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引发争议 (2)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商报记者 王晓然/文

近期决策层在不同场合透露,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继续,未来可能趋向稳定性调整。人们猜测,新增贷款仍将保持高增速,今年突破8万亿元、9万亿元都有可能。

业界担忧,已从“适度”变为“过度”的宽松政策将带来通胀压力。但另一种观点认为,不用担心经济过热问题,这一轮“印钞”仅仅是财政资金的替代。业内有关**指出,中国货币政策调整需密切关注左邻右舍的变化,如果美国等其他国家依然坚守宽松财政政策,中国*先放弃宽松政策就会导致**存款大量流入中国,造成人民币升值,增加中国出口的难度。

警惕流动性过剩带来新泡沫

新增贷款持续增加,市场上资金“充裕”,业界纷纷担心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北大教授周其仁在其个人网页上撰文指出,法定货币供应是经济中*锋利的利器。25%以上的货币增长不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它已属非常宽松。

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连续第四个月加速,为25.51%。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创纪录的1.89万亿元,同比增加1.61万亿元。

商务部**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是存在的。

他强调,使用这一方式调节经济,不是不起作用,就是过犹不及。而长期采用过于宽松的财政政策,结果可能导致另一场金融危机。如果经济体制是健康的,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刺激经济,但如果原本经济体制就不够健康,流动性过剩的结果只能导致新的泡沫包起旧的泡沫。

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美联储连续降低利率以挽救经济,*终目标联邦基金利率从2000年中期的6.5%降到了2003年的1%。当时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实有效刺激了美国经济,住房投资增加令经济迅速回暖。随后经济出现过热迹象,乃至**石油、铜等资源产品价格飙升。美联储提高利率,致使当初以低利率得到贷款的购房者们月供大幅提高,低收入者大量断供,便出现了“次贷危机”。

随着各项刺激经济政策陆续实施,今年一季度出现了诸多好于预期的数据。好的数据是否由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来?白明表示,直观上看,扩张的货币似乎大量流入虚拟经济,而非实体经济。今年1-3月期间,A股市场上证指数从1600点爬到“五一”节前的近2500点,不能不说是资本推动的结果。

白明指出,当实体经济较好时,股市上涨是水到渠成;但当实体经济还没好转起来时,股市上涨就是泡沫。而当前的货币流动是水到渠没成。他建议,投入市场的资金应当加以疏导,**进入实体经济。但贷款去向的监控并不容易。

白明担心,如果经济中泡沫过多,未来长期内将可能出现通胀或滞胀。两者之间,滞胀的出现更为可怕。滞胀,是指经济陷入低增**通胀的局面,扩张的货币政策失去了刺激成长的效果,而仅仅导致通货膨胀。

全年6万亿必将突破?

银监会官员上月曾公开表示,新增贷款6万亿元是一个大致的风险控制底线。4月中旬公布的一季度新增贷款数据已接近全年计划。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全年信贷额度突破6万亿元不算稀奇。甚至有人指出,目前的问题不是能否突破计划,而是突破多少。此种估计甚至从8万亿元突破到9万亿元。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近期在某**上发言时曾表示全年信贷有可能超过8万亿元,但此种说法遭到了银监会的官方否认。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再度引发业界不同猜想。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4月29日做客北京电视台《财经五连发》节目时表示,一季度信贷放出4.58万亿元之多,相当于全年下限目标的90%。全年6万亿元是一定会突破的。

4月份中下旬以来,银行新增贷款出现减缓,在贷款已接近限额的情形下,政策面尚未明示新的限额或其他方式的调整。但也有消息传出,下一步信贷政策将不会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今年后三个季度中的贷款投放会趋于平稳和理性。

有分析指出,二季度信贷数据将大幅缩水,一季度信贷资金大部分投向4万亿元项目,二季度需求将骤减。更有甚者认为,当前问题的关键是信贷规模究竟缩水多大幅度。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二、三季度银行的新增贷款额必然继续保持高增长。投资流入的大项目资本产出率很低,流动性差。

新增贷款效果不佳?

袁钢明认为,目前投入市场中的贷款不能算是货币政策,应该算做财政资金的投入。新增贷款的流动性减弱,沉淀为大企业存款。并没有成为搞活中小企业的“救命*”,也没能增加新的需求。这才出现了20%以上的货币增长带动5%左右经济增长的结果。袁钢明建议,当前的正确做法是消化市场上过剩的产品,而不是继续投入产出。

贾康的看法与之相同,他指出,目前信贷主要流向大项目,存在结构性问题。应该**一种让信贷扩张更多地支持到中小企业的可能。中国的企业99%都是中小企业,为数众多,但它们很难得到资金支持,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和民营企业。

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影响颇大,因此稳定和扩大出口成为当前重任。出口型企业中大部分都是小企业。贾康强调,当前应考虑信贷投入怎样配合这部分企业。“不应盲目看到信贷在扩张,因为,虽然在下雨,但小企业依然干旱。”

袁钢明指出,从钢铁等生产资料产品的价格走势来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率不足,到目前为止,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当二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后,货币政策可能出现转变。他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有可能低于一季度,那时政策面发觉大量资金投入国有经济部门对提振经济并不奏效时,将可能转变方向投入非公经济部门。

此外,分析还指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重新回到过去,大型项目投资**过程中,很难再顾及产能和环保问题。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刘宪法提出,一些大型企业经营能力很小,却可以靠**维持企业运转,企业自身调整的动力因此大大削弱。

通胀压力已被化解?

贾康认为,目前不必担心通货膨胀压力的问题。

“当前物价仍在走低,这表明通货膨胀的压力已被化解掉了。”他说,目前的放贷是放松银根,防范通货紧缩的压力。从宏观走势来看,放贷水平仍在逻辑之内。目前需要跟踪观察的是,不要让防范通货紧缩压力转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但这在短期内是不存在的,不值得担心。”

国家***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6%,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0.3%。

***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宽松信贷的增长有助于打消通货紧缩的预期,稳定市场恐慌,但当此目标逐步达到后仍继续保持过于宽松的应急型政策导向,将可能导致资产市场的局部泡沫,对经济复苏不利。

袁钢明同样认为不必担心经济过热,相反,当前“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并未真正放松。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他指出,大量新增货币流向并不缺*的大企业,大企业再将资金存入银行账户。真正能够搞活经济的多数中小企业仍做无米之炊。大部分企业并没因“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资金,*依然紧。

袁钢明认为,4万亿元投资大项目以及放贷扩张的政策设计目标是保增长同时低通胀,大量资金投入政府大项目后,希望借此拉动钢铁等原材料生产,产生一系列生产性需求。但如果资金不能投到非公经济部门,则大量企业很难恢复订单和运转,继而资金回笼,稳定员工收入,并由此产生消费和收入超前现象。当然,如果这一系列现象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也就无从谈起。

相反,4万亿元财政资金以及新增贷款所投资的大项目多为以往审批时没能通过的项目,甚至可能有一些“烂账”项目,这些项目吸入资金后很难产生效益。

宽松多久依赖**环境

4月底,多种迹象表示,中国仍将继续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关货币政策继续宽松下去的利弊问题,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4月22日,央行副行长易纲为下一阶段信贷政策走向吹风时称,信贷快速增长“利大于弊”,未来央行不会限制贷款规模,但希望贷款投放平稳、理性。

“鉴于当前中国经济复苏与否尚无定论,因此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不敢贸然终止。”白明说。他指出,一季度经济数据虽有好转迹象,但仍有诸多关键指标继续下滑,当前经济复苏与否尚存争议。尤其是**环境尚未明显好转之时,中国货币政策很难做出转变。

美联储上周三决定,维持0-0.25%利率不变,同时表示此超低利率将维持一段时间。分析指出,即使美国经济下滑速度有所减缓,美联储仍会竭尽所能促进经济复苏及保持价格稳定。

白明指出,中国尚不敢在货币政策上轻举妄动,至于如此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持续多久,白明认为,中国货币政策调整需密切关注左邻右舍――根据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化做出反应。如果在**经济尚未好转、美国等其他国家依然坚守宽松财政政策时,中国*先放弃宽松的财政政策并上调利率,那么**存款将因更高的利率而流向中国,从而造成人民币升值,给中国出口再增难度。

他指出,中国货币政策对**环境的依赖度恐怕比对国内情形的考量还要大。

相关新闻

商品房开发资本金“松绑”传递三大信号

***总理温家宝4月29日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决定调整11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其中包括商品住房。这是2004年以来,房地产开发商项目资本金比例35%的“大限”*次出现松动。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一变动释放出信贷政策调整的信号,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商品房供应的增加都有积极意义。

国家“保增长”的需要

2004年9月,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对申请贷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要求其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不低于35%。

这一比例限定至今,5年未动。其间,在2006年8月,随着楼市持续高温,为防范金融风险,银监会还再次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重申严禁向项目资本金比例达不到35%、“四证”不齐等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

在房地产这一资金高度依赖的行业,很多开发商几乎视银行贷款为“生命线”。尤其是经历了2007年的飞涨和2008年的低迷之后,开发商愈加明白“手中有*”才能做到“心中不慌”。而在政府这边,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控制一直是遏制楼市过热的关键“按钮”之一。

2008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廉租住房建设贷款管理办法》,将企业建设廉租房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水平上下浮一成,并将其资本金率下调至20%,但不涉及商品住房。

此次***常务会议虽然只是做出相关决定,具体调整幅度并未公布,但已引起市场足够遐想。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说,2004年上述资本金比例由30%提高至35%,背景是投资偏热,所以要通过紧缩信贷政策来降温。现在调整资本金比例,一方面是国家“保增长”统一部署的需要,另一方面目前楼市处于调整期,房地产开发贷款政策应相应放松,这是很合理的。

利好中小开发商

国家***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880亿元,同比增长4.1%,但比去年同期回落28.2个百分点。其中,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超过7成的商品住宅完成投资3422亿元,比去年同期回落31.5个百分点。与此相关的数据是: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47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1%;完成土地开发面积52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3%。

投资回落的背后,是不少开发商遭遇的资金危机。上海资深房地产专业律师罗建荣说,一方面,2008年市场的低迷对房地产企业带来的资金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尤其是一些中小开发商,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一些房地产投资公司甚至出现了“主动违约”的情况:由于地价偏高,资金不足,不惜放弃几千万元的**金也要退出投标。另一方面,一季度至今市场形势好转,存量房消化速度加快,供应不足的问题也随即显露出来。

罗建荣说,去年年底“国六条”明确提出“开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到现在调整商品房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这些政策动向都传递出信贷有所松绑的“信号”。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望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宝红说,不少开发商通过一季度的销售已经回笼了一部分资金,这次信贷政策有所松动,相信对房地产投资会有推进作用。

不过,季宝红还认为,由于大的房产开发商自有资金比较充分,银行授信额度很高,资金问题相对较好;而中小开发商的贷款依然较紧缩,所以对他们来说,此次资本金比例调整的“信号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门槛降低房贷风险仍可控

也有人士担心,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固然解了房企资金之渴,但会不会放大银行贷款风险?

尽管一季度信贷巨量增长,但很多商业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所占比例持续萎缩。上海银监局提供的数据表明,3月末,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为6149亿元,比上月增加79.65亿元;其中地产开发贷款当月增加46.8亿元,同比多增61亿元。但房产开发贷款继续回落,余额较上月减少3.3亿元,同比多减22.4亿元。

同时,房地产贷款质量也呈现平稳可控态势。3月末,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比上月减少2.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3%,较上月下降0.05个百分点,低于同期银行业机构总体不良贷款率1.54%的水平。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贷款率为1.63%,比上月下降0.08个百分点。

*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房地产开发贷款持续萎缩不利于宏观经济回暖,降低商品住宅资本金比例有利于“保增长”。它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确实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幅度不会大。持续监测表明,房贷质量总体比较平稳,风险总体可控,商业银行可根据不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信用状况,具体把握。据新华社电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