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女士虽然从韩春**任手中要回了500元红包,但看到手中断裂的接骨板仍很愤慨。 记者 王鹏 摄
新闻到底:《病没*愈退红包》
新闻闪回:本溪市周女士一次普通摔伤却成了一场噩梦。医生收红包、“无合格证”接骨钢板、无证医生……快一年过去了,她还只能靠轮椅生活。周女士愤愤地向当时手术医生索要红包。
昨日,本报有关本溪市**人民医院《病没*愈退红包》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读者纷纷通过不同方式发表看法,本报记者也就此问题采访了相关人士。但到记者发稿时,本报仍未得到本溪市**人民医院及相关部门的反馈信息。
知情人:钢板重复使用
沈阳市沈河区王先生是从事特种钢生意的,平时与骨钢板经销商也有些往来,对骨钢板的一些内情有所了解。去年11月间,王先生不慎摔伤,在朋友帮助下在沈城一家专科医院进行了*疗。
王先生讲,因为是朋友介绍,*疗上一切事都由医生安排。只是在植入钢板用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问题上,医生征求了王先生的意见,医生**进口的,王先生同意了。王先生介绍,进口的与国产的没有太大区别,但二者价格相差一倍甚至几倍。
王先生**后取钢板时,向医生提出要回那块进口钢板。他早就听说,个别黑心医生重复给患者使用骨钢板,代理商又不敢说什么,这正是出现问题院方无法提供真实合格证的主要原因,因为一板一号,一号一个合格证。
王先生说,其实那块骨钢板不值几个*,给患者用上就会身价倍增。究其原因,就是院方**关系费、科室负责人关系费、回扣等使其价格神秘莫测。王先生希望通过本报告诉那些准备进行钢板植入的患者,**后一定要要回属于自己的钢板。
读者:重罚无德医生
沈阳市皇姑区邓先生通过电话表达自己看法,他说,现在看病难,看病贵,少数没有职业道德的医务人员,只是想通过各种方式多拿*。希望相关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对那些没有医德的医生一经发现,从重处罚,不能手软。
沈阳市和平区读者刘女士说,一方面同情周女士,一方面对现在就医看病存在的问题很是担忧。她一位亲属家境困难,本来*病的费用就难以承受,手术时还要给方方面面拿红包,“人家都拿,咱不拿也不好。”
本溪市李先生说,他家就住在该医院旁边,医院里也有熟人,真让人难以想象韩主任每天面对自己“责任重于一切”的格言有何感想,“拒收红包科室”主任收红包,不知道他脸红不?亏心不?
患者:我们同样受害
昨日,不少患者反映沈阳市铁西区一家市级医院的问题,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该院骨科同一**生身上。
反映这家医院的患者都是接骨钢板的受害者,又都是在接骨板断裂后,他们才发现植入患者体内的钢板没有相应的“合格证”,几经交涉又是毫无结果。患者家属葛女士气愤地说:“为什么受害的总是我们。”
本溪:争买当天报纸
昨日,本报有关本溪市**人民医院骨一科《病没*愈退红包》报道见报当天,《辽沈晚报》在本溪市街头成了抢手货。
本溪市明山区东明一条街报摊业主吴女士告诉记者,昨天由天气原因早上6时多才取回报纸,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就全卖完了,看到还有不少人还要买,她又第二次去发行站取了些当天报纸,9时前又都卖空了。
各方声音
省人大代表王军锋认为:医生收受患者红包,从根本上说,还是管理制度问题,医院搞“创收”就是错误的。医院不是盈利部门,它是公益性部门。国家应该向医院拨款,保证医院真正做到为全民服务。
辽宁四洋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敖阳表示:医生收取患者红包涉嫌商业贿赂。这种行为应该坚决制止,尽快出台相关行业规定,一旦发现是否应当取缔医生的医师资格;对相关的责任医院作降级处理;行业点名批评;加强相关的舆论监督程序。
延伸阅读
医生收红包咋处罚?
昨日上午,记者就医生工作中收取红包一事,采访辽宁省卫生厅监察处,一位姓柴的工作人员进行解答。
他说,从法律法规上讲,现在还没有明确规定,这属于医生违反医院规章制度问题。行业作风建设中的“十不准”提到医生收回扣、红包的问题,具体处罚上,一般是按照院纪院规来处理。
柴姓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我们要求医院必须建立健全这方面制度,对违规者要进行处罚。另外,在《医师法》上对于医生收受患者红包问题虽然没有准确法条,但是也有规定。一般来讲,基本上按照院纪院规进行处理。造成恶劣影响的,对于医师的资质实施处罚。比如:吊销医生执业证、暂停一段时间内医师的职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