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正未有穷期

2011-08-05来源 : 互联网

将改革进行到底,“底”在哪里?

当诸多逆改革而动的“土政策”纷纷以改革面目出现的时候,说明人们对改革的目标和判断标准不甚清晰,体制机制变革在中途因利益的交汇和碰撞模糊了自己的方向,因而需要有对目标和方向的进一步辨识

中国的改革走过了三十多年,伴随而来的是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在当今**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十二五”规划实施在即的新的历史时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更应弘扬改革主旋律,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主要的理由是我们的改革尚未达成自己的*终目标,经济社会的运行仍然处于新旧体制的交织碰撞即“双轨驱动”的状况之下。这是渐进式改革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碰撞和矛盾有如分娩的阵痛在所难免。不*如此,在**金融危机肆虐之下,我国不得不出“重拳”实行**干预,以挽救险恶的形势。大规模的**投资等手段,对于“危”中寻“机”,对于经济的快速复苏,作用*大,但也在相当程度上使经济社会系统中潜伏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要化解这些矛盾,要使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使整个现代化建设健康地向前推进,唯有走改革这条路。

这是些怎样的矛盾呢?

其一,收入分配日益拉大的矛盾。当前,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富裕了,但广大低收入群体并不富裕。仅以2009年居民储蓄存款为例,这个数额已达22万亿元,但其中85%即18万亿元以上仅为全国300万个家庭所有,13亿人分享甚微。同时,企业存款还超过居民存款,占国民收入比重达23%。它同样为**控制的少数垄断企业所有。

这种悬殊的分配差距是怎样产生的呢?它当然不是市场公平竞争的产物,因而将其归罪于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显然是错误的。恰恰相反,它是市场化改革不**,亦即行**力配置资源,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

其二,**配置资源特别是地方**之间的过度竞争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环境资源的压力**强大。我国的市场机制受到行政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因为行政配置资源必然伴随缺乏效率的数量扩张和技术上的“复制古董”,而更严重的是在“保财政,保吃饭、创政绩”的压力下,各地方**之间展开旷日持久的过度竞争,这种竞争在缺乏市场效率机制约束的情形下,当然只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结果便形成比比皆是的结构雷同和产能过剩,使得我们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事实上,上述两大矛盾会产生出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内需乏力和不合理的刚性结构,更是与此直接相关。在不能解决这些矛盾的时候,要“促增长、保民生、调结构”很大程度上会流于空谈。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出路只能在继续改革,否则只会加重矛盾,不利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