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呼海应谱新曲――浙江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综述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骄阳七月,“山多地少”的浙江,处处山峦叠翠,郁郁葱葱。走进浙江“欠发达”的山区,你会发现,毛竹之乡、香菇之乡、花卉之乡……比比皆是,处处呈现出山活、民富的生机盎然景象。

如何才能让山林变“金”,让生态成“银”,让欠发达地区农民尽快富起来?近年来,浙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大力建设“山上浙江”,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2009年,全省25个欠发达县市实现GDP 2186亿元,为2005年的1.63倍,其中有22个欠发达县市GDP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把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作为全省现代化建设的战略**

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

浙江省委、省**始终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早在2001年8月,省委、省**就制定**了《关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3年1月,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次提出把欠发达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加以培育。2005年12月,省委、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制定**了《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

在历届省委、省**工作的基础上,2007年6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把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作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书记***强调,要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扶持政策和帮扶载体,深化山海协作,促进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

当年11月,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再一次对推进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进行了**部署。2008年初,省委、省**提出实施包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和“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在内的“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着力在基本公共服务和低收入群众增收两个方面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

2008年10月,***在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把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强调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和山区休闲旅游等产业,建设 “山上浙江”。

2009年5月,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定》,强调依靠改革动力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形成区域间分工合理、要素互补、合作共赢的协调发展机制,努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为**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的落实,我省各地建立健全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体制和工作机制。自2005年起,省委常委会每年听取欠发达地区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欠发达地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每位省委常委、副省长确定联系一个欠发达县,定期到联系点调查研究,及时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浙江研究制定干部考核办法,鼓励**干部到欠发达地区任职,有效引导干部在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建功立业。

“十二五”期间如何推进我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成为事关我省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课题。今年3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省委书记***主持召开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作座谈会,深入分析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明确提出要把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放在“十二五”规划中谋划和推进。

充分运用政策手段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政策扶持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起着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针对欠发达地区每一阶段发展情况,省委、省**及时研究**新的政策意见,充分运用政策手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自2001年以来,省委、省**先后**了《关于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通知》、《关于全面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据初步统计,落实这些政策, “十一五”前四年,省财政补助欠发达市县已累计达到801.7亿元,接近25个欠发达市县实现的819.7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总和。

为进一步增强政策扶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省直有关部门和经济发达地区先后**了一系列专项帮扶政策,从资金、项目、人员等多方面给予**支持,确保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工作更加细化、实化。

“十一五”期间,省级有关扶农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欠发达地区的比例每年不低于1/3;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资金切出一定比例,**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无污染工业项目;省级外贸发展基金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些政策和举措,推动了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特色旅游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大多数发达市县也根据省委、省**结对帮扶的总体部署,**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上述政策涉及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浙江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阶段性的支持政策体系。

此外,为抓好欠发达地区**扶持工作,省委、省**在2001年、2005年**两轮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专门**了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意见。单独为一个民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在全国各省区中也是*例。

目前,省委、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作出了对泰顺、文成、开化、松阳、庆元、景宁等6个**欠发达县予以特别扶持的决策,并着手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若干意见》。

创新和打造有效平台力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建立并不断创新以人才、项目和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合作交流平台,是深入推进区域协作和结对帮扶,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更有效地推动帮扶政策落实,浙江启动实施了“百乡扶贫攻坚计划”、 “百亿帮扶致富工程”、“山海协作”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等工程,形成了政策推动和帮扶平台建设相结合的有效工作机制,奏响了山呼海应、共奔小康的雄浑乐章。

2003年,省****了《关于全面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若干意见》,明确杭州、宁波、温州等发达地区与衢州、丽水、舟山等欠发达地区的65个县结成对口协作关系。在山海协作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和项目集聚,带动了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2009年,浙江又开始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

实践证明,山海协作工程已经成为推进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全省累计实施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6109个,到位资金1317.31亿元;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547个,到位资金1.15亿元;组织培训低收入群众26.8万人,组织输出劳务51.7万人次;通过山海协作累计帮扶低收入群众增收11.7亿元,帮扶社会事业建设资金1.92亿元。

进入新世纪,浙江以减缓和消除贫困乡镇绝对贫困为目标,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2002年,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贫困乡镇的省区。自2003年起,浙江开始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到2007年,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共下山迁移农户10.2万户、36.3万人,80%以上的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2004年以来,浙江又实施了乌溪江水库、紧水滩水库、百丈�水库等**库区困难群众异地脱贫工程,探索**地区整体异地脱贫致富的途径。2004年,武义县推进下山搬迁的经验被联合国确定为可持续发展的典型。2005年,实行整村搬迁的仙居县坑边村和常山县金塘新村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荣誉称号。

针对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薄弱环节,浙江积极搭建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的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实施“欠发达地区卫生技术人才支援计划”等专项计划、选派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干部相互挂职交流、组织实施“市校县校合作开发计划”, 逐步形成了校、地、企互动合作。

此外,2003年,浙江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这是新时期科技扶贫的重大创新,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目前,浙江1279个乡镇都已经派遣了科技特派员,实现“乡乡都有科技特派员”的目标。截至2009年,全省科技特派员共推广新技术7324项,引进新品种9188个,培训农民675.6万人次,帮助安置农民扩大就业204.1万人。浙江的科技特派员工作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科技特派员工作试点省,并于2009年被联合国列为科技扶贫试点。

积极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增强欠发达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依靠自身资源和力量走自主发展之路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金钥匙和根本动力,也是支撑和引领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针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的实际,浙江突出人力资源开发和优势资源利用两大**,趋利避害,因势利导,鼓励欠发达地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和生态经济,努力探索走出一条自我积累与借力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开展农民素质培训,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三年中,贫困乡镇共举办培训班4416期,受训人员30万人次。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五年中,建立了5个省级农民培训基地和一批市县级农民培训点,累计培训农民209万人次,有85万人通过培训实现了转移就业。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一大批山区农民走上了就地脱贫致富道路。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三年中,贫困乡镇共发展种植业基地87万亩,养殖畜禽1300多万只,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344家,涌现了一批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脱贫致富支柱产业。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五年中,共发展蔬菜、茶叶、果园、苗木、林竹基地190多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全省欠发达县来料加工从业人员达到73万人,加工费收入达到44亿元。同时利用生态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走高新发展之路。例如,衢州充分利用山区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氟硅高科技产业,取得比较好的成效。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欠发达地区作为全省生态建设的**区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截至2009年底,丽水市和衢州市森林覆盖率分别达80.79%、71%,分别创建了省级生态乡镇93个、57个,分别有13个、25个乡镇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依托推进城镇化提升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解决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保障不力的问题。

浙江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提高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加强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推进下山脱贫、人口集聚,走城镇化发展路子。截至2009年,欠发达地区累计下山搬迁农户达56.6万人,既有效地改善了下山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推动了人口向城镇、中心村集聚,同时又提高了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2009年,衢州市、丽水市的城镇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9539元、190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336元、5703元,均是2002年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其中丽水市农民收入2009年的增幅达到12.9%,增幅处在全省各市第一位。

近年来,浙江先后开展“万校标准化建设”和“扶贫建校”活动,实行“教育券”制度和“教育救助”制度,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支持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浙江在扶持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还率先在欠发达地区实行税费改革。2001年,25个欠发达县率先停征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省财政转移支付8000万元;2002年,全省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特产税、乡镇“五统筹”。2003年,欠发达乡镇农业税实行减免。“十一五”期间,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免交经费由省里全额转移支付。

这些政策和举措,有力地推进了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难题得到缓解。到2009年底,欠发达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183.8元/月人,平均救助金额109.32元/月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2.95%,平均供养标准4816元/年人;95%的农村人口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环境

发展环境是硬件,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浙江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优化欠发达地区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着力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积极为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十一五”以来,欠发达地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批交通、能源、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区域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丽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28公里,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大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衢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接近250公里,且随着“县县通铁路、县县通高速”等目标的逐步实现,以等级公路、铁路为主,航空、航运为辅的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地位日益明显。温州半岛工程和台金、丽龙、龙丽高速公路等交通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三门核电厂建设顺利推进,龙游核电、六横电厂等前期工作已经开展。苍南町步水库、平阳顺溪水库、仙居盂溪水库和楠溪江供水及引调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大路穿群山,小路通心间。浙江还依托深入实施“百亿帮扶致富工程”,加强山海协作,不断引导下山脱贫致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03―2007年共投资335多 亿元。通过改造、铺装乡村公路10000公里,迁移特困人口25万。

“门前绿水声声笑;屋后青山步步春。”相信,随着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作的深入推进,浙江“欠发达”的山区更显鲜绿和生机,浙江区域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