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中国历史研究带来新机遇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作为传统人文学科的历史学,在信息化时代面临许多新的选择和挑战。现代信息技术与史学研究的关联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一般研究中,大多数历史学学者使用或接触到的所谓“信息技术”,仅限于文献的检索和查找功能,而在**史学界,复杂的大型数据库以及专业分析软件日益得到深入的使用,历史学学者不但广泛借鉴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注意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成为训练有素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手,娴熟运用各种数据库以及专业的分析软件。

2010年9月中上旬,“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学术交流和应用推介活动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展开。2010年8月31日―9月3日,“中国史研究与计算机技术**学术工作坊暨2010年度宋史研习班”在北京大学举办。9月9日和15日,CBDB管理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包弼德分别前往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介绍CBDB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学术工作坊和研习班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主办,旨在以“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为基础,探寻地理信息系统和社会网络分析等计算机技术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包弼德同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傅君劢、牛津大学教授魏斐德等参加了此次工作坊和研习班。

借此机会,本报记者关注了CBDB项目组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前往观摩**学术工作坊,在活动期间就计算机技术与历史学研究等问题采访了包弼德一行和CBDB管理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以及多位与会的中青年学者。“这是CBDB**次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包弼德向记者介绍道,“对CBDB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展开有很重要的意义。”

向**史学界展现中国历史的丰富和伟大

包弼德向记者直言,在**历史学界,真正“懂得”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伟大性的学者仍然很少,有很多从事西方历史研究的学者至今看不起西洋史以外的历史研究,这种态度有时是不公开的,有时则不加掩饰,从事中国史研究的学者常常能够感觉到。作为在哈佛大学从事宋史研究的**学者,包弼德自己就有过这方面的感受。

CBDB在方**上基于**历史学界的“群体传记学”。包弼德指出,如果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并不断完善“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任何登陆的学者都可以在线查询和使用,**上从事各个领域研究的历史学学者就可以通过数据库领略到中国历史数据的丰富和中国文化的伟大,可以从一个侧面改变其对中国历史学研究的轻视态度。

清华大学博士后方诚峰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就开始接触项目工作,是国内运用CBDB较为深入的青年学者之一。据他介绍,CBDB目前已收录人物9.3万余条,其中宋代*多,有4.1万多条,清代次之,有3.3万多条,唐代有约5500条,明代有约3900条,中华**有约3000条,除此之外的其他各朝代的人物数据目前较少。项目组正在陆续进行大量人物传记数据的录入或导入工作,CBDB收录的中国人物还在迅速地大幅增加。那么中国历代人物传记的数据量究竟会有多大呢?包弼德介绍,也许有300万条以上数据,甚至更多。

CBDB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史研究的**合作。傅君劢介绍,CBDB始于郝若贝教授1980年代开始建设的数据库,2004年由他重新设计,2005年起,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为合作者。日本京都大学的“唐代人物数据库”、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何汉威的“明清档案人名**资料库”和“宋人、元人资料索引”、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方秀洁的“明清妇女著作数据库”、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姚平的“唐代墓志铭”和谭凯的“五代墓志铭”等都对CBDB作出了贡献。目前,CBDB由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

古代汉语比英语更适合应用计算机“文本挖掘”技术

记者在北京大学计算中心观察此次**学术工作坊,发现其技术性非常强,无论是CBDB的构建,还是查得数据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历史学学者都是不小的挑战。

包弼德介绍,随着项目的发展,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历史文献,CBDB将面临很大的问题,即如何利用“文本挖掘”技术,从海量古代汉语文本中**高速地提取数据库所需的信息。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