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长为啥不为孩子的兴趣个性着想?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今天的教育中任何一位教师、家长都不会承认自己的作为不是为孩子着想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往往忽视的就是孩子的兴趣与个性。

今天****有一篇编辑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的访谈,题目是:《补习班为何*? 急功近利教育理念亟待改变》,陆士桢在回答问题时强调:“利用假期把平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解决,应该是假期补习班的主要功能。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对于平时学习中特别感兴趣的内容予以进一步了解,深入探究,这后一种大都源于兴趣爱好。应该说,这两种情况的补习班是可以考虑让孩子参加的,而且需要参加补习班的孩子为数并不多。目前社会上的补习班是把课堂教学的内容先一步拿过来,不分程度,没有针对性,这种补习只能令孩子厌烦,对于孩子的学习,特别是健康发展没有什么正面的作用。社会上的一些人看中了这背后的*大利润,致使补习班良莠不齐,一些以**为目的的补习班带给孩子的往往是精神上的*大伤害。”

我一直感觉到教师和家长在决定孩子学些什么。但为什么往往忽视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兴趣与个性需求呢?

教师与家长心急如焚,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面对未来的升学考试,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论教育学者如何忠告,“分数是暂时的标志,知识是**的**。”而在升学中一分之差往往就和**学校擦肩而过,一分之差就会让自己的孩子归为“另类”。

如果说家长是这样看的也倒罢了,教师往往也是这样看的,于是教育就变得非常的另类,我们的教育几乎并不是在关注和培养人的发展,而是重视孩子在升学考试中能够有什么成绩。

这种功利性的教育,“一考定**”的教育对中国的未来负面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因此当“教育纲要”颁布以后,我立即就看到网上质疑“教育纲要”能不能够解决“一考定**”?

“教育纲要”提出了:“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这是说未来学校的录取方式有五种,仔细推敲这五种方式过去都实行过,只不过“定向培养”曾经有过,而“破格录取”很少实行。但是不是能够解决“一考定**”实际上还是一个未知数,**在解读这个“纲要”的时候说:“将逐步改变‘一考定**’制度”。

实际上这是一个瓶颈问题,这个问题决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因为就补课这一个问题而言,已经禁止了不止十年了。今后十年又会怎样?

禁止,我看禁止不了,要转变的是教师与家长培养孩子的理念,但根子在于各级政府在发展教育方面的做法。如果把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教育质量的考核指标;如果把发展教育作为创造GDP的一种途径;如果不能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如果不能统筹社会就业的矛盾,实施有针对性的,实用性的就业指导与培训;如果在分配制度上不能缩小现在存在的*大差距;如果在用人机制上还是 “唯学历论”,而不注重人的能力考核等等,就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很古老的命题,教育不能直接去改变社会弊端,但教育对社会良性发展的促进却是直接的,有力的,教育也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