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一镇政府拿烟酒打白条 十余年欠小卖部逾十万

2011-08-05来源 : 互联网

“这样下去,100年才能把*收回来!”1995年春节刚过,宿州市�桥区曹村镇居民于泉一家在公路边开了家小卖部,可从当年起,对面镇**工作人员就不断到店里拿烟拿酒然后打白条,到1999年已欠下十万多元。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于泉一家拿到的只是一沓签了字没能报销的发票。对此曹村镇镇**表示,镇里财力有限,只能是每年年底还一千多元。

镇**赊账提货

1995年,为了做点生意养家糊口,于泉的父亲于志胜在当时的206国道镇**对面开了一家小卖部,卖点土特产,外加一些烟酒杂货,“当时我父亲的意思是,对面就是镇**,又在国道边,怎么也能发点小财吧。可没想到后来却发生这样的事情。”

昨天,于泉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当时这间只有50多平方米的小卖部可算得上是镇**的“储备库”,镇**招待需要的烟酒等很大一部分是从这里拿,“从1995年到1999年,镇**每年都会欠下不小的一笔烟酒土特产*,可几乎没给过现金,都打了白条。”

61岁的于志胜告诉记者,由于距离曹村镇**比较近,开店的时候和曹村镇**就有生意往来,“哪个做生意不想挣*?人家提出赊账,我们也就答应了,毕竟也是**,我们想这个也赖不掉。可谁承想,这一赊却是个无底洞。”

欠款达到十万多

“从1995年到1999年,记不清有多少镇**的工作人员光顾过我的小卖铺。”于志胜回忆说,从镇长到一般出纳、办事员都是“顾客”,拿走的物品也五花八门,有香烟、白酒也有图钉、胶水,但几乎都是赊欠。

于志胜说,这些来拿东西的人都说是为了“公干”。为了整理赊账金额,他专门找了个小本子,赊帐记录早已写得满满当当,其中还包括一些纸张已发黄的欠条,虽然那些用来别欠条的曲别针已经生锈,但欠条上的签字、盖章尚清晰可辨。

于志胜告诉记者,从1995年春到1997年10月,当时在任的是马姓镇长,总计开出的发票总额是22000多元;而从1998年到1999年11月,当时任职的是王姓镇长,开出的发票总额是79000多元。

讨欠款成了习惯

十万余元的欠款,十多年过去了,于志胜只要回来了三千多元。如今,每个月到镇**里去讨要欠款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于泉告诉记者,自己和家人拿着发票去镇里讨*非常难,“不是这个不在,就是那个不在,有的时候父亲甚至要到区里去追镇领导,就为了能把欠款讨回来。”

1999年11月,于志胜一家做出决定:不再向镇里赊账,镇里再来人拿烟一概说没有。

于志胜说,发票上的客户名称大都是“镇**”,有的还写着“情况属实”,然后是一些人的签名,这些人都“是镇**各级经办人,没有他们的签名,这个发票就是一张白纸,到了月底,拿着清单和发票再去镇**结账,先找拿东西的人,签了字再找镇领导,镇领导签完字了再去找财务报销。就这样,每个月我们除了进货之外,还有个任务就是向镇**讨债,但是*总是要不到。”于志胜告诉记者,从开店到今年,镇里已经换了7个镇长,但就是不给解决打白条的事。

欠款拿不到,店里的生意还要打理,老于只能向亲戚朋友借*周转,时间一长,老于直喊吃不消,甚至有了想把小卖部转手的打算,“原以为靠着镇**能赚点*,没想到镇里却欠着*不给,现在生意也做不下去了。早知道就不开这个店了!”于志胜说。

承诺“分期付款”

“有时候去要,镇领导烦了就说,谁欠的*找谁要!”于泉告诉记者,之前基本上要不到*,最近几年还能要到点,但数目很不乐观。

昨日,�桥区曹村镇**办公室王姓主任告诉记者,这笔陈年旧债属于前任领导的债务,但既然开具的是镇**的发票,东西也不是私人用的,镇**不会赖账。

而对于如何还上这笔债务,王主任告诉记者,十万多对镇**来说不是个小数目,镇**自身的财力也有限,而且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还清,目前镇**领导多次和于志胜家协商过,目前的约定是,每年年底的时候给于志胜家还上一部分*,“从2005年开始,镇**每年还给于家的*款在一千多元吧,好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多还他们一点,目前只能这样办。”

当记者问及这样还的话要持续多长时间,王主任也表示了无奈,“总归我们在还这笔债务吧,具体多长时间能还清,我也不知道。”

而对于镇**这样的解决办法,于志胜一家显然不满意,“照一年还1000多元的话,那得还100年,我家这小铺都要成百年老字号了!”于泉无奈地说。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