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艾滋孤儿让谁领养?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关键词:6岁艾滋孤儿;知风

领养一个孤儿,可能包含着个人利益和社会道德双重意义,但领养一个携带艾滋病毒的6岁孤儿,就只剩下道德和极大的爱心了。用这样高的精神境界来要求一个普通公民,显然是缺乏现实基础的。因此,当看到《新华网》11月30日的文章《广西6岁艾滋孤儿被媒体公开身份后无人敢领养》,感觉对这样的社会问题,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呼吁就能解决的。即使6岁的孤儿没有携带艾滋病毒,“领养”也不是他们的根本**。这应该是随着社会转型发展,**必须为一些**的弱势个例作出制度上的落实。

年仅6岁的孤儿小龙是个艾滋病毒携带者,他在广西柳州市城中区牛车坪村里,已经*自生活了3个多月。不久前,网络上转载了相关报道后,小龙迅速成为“网络红人”,他的不幸童年令人唏嘘,更引来大批网络爱心人士的关爱。然而,网络爱心能否将小龙带往一个合适的现实归宿?

孤儿都是不幸的,携带艾滋病毒的孤儿更加不幸。这种不幸应该止于不幸失去双亲和不幸罹患重疾,而不应该延伸到没有一个“合适的现实归宿”。如果为了给小龙这样的不幸孤儿寻找一个“合适的现实归宿”,要通过“网络上转载了相关报道”,使其成为“网络红人”后,试图引起社会重视,才是真正“令人唏嘘”的。与**为一些**的弱势个例作出制度**比起来,“网络爱心人士的关爱”能*终解决此类社会问题么?

小龙所在的牛车坪村本应是熟人社会,但包括部分村干部在内的不少村民却忽视了对小龙的关怀,“一直以为是家人带他生活,看了报纸和网上登的才知道是他自己过。”对此,有多少理由可以批评牛车坪村村委的失职?又有多少理由可以责怪牛车坪村村民的冷漠?反过来说,要是牛车坪村发生了一件喜事,还不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里反应出的是相关村**在没有明确政策支持下的装聋作哑;作为普通村民,更是在自己都感到看病难困境下的无能为力。因此,“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让地方党委、**感到了压力。”

孤儿和艾滋病毒携带者不是一种社会突发事件,经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才让地方**感到压力是不正常的。一个携带艾滋病毒的6岁孤儿能迅速成为“网络红人”,可能是**“不到位”的现实关爱激发了网络同情泛滥。尽管小龙也许是幸运的,“面对众多网友的关爱,城中区副区长吕飞飞表示将秉持全面帮扶救助的原则,根据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和健康成长的目标,严格依法行政,尽可能委托更专业化的机构安置小龙,给他一个宽松平和的成长、*疗环境。”但是,那些还默默无闻的“小龙”们,能得到合适的现实归宿么?

道德催生的爱心和社会确立的制度不是一回事。对于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依赖爱心人士的关爱,不是可靠的途径;即便相关**“特事特办”的临时举措,也不是可以长期遵循的制度。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必须为一些**的弱势个例作出制度上的落实。在制度**下,辅以社会关注和同情,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的环境。而在相关制度缺位的情况下,让谁来领养一个6岁艾滋孤儿?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