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下游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宜昌11月30日电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了解到,今年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公司下属的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葛洲坝下游监测到一次中华鲟自然繁殖,并采集到少量鲟卵。同时,在葛洲坝庙嘴江段和红花套江段采集到自然孵化出的中华鲟鱼苗。

繁殖监测

为监测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是否会影响到中华鲟自然繁殖,中华鲟研究所承担了中国三峡集团“175米实验性蓄水期间中华鲟自然繁殖监测”科研任务。研究人员综合采用食卵鱼监测、沉底网捞卵、水下摄像等监测方法,以发现中华鲟产卵活动。

11月23日凌晨收网检查时,研究人员在网内发现了22颗中华鲟卵,其中8颗发育正常。根据其发育时间推算,这批卵的受精时间是在21日午夜至22日凌晨。在随后的几天里,研究人员又陆续采集到不同发育期的卵,并将这些卵运送到三峡坝区中华鲟物种保护研究基地进行培育。26日,这批卵孵化出苗。

濒危物种

中华鲟是我国现存古老物种之一,在地球上已繁衍生息1.4亿年。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影响,中华鲟野生资源急剧减少。1981年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后,中华鲟洄游到金沙江产卵的通道被阻断,新的产卵场在葛洲坝下游江段逐渐形成。

中华鲟研究所生态**室副主任姜华说:“每年都会观测到中华鲟产卵。环境变化是否会影响中华鲟的产卵周期,我们还在密切监测中。”

据统计,中华鲟研究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累计向长江、珠江流域放流多种规格的中华鲟500多万尾。目前每年自长江口洄游到宜昌江段的中华鲟数量300头左右。今年6月,我国将全人工繁殖的5尾中华鲟放流野外。

保护“活化石”

据宜昌市渔政船检港监管理处副处长刘长春回忆,早在2002年***举行的宜万铁路宜昌境内越江方案评审会上,掘隧道曾是候选方案,但隧道在施工爆破和建成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与噪声,会惊扰中华鲟繁殖和洄游,综合其他因素,工程*终选定架桥方案。

中华鲟研究所物种保护研究室主任郭柏福表示,“活化石”中华鲟在分类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