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海外维权警示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编者按/ 经济危机注定要给今年4月26日的国家知识产权日带来不同的注解。由于人们对低成本消费的需求,网络下载、山寨消费成为时尚,也由于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需求,知识产权的事先保护支出与事后**支出越来越淡出企业的预算,或者成为预算的艰难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原来潜存的知识产权问题开始变得更为显性,另一方面经济生活中的新现象呼吁立法者需要对相关的法律边界重新做出诠释。

于是,危机在给“创新”赋予不同一般意义的同时,也给企业在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带了*大的挑战。数字化时代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山寨版”在创新还是侵权上的模糊界线,以及伴随着经济**化带来的知识产权的域外之争等等,都渐渐成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上不可逾越的门槛。

与此同时,随着各国为应对经济生活中的新现象纷纷修订原有的《**法》与《商标法》,更多的经济利益上的博弈开始受到法*层面上的影响。而中国新《**法》将在200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更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利益划分的法*分水岭。

本期,《中国经营报》推出知识产权专题,通过案例性说法,调查性采访,以及对未来政策的阐释或解读, 对当下热点及企业亟须关注的问题给予分析或提示,以供借鉴。

2009年4月23日,中华***王致和海外**案历经两年有余,终于迎来终审判决。德国慕尼黑高等**23日二审裁决“王致和”商标侵权案中方胜诉,要求德国欧凯公司停止使用“王致和”商标,并撤回其在德国**商标局注册的“王致和”商标。

海外遭恶意*注引发漫漫诉讼路

时间倒回2006年7月,彼时,已经做了6年出口业务的王致和集团,拟在30多个国家进行商标注册时,发现“王致和”商标在德国被一家名为“欧凯”的公司所*注。

后经调查了解到,该公司由德籍华侨注册,是柏林的一个主要经营中国商品的超市。欧凯公司于2005年11月向德国商标**局申请注册“王致和”商标,其申请的“王致和”商标标识与王致和集团出口产品使用的“王致和”商标标识一模一样,而其注册之前并没有与王致和集团进行任何沟通。

接手案子的北京京鼎鑫鸿业商标代理事务所律师王洪青分析之后认为,欧凯原与王致和集团有业务来往,欧凯**为德国华侨,明知王致和在中国为知名品牌,*注商标有明显恶意,“胜诉的可能性很大,可以打。”

事实证明,在后来的庭审当中,争议的焦点就集中在:“欧凯*注商标是恶意*注还是合法注册;王致和商标到底是王致和集团完整的著作权,还是通用的‘中国古代士兵头像’;欧凯的*注行为是违法行为还是维护自己权利的合法行为。”

德国时间2007年11月14日,本案一审正式宣判:禁止欧凯公司在德国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依法撤销欧凯公司*注的王致和商标。

由于在诉讼过程中,王致和集团已经在德国申请注册了“王致和”商标,因此欧凯公司*注的“王致和”商标被依法撤销后,王致和集团的申请将顺利被核准,从而使“王致和”商标回归王致和集团。

不过,没捞到好处的欧凯并不甘心。2008年2月25日,欧凯公司向慕尼黑高等**提出上诉,欧凯认为,其商标注册并不违法,因此王致和需要给予一定的补偿,欧凯才可以注销或者停止继续使用该商标。但王致和方律师认为,这种要求并没有根据,因为欧凯商标的注册本身并非合法。

又是漫长的一年,直到今年4月23日,王致和终于等来了胜利的结果。

至今,回忆起这两年多的诉讼路,王致和集团的人认为“很值得”。尽管诉讼耗时耗力,但却是不得已的选择。对此,王致和的德方律师特别提醒说:“企业还是要尽量提早注册商标,特别是对于那些准备在未来几年内有海外扩张战略的企业,这个问题尤其值得注意。”

***:海外*注重灾区

实际上,遭受商标恶意*注的绝非王致和一家。王致和集团的律师团队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发现,欧凯公司不仅*注了王致和的商标,早些时候还*注了老干妈、洽洽、今麦郎、白家等其他国内知名的食品商标!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商品商标被*注的有2000多起,造成每年约10亿元的无形资产流失。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250多个商标被澳大利亚厂商*注,200多个商标被日本厂商*注,50多个商标被印度厂商*注,还有欧盟、拉美以及东南亚一些厂商也在*注我国知名商标。

“一旦*注成功,便有利可图。要么利用已*注商标的*大品牌效应占领当地市场;要么以侵犯其商标权等理由要挟被*注者高价回购该注册商标;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比如跟欧凯一样,希望成为在德国的独家代理商等。不论何种情况,国外*注者均可获得*额利润。”中华***评审组专家、北京威创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传理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与国际“炒家”的*注热情相比,国内“***”经营者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许多经营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商标*大的品牌效应和经济价值,不清楚商标海外注册的法律意义。

“经济实力也是一个原因。”王传理分析,“现在的中华***,70%是餐饮业,其他主要分布在食品、医药、服务等行业,利润低,很难形成规模产业。尤其是建国后经过公私合营、国有化、改制、交给家族经营,商标权不明晰,争端的双方一端是半死不活的国有或者集体企业,一方是几个家族传人。”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包括王洪青在内的专家提出,政府或者协会应该出台相关措施,支持中华***的海外**行为。

国家商务部2006年启动振兴***工程,希望在3年内全国能够重新认定1000家“中华***”,并对认定的中华***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扶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认定的七大条件中,第一个就是中华***必须拥有注册商标,这让很多***企业栽了跟头。王洪青在担任中华***评审委员会专家期间发现,在递交申请的中华***企业中,很多企业未能通过申请,原因之一是很多企业商标权都未明确。

“有许多由于没有注册商标而缺乏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的甚至连一直使用的商标都被*注,有的商标权过期很久未能重新注册,就更不用谈在海外**了。”

提早注册是王道

“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注册。”这是王致和海外诉讼案德方律师提出的建议,这一建议同样适用于其他打算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

同仁堂集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为了维护知识产权,“同仁堂”已经主动在马德里商标体系注册,在100多个国家同时生效。

上述马德里商标体系,其法律根据就是《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其保护对象正是商标和服务标志。

事实上,中国1989年成为马德里协定成员国。按照该协定规定,如果中国企业想要根据上述协定进行海外商标注册,只需先在中国注册商标,尔后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由后者向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提出商标的国际注册申请。

王传理告诉记者,按照马德里商标体系注册,一个成员国在一个商标类别的注册费用平均在8000元人民币左右,有效期为10年。“这个价格应该说大多数企业都负担得起。”

相反,如果商标被*注,企业就不得不面临三种选择,要么完全退出*注地市场,要么接受*注方的不合理条件,要么打官司。“后两者肯定花费不菲。”

王传理说,打官司的费用大概在几十万元左右,“而且耗费时间,在打官司期间,企业不能在*注地进行生产和销售,而且*注方通过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国际通行法规,禁止被*注方向*注国进口,延误了企业海外扩张的时机。”

值得一提的是海信的案例。1999年1月5日,海信商标在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认定为驰名商标,6天之后就在德国被*注,此后德国方面曾经提出了4000万欧元的转让价,这场拉据战在2006年结束,知情人士透露,海信方最终付给对方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转让费。

王传理告诉记者,中国已经加入了《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以及世贸组织中关于知识产权的一揽子协定,对于成员方的驰名商标,都有强化保护,“如果是驰名商标被*注,官司的胜算还是比较大的,而且*注中华***的很多都是华人华侨,多数和被*注方有业务往来,恶意明显。”

但是,仍然有企业像海信一样选择和解,王传理解释说,原因在于,打官司耗时耗力,在中国,这种商标争端官司可能持续五六年,在国外也可能持续两三年,而且官司打赢只是意味着*注方之前获得的商标权通过法律手段注销,并不意味着商标权自动回归被*注方。如果是和解的话,意味着商标的主体直接变更到被*注方,“一些企业根据自己的扩张计划,也会选择和解。”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