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融资难的解题与破题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金融危机对大陆台资企业的冲击有多大?大陆方面为解决台资企业**难做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金钥匙”在哪里?

台商**难的解题与破题

本报记者 李炜娜 )

今天,“台胞”、“台商”、“台资企业”这样的字眼,对于两岸的民众而言,早已**新鲜。一直从事台湾贸易的台商温仁得刚从福建来到北京,他对记者说:“到便利店买东西都能碰到台湾人。怎么在北京找老乡也这么容易呀!”

20年的时光,已经让两岸经济交往、人员往来以及情感的交流大大增进。目前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已达7万多个。大陆是台商**大投资地。

“20多年来,大陆台胞们参与着大陆改革开放的进程、分享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成果。”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叶惠德说,“不过,成长中的台企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问题,是比较集中的一个话题。

台商说:**难!

“早期到大陆来投资的台商,大都从事的是传统制造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普遍面临着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的问题,这就对资金有了更大的需求。”昆山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杨登辉****:“刚到大陆的时候,我从事的是纺织业,1996年开始步入IT产业。很多台商走过的都是这条轨迹。”

“金融危机对大陆台资企业的冲击很大。”台企联监事长丁鲲华说,“在大陆的台企中有80%是生产型企业,其中又有80%左右是外销型企业。因为订单快速下降,企业资金回收困难,面临严重的资金缺口问题。”

虽然已经转产电子产业,杨登辉也有同感,“日子不好过,像过寒冬。很多台企都处于资金链紧绷的状态,还有一些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

大陆台企的**状况如何?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会会长梁国扬表示:“**前,我们在闽、沪、苏、京、津等地区的调研中,台商反映*多的是**难问题。”

其实,**难并不是新问题。北京台商徐乐眉坦言:“特别是前些年,由于当时***当局的限制性思维,两岸长时间无法直接通汇,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台商**真是挺难的。有的台商甚至不得不通过地下钱庄、银楼渡过**难关。但是通过地下金融机构不仅要损失巨额手续费,还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

求助于岛内、从岛内借贷也并非易事。“台湾地区经济目前也非常艰难,岛内*新经济预测认为,2009年台湾的经济增长率是0.56%,这将是2002年以来的新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林玉芬说。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进一步分析指出,两岸金融交往还是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陆台企的**手段和渠道。比如,在大陆的外资企业**,可以通过外资公司的母公司进行,以目前两岸金融业合作的现状来看,台商想通过以上的渠道**,还是比较困难。

巨额**不是“空头支票”

2008年12月举办的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期间,中台办主任王毅宣布了十项惠台措施,其中一项就是中国、和国家开发银行将在今后2至3年内为台资企业提供总计130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

对此,台商们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类似“久旱逢甘霖”、“雪中送炭”这样的词汇。

“面对金融危机,资金对于企业来说如同血液对于人一样重要。”叶惠德表示,大陆各银行的**支持,让广大台商看到了大陆帮助台企脱困的决心,更坚定了度过经济寒冬的信心。

“这是一个温暖的讯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温仁得说,这表明了国家对台资企业的关心和扶持,让更多的台商感受到了大陆的善意和诚意。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任会长张汉文说,很多中小台企陷入困境,他们很想转型和自主创新,但需要资金。如果能得到贷款,对他们而言,就是非常关键而及时的商机。

台商们还十分关心另外一个问题――新增的**额度如何真正落实。

2009年2月27日和28日,国台办分别在苏州和东莞举办了两场台企银企座谈会。金融机构负责人与台企代表面对面交流,听取台商代表在**贷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据了解,在苏州召开的座谈会结束后,中国工商银行与15家参会的台企还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共签署了34.6亿元的**贷款项目。

3月25日,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在记者会上再一次表示,大陆方面对台资企业作出的**承诺,一定要、也一定会落到实处。目前各银行正在分别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予以落实。仅中国工商银行自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1月上旬,就已向500多家台资企业提供**约40亿元。

记者从3家银行了解到,发放贷款的金融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各家银行都表示将积极落实这项政策。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将加快台资企业贷款评审和发放进度,除中长期贷款外,还可以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中行方面表示将简化审批流程,做好台资中小企业的授信工作。工行方面也表示将针对台资企业不同经营特点和**需求,采取多品种、多形式组合**。

事实上,近年来,给台商以温暖和信心的“数字”还有很多:

2005年9月,国台办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5年内为台企提供300亿元贷款的开发性合作协议;2006年7月,国台办又与签署5年内为台企贷款200亿元的合作协议。

寻找“金钥匙”

巨额**的确让台商感受到了温暖、增加了信心,不过,这些**能否成为从根本上解决台商**难的“金钥匙”呢?采访中,台商对此多方解读。

台商温仁得坦言,“我们都看到了大陆政府和各家银行的诚意,但诚意与台商真正拿到贷款之间还不能直接划等号。”

温仁得解释说,不少台资企业有个特点叫做“两头在外”――市场在外,总部和技术在外,只有加工厂和车间在大陆,可能土地是租的,厂房也是租的。作为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有自己的商业利益和规避风险的要求,没有任何可抵押的,银行不敢发放贷款是很自然的事情。

丁鲲华还有另外的担忧。“有台商朋友反映,较之大型台企,中小台企比较不容易拿到贷款。可是,实际上,大型台企不那么缺钱,有的贷到款是锦上添花,中小台企才更需要雪中送炭。”

对此,有银行业者解释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大陆金融机构对这种跨两岸的企业难以进行相关的资产评估和有效的监控。大型台资企业的信息,银行容易获知,他们贷款就容易些。中小台企呢,银行不了解他们在岛内的资信和财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获得贷款。”

那么,如何解决信用担保方面的问题呢?

事实上,在信用担保方面,大陆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尝试。比如,浙江省专门成立了台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重庆市专门拿出10亿元组建了台资企业担保公司,福建等地也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除了大陆做信用担保的措施,台商还有另外的建议。

杨登辉提出建议说,台湾有一个中华征信所负责给企业评级,台湾的银行就用它来征集企业的信用信息。如果将它引进,或者有大陆相关业者与它合作,为台资企业评级,就可以帮助大陆的银行征集台资企业的信用信息,以便发放贷款。

“如果台资银行能够进入,应该也会对解决台企的资金问题有所帮助。”丁鲲华建议说,“这样台商在大陆缺少担保、不便贷款时,可通过台资银行的大陆办事处在台资银行贷款。不过,当前的情况下,在台资银行的贷款不能以人民币结算,往往要通过美元中转,美元持续贬值,货币兑换后就蒸发了一部分,这对台商是额外的损失。应该尽快实现两岸货币自由兑换。”

赵锡军指出,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尽快步入制度化轨道,不仅是双方业者*大的期盼,也是破解台商**难的关键所在。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实现货币直接兑换、允许双方机构进入对方市场开设分支机构,是目前两岸金融合作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