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古老的节日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中秋节”一词*早见于《周礼》:“中春昼,击土鼓,吹豳雅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就是说,中春的白天,敲打着土鼓,吹奏起豳都大典所用的典雅乐舞,迎接将要到来的夏暑。中秋节的夜晚,在秋收迎寒之际亦举行如此的大典。另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就是说,朝日是在中春的早晨;中秋祭月是在晚上进行。“夕月”就是晚上祭月。由此可知,在西周时期,周王特别重视一年的中春早晨祭日和中秋夜

晚的祭月。祭典也特别隆重,设香案献上月饼、瓜果等供品,击土鼓并高奏豳地雅乐,周王身着白衣,骑着白马,前往祭坛,虔诚地祭拜阴月娘娘和土地神所给予人间的恩惠。

中秋节俗在秦汉以前已具雏形,其时在立秋日。魏晋时期有了中秋赏月的活动,但主要以贵族和文人为主体。至唐代,中秋赏月、玩月盛行。宋代以降,中秋节吃月饼、赏桂花、尝鲜果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人们纷纷在八月十五夜焚香拜月,许下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以后,中秋节的风俗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也更具有娱乐性和群众性。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秋》里写道:“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王孙公子,富家*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可见,那些时候,中秋节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亲人团圆、举国欢庆的重要节日。

古代各朝都有祭月、拜月的活动,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秦汉时,中秋节除了祭月还举行敬老活动,官府向老人赐予坐凳、手杖和圆饼。从汉代起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赏月之风。汉代枚乘在《七发》中说,“客日:将于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便是中秋节赏月泛舟的*早记述。《三国志・明帝纪》有“秋八月,夕月于西郊”的记载。汉魏之后,赏月之风渐盛。

古代赏月之风以唐代*为流行,中秋夜店家、酒楼重新装饰,牌楼扎绸挂彩,人们登楼、上台赏月;有的安排家宴,子女团圆,赏月叙谈。唐朝也特别重视这个节日,唐太宗时即将八月十五定为重要节日,这个节日又与三年一次的科举取士有着**微妙的关系,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举行,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说到中秋赏月,有关道士助唐玄宗游月宫的传说值得一提。唐玄宗崇尚道教,罗公远、法善等道士经常出入宫中,受到玄宗的青睐。道士助玄宗游月宫的传说版本较多,此处仅举一例:《唐逸史》记载:“罗公远鄂州人,开元中秋夜,侍明皇于宫中玩月,奏曰:‘陛下能从臣月中游否?’乃取柱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帝同登,行约数十里,精光夺目,寒气侵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裳,舞于广庭。帝问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曲也!’”这些记叙当然不可取信,它只能说明唐玄宗时宫中闻名的《霓裳羽衣曲》乃月宫之曲。《洛中记闻》记述了唐僖宗听到新科进士于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

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东京梦华录》记述了北宋都城“中秋夜,贵族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的情景。《梦粱录》记述南宋杭州中秋赏月的景况是:“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唐宋之际诗人们咏月的诗篇约有数万*,它成为诗歌中*高的语汇之一,由此可知国人拜月赏月和咏月的盛况。

从元到明清,中秋节基本上沿袭了唐宋的旧习,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已为时尚之举。元代统*者对人民采取了限制政策,不准民间私藏铁器,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为了暗中联系发动起义,刘伯温想出了个点子:将“八月十五杀**”的纸条夹在月饼中,到处散发。此后,明清两朝赏月、祭月、吃月饼也成了佳节的时令风尚。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