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人校训:“行,我行,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行”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新华报业网讯 近日,一则“一个*感动城市人的南京民办外来工子弟小学的校训”的帖子在网上受到广大网友的热切关注,随后,记者联系上了网名为“金陵辟邪”的发帖人,这位发帖人称,他走访了将近十家外来工子弟学校,对外来工子弟学校的一些情况比较了解。

“*让我感动的是,尽管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没办法和**学校比,但是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勇于坚持,努力去实现属于自己的梦想。”为了能够近距离地接触这些老师和孩子们,昨日,记者探访了这所外来工子弟小学。

学生从十几个到300多个

南京市宁燕外来工子弟小学位于栖霞区笆斗里,学校并不大,坐落在一条小巷里,3年前,这里的房子是一家电瓷厂内部技工培训基地,它也具备着可以办学校的房屋结构。跨进校门,迎面就是三层的教学楼,记者去的时候,学生们正在进行考试,校园里一片寂静。

“你们过来啦。”宁燕外来工子弟小学的邓校长过来招呼记者。他刚刚给学生们监考完,接着还要给监考的老师们布置相关的工作,连连对记者说“真不好意思。”“我们这个外来工子弟小学是2000年成立的,刚开始在迈皋桥。”邓校长整理好试卷后向记者介绍,学校成立之初,只有两个班,数数总共十几个人。2007年7月,学校搬到了现在所在的位置,教学班、学生人数和师资力量也多了起来。“现在有8个教学班,350多人,13个老师。”

邓校长介绍,这些孩子大都来自安徽、河南、四川、苏北等地的农村,如果孩子们选择在老家读书,那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是全免的,但是来南京打拼的父母一方面希望把孩子带在身边照顾,另一方面是也希望孩子能够到大城市学习,为今后能有个更好的前途。“把孩子带过来,这些家长就发现了,打工的收入让他们对**学校望而却步。”这些来宁打工的家长,夫妇二人的收入加起来一个月两三千,根本不能承担起**学校的择校费。

一半的收入交了房租

邓校长给记者算了笔账,在他们这所学校,一个学期只要450元的学费。学校有300多个学生,一年有30万的学费收入,但是光房租一年就得花掉14万。“有的孩子家里是非常困难的,租住的房子里啥都没有,两张床,一套灶具,好点的还有一台电视机。”邓校长说。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就会酌情少收点学费。“有的一学期收孩子们两三百,特别困难的,干脆就不收了。”

采访中,邓校长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学校校服的事情。有一年,学校想给孩子们购置一批新校服,校服每套45元,学校出15元,孩子家长们负担30元。“但是仍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不愿意买。”后来学校就校服的事情也就没有再提过。

这所外来工子弟小学的硬件设施和**学校的硬件设施相比,确实还存在不少差距。记者绕着操场走了一圈,发现一些乒乓球桌台比较旧,桌上球拍的球拍面有的已经破损,上面的一层皮已经掉了下来。邓校长告诉记者,有些乒乓球桌是人家不要留下来的,新点的则是后来市教育局给买的。“刚搬到这,操场上有两个篮球架,却没有篮板,后来花了点*,给孩子们做了两块篮板。”

邓校长指着办公室里的投影仪说:“这些设备很先进,是有关部门给我们学校配备的,如果光靠我们自己,确实没这个力量购进这样的设备。”

校训是让孩子更努力

从学校大门进去,就能看到“行,我行,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行”这个醒目的校训。而2007年9月之前,和其他学校一样,宁燕外来工子弟小学的校训并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套用其他学校的模式,“例如好好学习之类的。”*早,“行,我行,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行”这句话与“不喝生水”、“天冷多穿衣服”等提醒用粉笔一起写在教学楼前的木质黑板上,一次,教育局的**来学校考察时,看到这行字,立即向学校提议将其作为校训。很快,这句话被刻在了校门口,填充的红色染料让它变得更加醒目,由于时间久远,红色已渐渐褪去。

那么,这个校训是否刻意强调了与城里孩子的区别,从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呢?邓校长解释,低年级的孩子一般不会有这种想法,而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种“区别”在他们心中早就存在,“这没什么好隐瞒的,也没有隐瞒的必要。校训主要是提醒孩子们要努力学习,然后在大城市生存下来。”邓校长表示,在家长眼里,对孩子*大的期望就是考上一个好高中、好大学,然后在大城市有立足之地。

“如果想养家糊口,老师肯定在这里待不下去”

宁燕外来工子弟小学里有个奇怪的现象,这里的老师不是大学刚毕业,就是退休的老教师,年龄的两级分化很严重。前者一般是因为没有考上**学校的编制,而在这里积累经验,后者就纯粹是奉献。“说实话,如果在这里是为了养家糊口,那么他们肯定待不下去的。”邓校长苦笑着说,与**学校相比,这里的老师的工资十分微薄,“算上各种奖励和福利,老师*多一个月不会超过1400元*。”

然而,老师们的任务却一点也不轻,学校8个班却只有13个老师,“**学校的老师***多上三四节课,而我们的老师***少要上五六节课。”邓校长表示,工资低、任务重,这导致每年总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老师离开了,“完全可以理解。而且这么多年,我已经慢慢习惯了,好在每年都会有新的老师进来。”

老师的无奈: 让优秀的孩子转学

尽管各方面给予了很多帮助,但外来工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与**学校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所以“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前途,遇到有些特别优秀的,我们会劝他们转学到**学校。”邓校长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孩子在读三年级时,任课老师就可以看出一些好苗子,“遇到这样的好苗子,我们就会和他们的家长商量,让他们去**学校就读。”

邓校长说,每次建议家长让孩子转学时,老师的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肯定是舍不得,长期在我们这里上课的教师会说,自己好不容易调教出来的好学生,就这么被别的学校便宜了。”哪位老师不希望桃李满天下?但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前途,这项残忍的工作一直在继续着,“每年,这样的孩子有3到5个。”

然而,这些孩子中有不少并没有离开,邓校长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家里生活拮据,承担不起**学校的费用;二是怕孩子到了新的环境,受到歧视。邓校长强调,留下来的孩子其实大多也考取了较好的学校,“03届的一个学生考上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他经常打电话给我,问问学校现在怎么样了,我也鼓励他继续深造。”而现在,*让邓校长牵挂的是一个即将面临高考的孩子,这个孩子目前就读于南京一流的高中―――南京一中,“这个孩子的父母是卖菜的,家里很贫穷,现在他的弟弟妹妹还在农村。这个小孩小时候成绩就很好,因为没有*进**学校就在这里读了小学了。”

孩子们: 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上课前,一群孩子在教室前不大的空地上嬉戏,正上三年级的马小雪和同伴们在玩跳皮筋。“你觉得和城里的小朋友们比,有什么不一样吗?”面对记者的这个提问,小雪显然有点紧张。她咬着嘴唇,低着头,刚开始不说话。

“没什么不一样。”过了好久,小雪才给出回答。在小雪眼里,平时的生活中,有吃的,也有玩的。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喜欢美术课,因此她曾让爸爸妈妈花20多块*给自己买了一套24种颜色的彩笔,爸妈当时没有犹豫,就给她买下来了。当然也并不是小雪所有喜欢的东西都会给她买。“有的时候给买,有的时候不给买。”小雪说完,眼睛就一直盯着手里的皮筋。

六年级的王临雪正在室外活动,站在记者面前,她有点不大好意思,不时地用手整理着胸前的红领巾,偶尔抬头看看身边的同学。“你怎么看学校的校训呢?”记者问。王临雪低头思索了一会,抬起头,颇认真地说:“可能在别人眼里,觉得我们学校条件比不上城里的孩子吧。但是,我很少在乎这些,也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

临雪告诉记者,她是五年级的时候才跟随父母来这所学校读书的,之前她一直留在安徽的老家读书。而让临雪感触*深的是,这里的老师很尽职尽责。“上课的时候老师对我们特别严厉,课后对每个学生都非常好。”

“要说有差别,跟城里的孩子比,我们更独立一些吧。”临雪向记者透露,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她完全能够照顾好自己。“我会烧几个家常菜,平时能熬个粥什么的。”记者稍后询问了临雪身边的同学,他们也表示自己能够烧几道味道还不错的菜。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