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沙镇溪镇文化体育广播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梅云忠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2009年9月 28日,秭归县沙镇溪镇文化体育广播服务中心精心打造了一台古色古香的民间文艺节目送进县城,当晚演出时,广场上看戏的人们席地而坐,阵阵掌声把迎祖国60华诞的气氛推向**。一个乡镇打造一整台节目送戏进城在秭归历史上还是**次。现场看戏的县委书记罗平�,拉着**送戏的沙镇溪镇文化体育广播服务中心主任梅云忠的手,感慨地说:“没想到民间文艺有如此大的魅力,没想到基层农民中还有这么多文艺人才。我们需要你这样的文化使者。”

他在库区里淘废为“宝”

沙镇溪镇马家坝村党总支书记王祖柱,每次接待参观有线电视的客人,都会自豪地说:“收视***得很。”

该村能看上有线电视,梅云忠花了不少力气。王祖柱介绍,8年前,有人在群众大会上提出,要看到“有线电视”,要看本县新闻。当时正值移民大搬迁,移民都想多了解上面的政策。他就找到刚任镇文化广播站站长的梅云忠商谈。两人决定办好这件事。

一缺资金、二缺物资,怎么办?梅云忠想到了“借壶赊油”。当时,正值135米蓄水前大清库。他们瞄准那些即将被清除的电杆,淘废为”宝“,把30多根135米水位线下的电杆移栽成村内的有线电视电杆。同轴电缆、钢绞线及其他配套材料怎么办?梅云忠带着两万元现金,到武汉寻求支持。一家经营单位得知内情,主动为其赊了6万元的器材。2002年1月,马家坝村有线电视正式开通,*批发展用户124户。王祖柱激动地说:“那天,镇**特意为我和梅云忠两人点了一*《愚公移山》的歌,表示感谢。”

2002年9月,根据县人大代表提议,要架通沿江13公里有线电视光纤专线。但**投资仅13.5万元,实际需要资金近20万元。梅云忠主动找到镇供电所,要求承担该所在135米水位线下的清库任务,**的条件就是让供电所的旧电杆“成为己有”。他带领10多名职工,一干就是一个多月,一边为供电所清库,一边把100多根电线杆搬上山,节约成本2万多元。梅云忠与同事们精心谋划,一条覆盖树坪、千将坪、台子湾村的光纤专线终于开通了。

目前,该镇有线电视100%进村、100%进农村社区、100%进村民小组,100%的村建有广播室。

他在改革中立志兴业

“我爱广播电视事业,胜过爱我自己。”在竞职演讲中,梅云忠发自肺腑的话语,打动着每一位评委和观众。

2005年9月,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文化站由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变为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梅云忠本可以“下海”,经营自己于1988年创办的实体――广播电视服务部。然而他选择了留下。

梅云忠说,当看到自己亲手搭建的网络,接到一个又一个安装、维修电话的时候,他感到移民需要他。当年,他当选为镇文化体育广播服务中心主任。

2005年10月底,梅云忠因患尿结石住院。出院时,医生再三嘱咐他,必须先休息一个月后才能上班。当时,正值全县县乡联网工作进入高峰时期。他手术后走出医院大门,身上插着一根导尿管,就径直来到县乡联网的工地上,现场协调指挥,直到联网完成。2008年,罕见冰雪灾害席卷秭归县。为了及时**电视信号,梅云忠率领团队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冰天雪地里。一个月的极冻冰雪天气里出勤29天。

梅云忠和他的职工,常年工作时间为350余天,平均日工时在10小时以上。

几年来,梅云忠成功编制了全镇有线电视光纤网络兴建、网络升级改造技术方案,整个网络布局、线路走向合理、信号质量稳定,经上级有关部门验收,达到部颁标准。

截至2010年10月底,该中心建成有线电视光纤干线网193公里,光节点162个,同轴干线330余公里,在全县**实现10户以上自然组“组组通”有线电视的目标,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000余户,入户率突破70%。

他在发展中以民为本

秭归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郑之问介绍,在****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梅云忠时时不忘以民为本,形成了覆盖全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有线电视可以接通信息市场。”梅云忠所在的镇柑橘种植面积很大。他通过有线电视,把柑橘品改政策和科技信息直接送入百姓家,促进名优特柑橘生产。如今,树坪、梅坪等3个村有线电视入户率高达74%以上,柑橘专业户占全镇柑橘专业总户数的65%以上,成为相对富裕村。

梅云忠倡导建立了“海尔式”维修服务方式,要求随时为镇内客户解除难题、12小时内为偏远村客户排除故障。

2009年10月**晚上7点钟,梅坪村打来电话,说村里电视信号中断了。此时正值秋雨连绵,梅云忠带领两个外线工来到现场,爬电杆、看节点,没多大一会儿身上就被雨水淋湿了。他们坚持工作,*在晚上11点多钟完成了维修。

良好的服务促进了文体广播事业的发展,该中心去年的收入突破100万元。今年8月底,该中心投资90多万元,建成新办公大楼,内设文化活动场所640平方米,购置图书一万多册,让移民有了自己的图书室。

从2006年开始,梅云忠组成5人小组到镇内各村收集整理民间文化遗产,注册105名有文艺专长的农民艺人,其中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2人,这些老艺人成为该镇文艺骨干。3年来,梅云忠先后请来市、县文化馆的辅导老师对移民进行 “秭归花鼓舞”、“船工舞”、“交谊舞”、“太极拳”等培训,丰富了镇、村广场文化。与此同时,中心每年投入10万多元,打造一台文艺节目,送戏下乡丰富移民的文化生活。仅一个《开山号子》就花了两万多元,成为宜昌市的民间文艺精品,受到群众的喜爱。

近年来,该中心先后荣获“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宜昌市“文明单位”、“广播电视系统****”、“**乡镇广播电视站”等10余项荣誉,梅云忠也被评为秭归县*届道德模范。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