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观察:甘肃省加大力度多元化促进大学生就业

2011-08-05来源 : 互联网

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本报记者 郁婕 摄

严格意义上讲,自从2000年开始,大学生毕业后的“分配制度”被**打破后,尽管我省有关方面以**的工作力度,广开渠道,增加大学生就业岗位,并完善各种制度建设,促进大学生到企业去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直到今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话题,每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据统计,至2010年,我省待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共计17.5万人。业内人士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我省就业岗位、就业人数、社会需求、专业供给等方面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宏观上看,就业岗位的缺少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但在微观上,由于在就业观念上存在重身份、重待遇的倾向,所以,我省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人数比较多。

今天,我们再谈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是想告诉大学生,就业环境变了,我们的就业观念必须随之改变。我们选取了一些大学生通过主动转变就业思路,进而曲线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成功例证,希望能够给人以启发。

纪事・观察

点燃一盏希望的灯

――我省加大力度多元化促进大学生就业纪实

数据显示:2010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量创历史新高:全省有17.5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待就业,比上年增长近万人。其中,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9.7万人,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6.5万人,省外高校甘肃籍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约1.3万人。

力度**,促进就业

进入2000年以后,全国就业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大学生毕业后的“分配制度”在这一年,被**打破,市场成为就业的主要导向。相应的,就业形势开始严峻。据省人事厅资料显示,近年来,我省大学生就业率逐年走低,2004年,我省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84.7%,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下降到80.1%。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省坚持以**宏观调控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通过实施创业带动就业、项目扩大就业、输转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完善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机制。通过努力,截至2009年底,我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85.1%,比上一年上升2.1%。

2003年,我省在全国**开展了“择**拔普通高校特困及长线专业毕业生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工作。2006年,按照**组织部、人事部等八部委《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的统一要求,我省又在以往基础上,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截至2009年底,我省共选拔78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工作。

同时,为解决“三支一扶”人员待遇偏低,2009年,经省**研究同意,将“三支一扶”人员生活补贴由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1200元,同时对各项相关费用进行调整,使每人每年从9145元增加到14800元。

2009年,以**为导向的就业工作力度再次加大。据省人事厅专计处介绍,我省从2009年开始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当年,解决1万名农村教师、3838名农村纯农、纯牧民本科生就业。

今年4月下旬,省*****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10年省财政将划拨1.5亿元专项资金,选拔招录1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到乡镇卫生院和基层兽医站工作。

同时,“三支一扶”和进村将解决就业人数3500人;

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将解决就业人数4393人;

团省委组织实施的西部计划,又将解决就业人数597人。

据初步估算,包括**渠道解决就业在内,2010年我省解决就业人数将在4.5万人左右。

多方举力,打破藩篱

纵使如此,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仅靠**渠道解决就业,显然是不现实的。采访中,省人事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这样谈道。

在逐步加大以**为渠道的就业通道的同时,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更便捷的外界环境、扫清他们就业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也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我省进一步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的制度性障碍,为他们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等方面的服务。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市、州要取消落户限制。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

自主创业,也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途径,为了解决大学生创业无资金的难题,省劳动**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据介绍,对在当地劳动**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领取了就业失业登记证,有创业愿望参加创业培训的高校毕业生,可按照程序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其中个人申请,可获得5万元额度的贷款,合伙经营和组织创业的,可获得200万元额度的贷款,贷款期限均为3年。对创业成功,按期足额还贷诚信度高的自主创业人员,可根据经营需求再次申请贷款。

结构性就业困难凸显

记者从省人事厅专计处了解到,从我省人才整体的需求和供给来看,结构性就业难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在我省,就业比例最好的专业是工科专业,比如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等,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很多省内企业拿着钱却招不到人。就业最为困难的专业是文科、经济、财会类,这些专业基本属于“长线专业”,而这类毕业生的数量,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量中,占据的比重恰恰是最大的。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取向有三个特点:一是向中心城市靠拢;其二,身份就业思想依旧浓厚,对于在企业就业的兴趣,远远逊色于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向往;最后,不愿去基层就业。这就造成我省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人数较多。

省人事厅相关人士表示:国家的就业思路是“市场导向、**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企业,已经成为就业的主渠道。我省的压力在于,私有经济发展缓慢,成气候、成规模的企业少,有效吸纳人才的能力相对不足,导致市场导向作用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扩招,则进一步挤压了就业空间。面对这种情况,**在积极组织就业安置工作,同时,当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毕业生增长速度相匹配时,才能从最根本上缓解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融化“观念坚冰”

2010年,全省有17.5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待就业,比上年增长近万人,其中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9.7万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严格的精英教育模式。大学毕业生是国家极其重要、稀缺、按调配方式使用的人力资源。就业的概念所承担的附加值非常高,不但牵扯到户口档案,而且涉及到干部身份和稳定可靠的福利待遇。

而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却是,随着社会转型,高等教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就业在过去的10年间经历了从国家统分到双向选择、再向完全自主择业这一过程。

由追逐附加值极高的“传统就业”再到不得不去面对市场化竞争的自主择业,这种两难之间的抉择,无疑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观念。

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学生就业的方向与观念无疑需要多元化。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应当积极向基层“靠拢”。不可否认,很多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去就业,一是目前基层就业的机制尚不完善,学生有顾虑;二是基层生活待遇等各方面与城市的差距较大。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正在逐步完善大学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待遇和条件。从国家政策上看,这方面的导向也很明显,全国许多地方都将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在抓,不少大学毕业生已经在基层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除了去基层就业,去企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到企业就业可以人尽其才,成为社会财富的“一线创造者”。而且,企业灵活的用人机制和高效的运作机制,也可以让大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挖掘出自己的潜力。现在,对到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许多城市的人才服务中心都为其提供人事代理服务,相关费用可减免。毕业生到企业后,企业须依据《劳动法》及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

创业也是一条就业路,而且是一条充满憧憬的就业路。大学生具备年轻人的优秀潜质,有胆有识,敢拼敢闯,具备创业的重要条件。事实上,创业“造饭碗”这条路,就是一些优秀大学毕业生自己走出来的。创业的道路虽然艰辛,但激情和努力,浇开了无数创业之花。创业不仅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最大限度施展才华的机会,还可以给其他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正因为此,各级**都在努力消除大学毕业生创业道路上的各种障碍,让其最大程度施展才华。

当一个社会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后,说明社会在进步。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真正难的是如何就业、就什么样的业。只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转变过来,就业难的“坚冰”才会逐步融化。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