北宋,生长于黄陂、学于黄陂的理学家与教育家程颐著述的《伊川易传》,被历代视为学术**,影响了中国700多年。而在当代,武汉大学的易学研究也走在全国**。1985年,由武汉大学的萧�父、唐明邦、罗炽、萧汉明等学者发起,在武汉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次全国周易学术讨论会。萧�父先生在哲学界*创把《周易》分为神道易、人文易、科学易三种类型,得到哲学界的普遍认同。武汉大学萧汉明教授的易学研究是湖北建国以来**被写入《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的学者。唐明邦还于1990年代初成为中国周易研究会的**任会长。
**学者们认为,此次学会的成立,对于有效的整合湖北省易学力量,及时了解、收存国内外易学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开展两岸易学界的学术交流,引导广大易学爱好者正确进行易学研究;搜集、整理、编辑出版易学研究成果论文集和相关书刊等,均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