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下跪门”是教学之难的一个注脚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张贤达/图

11月30日,有两则新闻备受关注,一则说的是湖南娄底教师谭胜军制止学生下棋未果,为唤醒孩子竟当堂下跪;另一则说的是一套上世纪30年代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插画的小学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受到家长**,以至于卖断货。

这两则新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牵扯在一起却隐喻着一个**而沉重的教育话题――在童真日渐消逝的当今时代,究竟要拿什么来唤醒孩子内心深处那份善良与纯真,又该如何让让学校教育灵动起来,使学生喜欢并愿意主动学习。是靠教师无奈之下的“惊世一跪”,还是返璞归真、引人入胜的“**老教材”,抑或其他方式,值得思考。

应该说,“教师下跪门”只是当今学校教育之难的一个小小注脚。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此种现象并不鲜见。一方面,很多“90后”、“00后”学生张扬个性,不循常规,甚至态度傲慢,作为老师难以将其驯服,使之安分学习;另一方面,不少中小学老师讲课往往照本宣科、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学心。这也就是为何教师与学生常常“互掐”,教师感叹“现在的孩子难教”,学生也抱怨“老师上课没趣”。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作为一门心灵的艺术,教育的魅力在于启迪和唤醒。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不是仅仅灌输书本知识、理论概念,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基本的人性价值关怀,譬如,正义、诚实、友善、人道等等。这不仅需要老师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更需要耐心和爱心。

或许每个时代的学生性格有所差异,但相似的是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期盼。要唤醒学生内心*原始的爱意和善念,引导其遵循基本的伦理规范、履行应有的责任义务,关键在于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引导和启迪。**老教材之所以能够在70年后走红,在于“它勾起的不仅是人们对那个久远年代的回忆,还有对语文学习*本真的一种期待”。

如果说老师以“惊世一跪”的**方式能够****改观现状,让“原来不做笔记不听课的都开始动起来”,那么要使学生**地自觉、自主、开心学习,何妨借鉴“**老教材”的方法进行教材改革,多编撰和发行一些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学生读物,将课堂上大而化之的教条回归到真实有趣的现实生活中。毕竟,“教师下跪”可为一时之用,而不宜**。 周欢 /文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