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收购美国高斯 能否与秃鹫共舞?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6月15日,中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100%收购美国高斯**集团。该收购案涉及金额高达15亿美元。相比之前的央企出海收购有很大不同,甚至也不同于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这是一起软资产收购,目的是获取对方企业的技术和人员。

收购软资产

美国高斯**公司是一家生产精密印刷机械设备的供应商,有170年历史,总部在美国新罕**尔州,目前在9个国家开展业务,**有4000名员工。在此次并购结束后,上海电气这家年轻的公司名下,多了一家**老店。

在此次并购之前,上海电气就已经进入了高斯**的股东名册,持有40%的股权,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有近170年历史的高斯**由三家企业合并而来,包括高斯印刷、哈瑞斯图像及在德国海德堡的丝网印刷部门。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高斯**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滚筒式胶印设备。印刷企业使用高斯的设备,可在1个小时内印刷完毕并装订好9万本杂志。目前,高斯的印刷机械已可实现行业内***应用“熄灯操作”和“个性化订制”。

“双方在6月初完成了第二次交割,实现了100%控股。”一内部人士这样表示。

可以说,上海电气的收购策略是比较明智的,采用逐步渗透进入的方式。为了顺利完成这起并购交易,上海电气印包集团副总裁杨国兴和另外一名中国籍高管秦怿,已经在高斯**的总部工作了半年多。从目前的一些迹象来看,不排除上海电气还是用了收购里程碑等专业的并购策略。

高斯**之前就与上海电气有一些业务往来。1993年,高斯**进入中国市场成立合资企业上海高斯,当时的合作伙伴就是上海电气。上海高斯为双方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

可以说,这是一场双方都彼此了解的收购。

事实上,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央企,早就对海外资产充满了兴趣。中海油、中铝集团,都不止一次对海外资产出手。但是相比前者,上海电气的并购则颇有新意,因为在过去,中国企业看中的都是海外资源,而这次,刺激上海电气出手的,则是人才和技术。

“未来两三年内,中国的印厂将进入大规模升级换代阶段。”高斯**的高管认为,这是上海电气收购高斯的*主要原因。

这当中,高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据高斯**提供的资料,目前高斯拥有739项有效**技术,226项已申请**;在**的8个工厂中,高斯**有近600名工程师,去年的研发总投入达到2.8亿美元;而且,为了应对印刷市场的滑落,高斯正在研究进入一个更大的市场――包装机械市场。

高斯在国内市场的口碑还算不错。在进入中国市场十几年里,高斯**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强的客户基础,几乎所有的纸媒集团都采购了高斯的设备。

近期的一些迹象显示,中国企业确实对海外的软资产越来越感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华盛顿邮报集团下属的新闻周刊,也因为纸媒行业的疲软而被挂牌出售,引来了来自中国传媒行业的。尽管华盛顿邮报回绝了来自中国的报价,但中国企业对海外软资产的兴趣,已经显露无遗。

但是,这笔交易真的这么好吗?根据杨国兴的说法,“*初是高斯**主动跟我们沟通的。”但事实上,联系杨国兴的,并不是高斯公司,而是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因此,了解这家投资公司,或许能够更好地了解这起交易。

幕后秃鹫

高斯**是一家私人公司,之前全资拥有它的,是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2007年,还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高斯**就由于严重的经营危机而寻求出售。随后,名叫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就收购了高斯**。根据惯例,他们将在完成对企业整合之后,找到合适的投资者卖掉。为了更顺利地退出,从收购开始,Matlin&Patterson投资公司就找到了上海电气集团。

翻开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的资料,会发现这家公司可不是什么善茬。这家公司由资深投资银行家马丁和佩特森成立。在成立这家投资公司之前,两位银行家曾经是任职于瑞士信贷的同事。马丁是破产清算部门的负责人,而佩特森则专注于杠杆收购。

从两人的从业背景就能看出,他们擅长收购因经营不善而滑落至破产边缘的传统企业。在西方,专注于收购破产或即将破产的传统企业,并通过出售给第三方而获利的财务投资者,被称为“秃鹫基金”,意指这样的投资方式类似吞噬动物尸体的秃鹫。

“今天发生在中国的奇迹,过去也曾在日本和东南亚新兴市场国家发生过,东方国家的高储蓄率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让奇迹能够水到渠成地发生。”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位教授这样对本刊记者说道,“但是在今天的东京和首尔,也有经营不善的企业,成为了秃鹫的猎物。”

在2002年,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募集了他们的第一只基金,金额达22亿美元,其中4.5亿来自老东家瑞士信贷。

可以说,瑞士信贷和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维持了很好的关系。尽管没有为马丁和佩特森在2003年发起的第二只基金提供资金援助,但还是在马丁募集第三只规模达50亿美元的基金时,再次慷慨解囊。

当然,信任不是凭空而至的。从2002年至今,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在**范围内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Matlin& Patterson公司的投资范围相当之广,从房屋建造,到化学制品、通讯行业、能源冶金,甚至是航空领域,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足迹。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曾经成功收购了**第五大化工企业Huntsman,并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实现了退出。

当然,深谙资本市场运作之道的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不可能只依赖IPO实现退出,其还和**上的大型企业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以便能够把改造后的公司卖给它们。在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收购MCI Worldcom公司之后,就把它卖给了美国电信行业的超级巨头Verizon。

因此,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能够把收购并改造后的公司卖给上海电气,也绝不会让投资者感到意外。

在金融危机中,欧美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根据汤生路透提供的数据,欧美市场的IPO和并购活动,都较金融危机前有了很大的倒退。当市场处于困境中时,要找到能够支付大价钱的买家已经越来越困难了。

反观中国,在资本市场流动性相对较弱的时候,还能够把农业银行这样的航空母舰,成功地推向资本市场,资本活力可见一斑。

可以预测,未来,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会越来越频繁地在中国活动。

美国的媒体评论,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在收购某一公司时,能够灵活地使用各种策略。从直接股权收购,到从可转债进入,或者通过认购衍生品,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总能成功地捕获他们想要的猎物。

在并购困难企业上显露出强大专业性后,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开始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一领域。在此之前,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所发起的基金,投资方向还比较分散。但在他们认识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还是秃鹫收购之后,在2007年,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宣布设立了一只专注于收购困难企业的基金。

在了解了卖方的实力之后,难免会有这样的担忧:只有错买,没有错卖。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这样精明的公司,肯定不会做蚀本生意,那么上海电气呢?这究竟是一起双赢的交易,还是仅Matlin& Patterson投资公司获得了超额收益?

能否双赢

高斯**并没有披露更多信息,因此只能根据有限的公开资料,看到高斯**2007年**营业额11亿美元,2008年为10亿美元。如果要看利润,从2007年到2008年,高斯**处于盈利状态,但是在2009年遭遇**经济危机后,高斯**陷入了困境。

应该说,这次困境是行业性的。尽管高斯**在技术上有着一定优势,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兴起,整个纸媒行业,以及图书出版行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互联网的渗透能力越来越强,纸媒的受众群体不断流失。”在华盛顿市,新闻周刊一位管理层告诉本刊记者如今纸媒行业的没落现状,“过去,汽车企业曾经是我们*重要的广告主顾,但现在底特律的沉沦,也让我们雪上加霜。”

当包括报纸和杂志在内的纸媒甚至书籍,都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对印刷制品的需求也大幅下滑。印刷厂的业务一落千丈,对印刷机械设备的需求也随之下滑,高斯**因此陷入困境。

不只是高斯,它的其他行业伙伴,也都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之中,毕竟欧美纸媒市场没落已成定局。

“整个西方市场业务总量都在下滑。只有东方的市场――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依然在增长。”高斯**CEO麦斯能在一次会议上这样说道。

上海电气敢于出手,*主要还是倚仗背靠中国这个还在快速增长的庞大市场。诚然,在城市化和人口红利释放的作用力下,中国确实处于高速增长的轨道,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美国、日本和欧元区低迷经济的映衬下,更显得中国经济异常强大。但是,谁又知道这究竟能维持多久?

而且,从目前来看,高斯**的业务正如其名,还主要是发展在欧美的**业务,即使上海电气能够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其颓势。面对着日见下滑的**市场,上海电气纵有通天之能,又能如何?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