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年底突击花2万亿 体制掣肘交织部门利益

2011-08-05来源 : 互联网

熊剑锋

随着公民纳税人意识日益增强,年底财政“突击花*”的老问题,引发了广泛热议。

上周六本报A2版报道,今年前11月全国财政支出56235.97亿元,仅完成全年计划的73.8%。外界一时有观点担心,全国财政部门将在12月“突击”花掉2万亿元的财政资金。

财政部部长****近在湖北考察调研时表示,要不断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在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程序的前提下加快拨付进度,同时加大财政预算绩效考核力度,防止年底突击花*。

突击花*成惯例?

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每年前11个月全国预算执行部门都只完成了不到80%的年度财政支出进度,12月份都面临*额财政支出任务。

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财政预算支出为4.65万亿元,而当年1~11月财政支出完成额度为37084亿元,完成预算支出额度为79.7%,*后一个月需完成预算额度为9400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预算支出为60786亿元,当年前11个月预算支出45825亿元,完成预算进度为75%,*后一月需要完成预算额度为14961亿元。

根据翌年全国人大审议的有关报告,上述两年*终分别完成了年度财政预算的106.6%和102%。

从过去三年的数据来看,每年预算执行的进度实际上是越来越慢。业内**认为,这和**财政支出的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有关。

从2003年到2008年,中国财政收入的规模越来越大,财政收入从2003年的21691亿元升至2008年的61330亿元,六年间增幅接近两倍。与此相对应,**支出规模也日渐增大,今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更是达到了****的7.6万亿元的规模。

而在国家***历年的审计报告中,一些**部委未能按时完成年初预算支出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有**曾指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当年的预算执行情况成为确定预算额度的重要依据,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往往根据前一年度基数变动,如果上一年的*没有用完,可能造成本单位或部门在下一年的经费争取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大部分预算执行单位往往在年底采取突击花*的措施,来完成预算。

受困预算体制?

业内**介绍,体制不顺是年底突击花*的主要原因。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安体富对CBN记者表示,现行《预算法》规定,预算年度采用历年制,即从公历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而审批预算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每年3月初才召开。这一制度执行的后果是年初的预算资金经过层层审批和各种手续之后,往往要下半年才能到位,从而导致支出执行进度滞后。

中国社科院财政和贸易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勇对CBN记者表示,上述制度原因导致支出进度慢是很自然的事情,“问题不在于突击花*,而在于花*中是否违规。”杨志勇说。

对此,有媒体近期报道称,*近财政部开始着手启动预算法的修订工作,将每年的预算年度改为从4月份开始可能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对此,杨志勇表示,虽然从技术上说并无困难,但实际上改革的可能性并不大。

除了体制原因,此前也有财政部官员明确表示,支出进度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执行中存在大的问题,二是预算“多给了”。

有**认为,不排除有些部门为了多要财政资金,预算安排一些不具备可行性或没有认真论证的项目,审批后,却发现项目根本无法执行。

而财政收入超收也是往年造成一些部门年底突击花*的原因之一。以2007年为例,全国财政超收收入达7239亿元,由于超收收入没有纳入年初预算,给予了地方极大的自由裁量权,从而导致大量的突击花*情况。

但是从2008年开始,财政部规定,年度执行中如有超收,除了一些必要支出外,原则上不再追加具体支出,都列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转到以后年度经过预算安排使用。

对于今年底仍有2万亿元没有支出的情况,有**认为,这和大规模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基建项目较多有关,“基建项目审批环节多,此外还要组织招投标,环环相扣,前面的一环没完成,后面工作也无法进行。”这位学者表示。

杨志勇表示,对于那些年终没有完成支付的预算执行部门,财政部曾经表示可能会收回这些部门的预算额度。

“但是实际操作中可能还是会面临较大的阻力,一些**部门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法不责众,也不可能厚此薄彼。”一位**表示。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