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形小屋易拆,潜在舆论难消

2011-08-05来源 : 互联网

北漂小伙戴海飞在公司楼下搭建了一个“蛋形小屋”,并于夜间“蜗居”于此。12月1日,“蛋形小屋”所在的物业部门希望戴海飞能把这个小屋搬回公司里边。海淀城管大队相关人员表示,小屋**私搭乱建,应自行拆除。

对这个结局,创意者和公众都不应感到意外:对创意者来说,其本意是通过作品引起社会关注,并不是为了居住,那么在效果达到的情况下,拆也就拆了;对公众来说,他们已看到了很多类似的创意和行为,这些居住方式在城市管理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为何一个易碎的作品,还是会引起公众的唏嘘感叹呢?当拆除的命运已定时,与其考虑这个作品是不是炒作,是不是违建,倒不如考虑一下,这个易碎的创意作品为何成了**的释放载体?在判断蛋形小屋的性质时,既要从城市管理的角度去思考,还应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考虑。一般来说,拆除蛋形小屋是容易的,物理形态上的蛋形小屋很容易消失在社会视野中,但心理意义上的蛋形小屋却可能一直存在。也正是这个原因,公众才会对城管拆除的表态不能接受。

潜在**不消,类似的**热点就会层出不穷。说不定以后又会出现更夸张、更个性的居住创意。因此,在看到蛋形小屋的创意时,更需思考的是,这些**载体背后的潜在**是什么,公众为何把一个创意当成**诉求的热点。显然,现象背后的内在心理是需要重视的。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