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GDP498亿元,同比增长16.8% 本报讯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复苏向好的走势,投资、消费继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工业经济高位稳步提升,对外经济继续复苏,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呈现“高位较快增长、增幅平稳回归”的态势,全市经济由持续复苏转入平稳较快增长阶段。昨日,在市*****、市***举行的2010年前三季度泸州经济运行形势统计新闻发布会上,市***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陈晓荣向省、市新闻媒体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泸州经济的相关数据。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稳增长、调结构”系列政策措施,把促进经济发展与加快结构调整相结合,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8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四位。其中,**、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6.8亿元、262.6亿元和148.6亿元,分别增长4.1%、28.9%和7.3%。从总体上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呈现生产供给稳定增加、内外需求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经济活力继续增强的基本特点。
生产供给稳定增加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40.8亿元,增长4.2%。其中,种植业完成75.5亿元,增长3.8%;林业完成4亿元,增长9.1%;畜牧业完成54.6亿元,增长4%;渔业完成4.5亿元,增长6.2%;服务业完成2.1亿元,增长6.4%。主要畜牧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出栏生猪323.1万头,增长2.4%;出栏牛6.7万头,增长5.7%;出栏羊42.8万只,增长5.9%;出售家禽3283.0万只,增长7.7%。肉类总产量32.2万吨,增长3.6%。
今年大春生产丰收在望。全市克服自然灾害的影响,强力实施保农、惠农政策,**了农业生产。全年大春粮食播种面积28.6万公顷,增长1.7%,预计产量将达183万吨,增长1.7%。与此同时,种植结构继续改善,大春油料作物播种面积0.4万公顷,增长2.4%,预计产量0.8万吨,增长4.1%;蔬菜播种面积2.8万公顷,增长3.7%,预计产量98.3万吨,增长3.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在统计监测的30种主要工业品中27种呈现增长,其中增幅高于50%的产品有9种。增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鲜冷藏肉5.7万吨,增长167.0%;纱3004吨,增长153.5%;大米25.5万吨,增长112.8%。
第三产业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48.6亿元,增长7.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住宿和餐饮业与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平均增速,分别实现增加值23.8亿元、11.1亿元和19.6亿元,分别增长8.8%、10.3%、14.0%。
工业经济增质提效
今年以来,市委市**进一步加大了对工业经济的**力度,强化各项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四大产业”,保持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7.1亿元,增长30.7%,增速居全省第四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工业主导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进一步显现,成为全市GDP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继续优化。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轻工业增加值143.2亿元,增长37.1%,完成重工业增加值93.8亿元,增长22.3%,轻重工业比重继续调整为60.4:39.6,轻工业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同时,从经济类型来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107.4亿元,增长37.9%,增速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2.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反映了我市平等竞争、资源共享的优良经济环境。
以酒业为**的四大产业发展迅速:前三季度四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8.9亿元,增长28.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6.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0.6%。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和产业链延伸,前三季度我市酒类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4.1亿元,增长35.6%;能源行业在市场需求拉动下迅速扩张,实现增加值45.2亿元,增长21.2%;化工行业**性增长,前三季度实现增加值16.3亿元,增长9.6%,快于上半年4.4个百分点;机械行业继续增长,但速度回落,前三季度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增长28.2%,较上半年回落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向好,利税保持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6.1亿元,增长43.2%;实现利税总额107.3亿元,增长49.2%;实现利润总额59.1亿元,增长51.6%;亏损面同比收窄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