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饰业惊现“潜规则”:成分掺假 生产分包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金饰业“潜规则”:

●成分掺假成厂商谋利重要手段

●层层分包导致生产环节缺乏监控

●检测机构众多,鉴定证书五花八门,谁费用便宜就用谁的

●售后服务不执行“三包”规定,维修容易退换艰难

“即使这些品牌珠宝店都有K金产品成分不足的问题,难道每买一件*饰都要拿去检测?”

近日参加上海婚博会的张**在会场*饰柜台前徘徊困惑。11月份北京市工商局对24个企业56款珠宝*饰进行抽检的结果公布后,周生生、每克拉美、瑞景行、百利金等企业都上了问题产品黑名单。成分掺假让金饰行业陷入“三聚氰胺”式恐慌。

成分掺假:行业潜规则?

自周生生18K金产品被曝出含金量不足问题后,深圳当地一家*大的***饰加工制造商反而变得更忙了,“出现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货品供应问题。”该公司一名高管称。

周生生事件引发了许多金饰零售公司开始审视自己的供应环节,纷纷更换供货商,由于深圳这家公司一向在业内信誉不错,所以“他们都找我们来下单,我们产能这块都忙不过来了”。

该高管认为周生生产品含金量不足主要是利润驱动,他告诉记者:“除了成分不足,还有掺假,一掺假利润就上去了。”业内前几年有个含铱事件,铱是一种廉价金属原料,一些加工商就通过在**里掺铱获取**。“一吨**里掺一公斤铱就能*30万元,没办法,**太值*了,300多元一克,一吨**就3个亿,1公斤铱代替1公斤**可不就30万元?”对此掺假,一般检测很难检得出来,一般都得破坏性检测等非常专业的才能检测出来。

“**价格是透明的,诸如周生生这种公司主要*取的还是品牌溢价,比如靠更有吸引力的设计等,或通过镶嵌珠宝等*取更***。”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

与珠宝饰品相比,**饰品本身利润并不高,“毛利才10%左右。”上述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

今年受国内CPI持续走高的影响,很多人转向购买**饰品和金条,导致**饰品销售压力增大。今年以来,香港上市的金饰零售公司普遍股价下跌。

目前,周生生主要分三块业务,包括珠宝零售、贵金属批发和证券经纪业务,由于是多元化经营,财报上对于珠宝经营的详细数据未公布,珠宝零售基本上是**类产品、钻石类产品和手表类产品,各占三分之一。此前,周生生曾表示,全数18K金产品占集团销售总额不足3%。

不过,上述证券分析师认为:“对周生生而言,要恢复此前品牌影响力将会用较长时间。贵金属这个行业信誉第一,如质量出现问题,多小的问题都是大问题。”

产业链乱象:层层分包

一位在国家级检测机构工作多年的相关人士称,1997年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检测标准后,检测中发现以次充好现象少了很多,而在此前如贵金属行业用含金量95%的金代替含金量99%的金的现象很多,玉石、钻石行业也有类似欺骗消费者行为,比如将B货、C货玉石通过人工加工、修复、上色,冒充天然A货;以假乱真将人工锆石冒充天然宝石,用劣质白银替代白金等。

该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批发市场上品牌销售商进货前送检的贵金属成分不足现象相对较少,但在零售市场消费者送检的产品中,贵金属成分不足、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虚报打折等很多见,特别是在广东、福建等一些地方小的“打金店”前店后厂方式生产的金饰品往往有很多问题。

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也反映了珠宝行业的乱象。仅去年一年,*饰、工艺品行业共接到投诉4852件,其中质量问题2981件,占到*饰工艺品行业总投诉数量的61.43%。

零售终端买到的不合格金饰,可能是厂家层层分包的结果。“订单太多,但工人数量不足是现在很大的问题。”青岛一家珠宝钻石生产商告诉记者,珠宝钻石的挑选、打磨等需要专业技术,培养一个熟练工人需要很长时间,这种枯燥工作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大,跳槽的很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珠宝品牌商告诉记者,一般品牌生产商都有固定的工厂生产,但随着销量的增大,也可能外包给其他厂商和分销商,虽然生产流程中有检测程序,但简单的内部检测很难保证K金质量。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