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克兰到兰州跨国寻亲 52年后母女重逢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中国甘肃网11月25日讯 52年前,一位乌克兰籍女子霍丽丽因故离开中国的父母到乌克兰探亲。孰料,此一去她竟与父母失去联系。在中国的父母通过**红十字会和前苏**使馆寻找远在国外的女儿。同时,长大成人的女儿也想方设法寻找失散的双亲,双方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回音、企盼着喜讯,然而,却一直没有任何音讯……52年后,兰州市公安局终于帮他们**般地找到了其失散52年的父母、兄弟等亲人,从而演绎了一段跨国寻亲的感人故事。

失散半世纪 母女重逢

2010年11月13日,远在乌克兰的霍丽丽突然接到一个来自中国**电视台俄语**频道的热线电话,被告知失散50多年,自己苦苦寻找未果的母亲被找到了。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她惊愣半晌,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1月16日,在央视俄语**频道摄制组的精心安排下,母女俩在央视“等着我”节目录制现场见面了。亲人相聚,虽然语言沟通有障碍,但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法阻挡的,她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顿时泪如泉涌、泣不成声。那感人的场面,令所有在场的人都掉泪了。“我非常高兴,这是我*幸福的事!找到母亲是我人生中*重要的礼物!现在找到了,无论如何就再也不能丢了!”霍丽丽不停地用俄语说。

地点:乌克兰・寻亲

女儿成年 不忘寻亲

而现年52岁的霍丽丽,1958年被外婆带到乌克兰探亲。霍丽丽4岁时,姥姥得病不幸去世。1962年,霍丽丽进了当地一家孤儿院,并在那里免费上学。上到小学五年级时,她听姥姥家的一个亲戚说:“丽丽,你不是孤儿,你在中国还有父母亲人,以后要想办法寻找他们。”

1975年,17岁的霍丽丽一边工作,一边踏上了漫漫的寻亲路。18岁那年,霍丽丽与乌克兰一名工程师结婚,生有一个女儿,现在33岁,出嫁到罗马尼亚,而且还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外孙,生活比较安稳。但霍丽丽的寻亲梦始终没有断过。直到2008年,央视俄语**频道开办《等着我》节目,专门帮助寻找俄罗斯失散在中国的亲人。计划发布出去后,霍丽丽觉得这是一个寻亲的好机会,便马不停蹄地赶到莫斯科,多方联系,写信寻亲,通过网络联系,发布了相关信息,焦急地等待。没想到两年后,历尽坎坷的她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如愿找到了亲人,与失散52年的母亲、弟弟终于团圆了。

地点:兰州・回家

老父已故 子女痛哭

11月18日,霍丽丽随母亲、姐姐、妹妹、弟弟回到兰州家里。他们翻阅以前的照片、合影,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想起经历的坎坎坷坷,想起已故的父亲,儿女们禁不住抱头痛哭,老太太也泣不成声。19日上午9时许,霍丽丽在弟弟、妹妹的陪同下,神情凝重地来到华林山烈士陵园,为父亲扫墓。霍丽丽看到父亲的遗像,姊妹三人紧紧拥抱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11月19日下午3时,马留巴、霍丽丽、霍静国一家拿着一面写有“人民警察爱人民,跨国寻亲献爱心”字样的锦旗来到兰州市公安局,向民警表达深深的谢意。兰州市公安局副局长何全意接过锦旗感慨地说:“群众有困难公安机关理应帮助,帮助你们寻亲是我们的职责,你们亲人团聚也是我们公安民警的*大心愿!”

北京来电

求助兰州警方寻亲大海捞针民警查出失散老人

求助兰州警方寻亲

2010年10月25日上午10时许,兰州市公安局宣传处处长甘守义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对方称是**电视台俄语**频道记者。“有一位乌克兰籍的中年妇女霍丽丽,通过我们栏目组寻找她失散五十余年的父母。寻亲者只提供了一张父母结婚时的黑白照片和一些简单的情况。母亲名叫霍柳鲍芙・尼古拉耶夫娜,生于1934年1月14日,曾当过翻译;父亲中文音译名字叫霍兵,出生不详。1960年曾在****一家医院工作,请帮助查寻……”对方急切地说。

乍接这个电话,甘处长心里也十分焦急,他要求对方赶快将照片和相关信息资料传真过来,并分别向省公安厅副厅长、兰州市公安局局长王幸和兰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黄大功作了汇报。“涉外寻亲是件大事,我们要高度重视,要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失散亲人的痛苦与不幸。户政等相关业务部门要想方设法帮助寻亲,争取使失散的亲人早日团圆。”王幸局长当即作出批示。同时,副局长黄大功也提出要求:“媒体涉外寻亲,关系重大,由宣传处牵头,协调户政处、外事处等部门,全力以赴,帮助寻亲,争取以*快的速度把人找到,给求助者一个满意的答复。”接着,甘处长拿起相关材料到户政处协调寻亲工作。

大海捞针

民警查出失散老人

兰州市公安局户政处处长杜天春闻听此事,于当日下午召集人口信息科的开会,对跨国寻亲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兰州市有330多万人口,要想寻找一个人,如同大海捞针。就算是常规寻亲,通过人口信息网查寻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好几个月。更何况这次是一个失散多年的外国人的跨国寻亲。当晚6时许,信息科副科**旭和怀有身孕的民警陈静接受这一特殊的任务后,开始了艰难的网上搜寻查找工作。10月26日上午11时许,两位民警从300多万人口信息中筛选出一个家住西固区福利路,1927年出生的霍彬,与要查找的人情况比较吻合。此人是大夫,曾在省建职工医院工作。进一步了解发现,其配偶名叫马留巴,相片明显有高鼻梁、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特征,而且其国籍为苏联,出生于1934年1月14日。这些信息与寻亲者提供的情况惊人的相符。民警激动得跳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十有八九就是这个马留巴和霍彬。”

“马上通过当地派出所认真核实情况!”杜天春处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说。马留巴户籍所在地西固区先锋路派出所管段民警王林接到核实身份的工作后向杜处长说,“我们辖区确实有这么一个外国老妪,印象很深。2008年的**,她曾说起与国外的女儿失散多年,寻找无望的情况。”当日下午4时许,民警王林专程到辖区福利路登门入户,找到马留巴核实情况,果然,此人正是要寻找的人。不过,那个叫霍彬的老人因为生病,已经于2009年1月去世了。

10月28日下午4时许,杜天春、甘守义带着户政处、宣传处和派出所的民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同来到西固区,登门拜访老人。刚一进门,只见一位金黄色卷发、身着绿色毛衣、精神矍铄的老人出现在大家面前。她含着热泪一个劲地说:“真不敢相信,我都不报任何希望了,没想到居然找到了我的女儿,实在太感谢你们了!”

民警拿出附有相片的材料让老人辨认,老人戴上老花镜喜不自禁地说:“没错!这是我和老伴结婚的留念。可是,女儿找到了,我那可怜的老头子却阴阳两隔,再也见不到了。”说着,她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在场的人都禁不住眼眶湿润了。随后,老人一边流泪一边慢慢讲述了那段伤心的经历,以及如何与大女儿失散50多年的故事。

老人回忆

曲折的跨国寻亲路

老人原名叫马留巴,现年76岁,其父马某是东北哈尔滨人,乌克兰籍的母亲与父亲在前苏联结合。18岁那年,为摆脱生活窘境,马留巴在兰州参军,成了西安军区医院的一名护士。不久,马留巴结识了军医霍彬,很快结成夫妻。1957年,马留巴生下了大女儿,取名霍丽丽。1958年,两岁的霍丽丽随马留巴的母亲回乌克兰探亲。临走时,马留巴的母亲用俄语给马留巴一家留下了地址和联系方式。谁知,后来中苏关系紧张,霍彬被打成“走资派”,马留巴被划为苏联特务,受到牵连和**,家也被抄了,把母亲临走时写有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的纸条也拿走,后来,虽然平了反,但那张纸条始终没有找到。自此,身处异国他乡的亲人之间互相不敢联系,以致这一别就是半个多世纪。

多年来,他们通过前苏**使馆,**红十字会帮助寻亲,霍彬甚至到乌克兰、俄罗斯去寻找女儿的下落均无果。2009年1月,年逾八旬的霍彬终于没有等到与失散的女儿相逢团圆的日子,带着深深的遗憾撒手人寰。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