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企稳复苏尚早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潇秋/文

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全年增速可能是6%、7%、8%、9%逐季爬高。但当前企稳依靠的大投入模式难以持久,还有高通胀的潜在风险。为此,下阶段的宏观政策需要把握好平衡性,提高有效性。

2009年已经走了四分之一,眼下各方面正在盘点**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在**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与扩散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是否走出了低谷?并能否再次回归快速增长轨道?

种种迹象显示,在**大力度宽松政策刺激下,中国经济正在渡过*困难时期。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达到6.1%,虽然相对去年第四季度6.8%的增速,还有所下滑,但相对去年增速由上半年的10.3%大幅回落到下半年的7.9%而言,增速减缓幅度明显收窄。

特别是中国工业生产逐月回升,3月已回升到8.3%,用电量、财政收入降幅逐月缩小,采购经理人指数逐月回升,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也趋于稳定,形势有所好转。这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触底企稳的积极征兆,令人鼓舞。

但仔细分析中国经济企稳的主要成因,又不免让人有点担心。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企稳来自于“三超高”推动:一是依靠**财政支出增长34.8%的超高速度来支撑;二是依靠银行信贷****的4.58万亿元投入来支持;三是依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的高速度来拉动。这种超常规的投入变化确实反映了**“出拳要狠”的要求,对稳定经济的短期增长确实很有效果,但这一模式显然难以持久,即它的可持续性差,随时都可能发生逆转。这说明经济企稳的基础并不牢固,回归正常发展轨道尚需时日,眼下还不能说中国经济从此就可以高枕**了。

观察经济是否真正走出困境,回归正常运行轨道,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除了要看**政策的成效,还要看市场的内在变化,看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看投资者、消费者信心的变化,看看这些方面是否已经趋于正常,是否可持续。

现在,国内市场与投资相关的领域,形势确实在好转,出现了生产回升、销售回升的积极势头,但民间投资依然低迷,投资高增长主要还是靠**的行政推动,市场推动力还不强。与消费相关的领域,形势还不是很乐观,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状态依然处于较为困难之中,虽然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但3月份只增长了14.7%,出现增势减弱的苗头。特别是与出口相关的领域,总体形势还很不好,一季度出口下降19.7%,即使3月份也还是下降了17.1%,对主要发达国家的出口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萎缩,整个**市场还是处于低迷状态。因此,从市场角度来看,现在还不容乐观。

从企业经营状况来看,成本上升,亏损增加,**大幅下降,前两个月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7.3%。从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业绩来看,多数也不如预期。这说明企业活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经营业绩还处于下降通道之中。

从投资者、消费者信心来看,依然还处于不尽乐观的状态。60%以上的企业家接受调查时表示对形势不看好,企业景气指数还处于低位;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连续6个月下滑;接受调查的六成网民对消费持谨慎态度,观望氛围浓厚。这说明来自微观层面的动力还不足,仍需要继续**和加强。

由此看来,中国经济在**季度还是喜忧交织,喜的是已经触底企稳,忧的是基础不牢固,存在逆转风险。总体上,目前中国经济依然处于较为关键的上行与下行两股力量互相较劲的敏感阶段,对发展形势作出过于乐观的判断是危险的,回归正常发展轨道还为时尚早。

下阶段的中国经济究竟朝什么方向演变?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既取决于国内经济政策的变化,也取决于**形势的变化,关键还是要靠市场的真正复苏。目前看,发展进程中的可变因素较多,国内外环境也较为复杂,需要继续观察,谨慎应对。

不过,如果继续实施财政强刺激、信贷大宽松、投资大力度的宏观经济政策,即使**形势依然没有什么起色,中国经济短期增长形势还是看好的。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估计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增速将稳中趋升,下半年增速还将继续回升,全年各季度经济增速很可能是6%、7%、8%、9%,逐季爬高。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一种发展态势是否是我们应当追求和期待的?如果仅仅以经济增速来衡量,这当然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是以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角度来看,恐怕这并不是*好的。虽然靠大力度投入,经济增速可以回升,但其代价就是通货膨胀接踵而至,经济运行很可能出现新的波动。

反之,如果我们在目前经济初步企稳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激活企业和投资者、消费者的活力,切实解决影响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制度障碍,切实把经济增长的基础建立在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之上,切实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那么,我们迎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短期**性增长,更是长期的稳定健康高效发展。

所以,下阶段的宏观政策应当更好地把握发展的平衡性,提高有效性。重点是要把握住短期增长与长期发展的平衡,把握住内需与外需的平衡,把握住投资与消费的平衡,把握住城市与农村的平衡,把握住生产与分配的平衡,把握住增长与就业的平衡,把握住**与市场的平衡,把握住发展与改革、稳定的平衡,把握住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的平衡。与此同时,要切实推进结构调整,切实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只要我们注意了发展的平衡性,提高了发展的有效性,我们就可以化危机为机遇,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