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若干趋势

2011-08-05来源 : 互联网

近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国家积极刺激经济发展,力求摆脱经济衰退的影响,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危机之中蕴藏着*大机遇,那就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之中,谁先掌握和运用了它,谁就先**出新的无穷的增长动力。

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加紧部署处于萌芽状态的新一轮科技创新,着力推动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虽然对未来究竟哪个领域能够带来*大的技术革命还无定论,但许多国家都在把握***革命的苗头,力求抓住未来支撑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支柱产业,获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确定为7个领域,即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根据《***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32号)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要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

低碳产业将带来能源结构的重大调整。低碳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个方面都密切相关,低碳产业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其中,风电技术已成为**发展*为成熟的新能源利用技术。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风能产业技术发展已相当成熟,超大功率风电机组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趋势,其产业发展已步入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出现晶硅电池、薄膜电池、燃料敏化电池及有机物电池等多种发展路径并存的局面。伴随太阳能电池组件转换效率的不断提高,电池组件的成本持续降低,相关设备及工艺技术不断获得突破,产业整体规模逐年扩大。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将带来新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受资源、环境、投资、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低碳产业将带来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信息技术仍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是在过去 20年中推动**经济的重要力量之一,今后 10�20年,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目前一些*型应用系统初见端倪。例如,“智慧地球”将把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谷歌、微软等世界著名 IT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云计算平台,以新的业务模式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计算服务,支撑各类信息化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仍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并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如今,***信息技术呈现出高性能、宽领域、多方向的特点,继续朝着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前进,海量和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显著增强。集成电路的线宽已达到 60�45纳米,并向 25纳米发展;网络技术加速向宽带、无线、智能方向发展;高性能计算向计算密集和数据密集方向发展;软件系统向网络化、智能化和高可信的阶段迈进;物联网推动硬件与软件、系统与终端、内容与应用的高度融合。同时,信息产业不断出现新的消费热点,如物联网运用、智能电网、电子医疗等。韩国计划三年内投资22.7亿美元发展绿色信息技术,主要用于更快捷的宽带网络、绿色信息技术产品和能效更高的运输系统。

生物技术正带来多领域*大变革。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支撑的生物产业发展迅速。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一样是当前科技发展*快的领域之一。从生物领域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来看,20世纪60年代有9个,70年代有20多个,80年代有40个,90年代接近50个,21世纪前7年超过了80个。2000―2009年美国《科学》杂志每年评出的“10大科学进展”中,生物领域的比例超过了50%。生物技术发展正在带来医药卫生、农业、工业和环境领域的*大变革。**生物产品的社会需求旺盛,生物产业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的近 10倍。当前,生物产业技术体系正处在构建阶段,主导产业正在出现阶段。生物技术之间以及与其他领域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逐渐增强,群体突破现象明显,带动了生物信息学、纳米生物等新学科的诞生。生物制药、转基因作物、工业生物技术等已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生物产品核心技术差异大,主导产品不明显。每一种生物产品都需要专有的核心技术,需要重点攻坚的技术难点存在很大差异,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生物产品成为主导产品;由于生物技术的扩展还受制于伦理道德的困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产业发展。生物产业大发展还需要 20年左右。

美国、日本、欧盟等都选择了低碳、信息、生物、能源、环境、绿色制造等作为重点领域,通过增加投入和各种政策,促使先进技术迅速进入市场,力图在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我国的重点研发领域与发达国家趋同,将进一步加剧对高技术的竞争。我们要充分尊重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规律,积极应对世界竞争,准确把握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特征是集高收益、高风险、高投入为一体,有其产业自身的规律,也有国情和地区的差别,在发展这些产业时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现有产业的优劣势,区别对待,科学决策,对选定的重要方向和内容要给予长期持续的支持,避免一窝蜂、一阵热,影响产业健康发展。我国应积极参与新兴产业的国际分工,力争在产业价值链的**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要积极掌控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打破国外高技术垄断,实现重点产业的跨越发展。此外,还应加强融合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为解决重大问题提供新理论、新方法、新路径和新平台。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