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企业投资台湾坚冰消融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近30年经贸往来两岸投资呈非对称格局第三次“陈江会”共同消解制度难题

4月26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三次“陈江会”上,海协会和海基会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事宜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一项或许在以后看来可以称之为历史性的原则共识。根据这一共识,台湾将在政策制度上*度允许大陆资本进入岛内开展投资。这意味着,“陆资入台”这一不可避免的两岸经贸合作趋势,终于在两岸工商业界期待许久并为之呼吁多年之后取得突破性进展。

由于“陆资来台”牵涉范围广,议题复杂,此次**采取使用共同声明稿件,但分别加入各自表述的方式处理。共同声明指出,积极鼓励并推动大陆企业赴台考察、投资,以利于加强和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和制度化,并希望两岸业务主管部门以适当方式建立沟通机制,共同推动陆资赴台。

两岸经贸关系进入新阶段

多位******认为,在投资领域,一直呈现台企到大陆投资,而大陆企业不能赴台投资的非正常局面,这既造成资本的单向流动,又不利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也会导致台湾岛内投资相对不足,影响到台湾经济发展。“陆资入台”的开放将使两岸经贸关系进入新的阶段,不仅能实现双方在更广泛领域的优势互补、互利双赢,而且在面临**金融危机的当下,有助于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李保明教授表示,大陆是台湾*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但过去两岸经贸往来中,尤其是投资领域呈现局部、单向、间接的不对称格局。他表示,此次**达成共识标志着台湾与大陆之间不对称的单向投资格局有望被**,两岸如能双向投资交流,双方经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陆资入台”将有效弥补台湾在有关领域的投资不足,提升其产业和行业的**竞争力,尽快复苏和振兴其整体经济,改善岛内的民生状况。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朱磊博士认为,两岸达成原则性共识就意味着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正在进一步发展,两岸双向投资正在向着实现的方向发展。

陆资入台一直受政策限制

大陆是台湾目前对外投资*多的地区,占台湾整体向外投资的7成。截至2009年2月底,台湾工商界在大陆累计投资约合480亿美元,在大陆经商的台商超过10万家,台资项目涵盖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诸多领域。但对比鲜明的是,在两岸近30年的经贸关系发展中,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项目和金额却微乎其微。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主任朱磊博士称,这种不正常的经贸局面主要是台湾长期的限制性政策所致。朱磊称,在台商蜂拥至大陆投资的过程中,台湾也一直在规划“陆资入台”事宜,但其中限制条件繁多,因囿于此,大陆企业基本无法进入岛内投资。2001年两岸先后加入WTO组织,在“入世”前台湾相关部门与人士就曾召开“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议”,达成“循序开放陆资来台”共识:一是开放陆资来台投资土地及不动产;二是配合加入WTO开放陆资来台从事事业投资;三是逐步开放陆资来台从事证券投资,并以QFII制度对陆资作有效管理。

“入世”后台湾“***”又宣布分阶段开放大陆企业赴台从事服务业投资清单,台湾以“入世”**清单项目为基础,确定了对大陆开放投资范围与项目,**批计划开放的服务业项目为58类,占加入WTO**开放项目的一半以上,但多为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行业。

打开陆资入台“方便之门”

对于陆资入台,大陆方面一直表现出积极姿态,除金融领域因两岸尚未签署金融监管备忘录而对资金投资台湾基金和股市有所限制外,其余行业基本没有设限。

随着****日益和暖,**高层也多次释放善意,打开陆资入台“方便之门”。2006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两岸经贸**中,全国政协主席**林提出,希望台湾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为台湾经济注入新的活力;2008年4月,备受两岸关注的“胡萧会”在海南博鳌举行,萧万长在同期进行的两岸经贸**上提出开放陆资赴台投资建议,并表示欢迎大陆资金到台湾投资“爱台12项建设”,当即获得商务部长陈德铭的积极回应,陈德铭表示,台湾应相对开放市场,大陆有资金、技术及管理能力,应早日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

当年9月,大陆方面明确表示愿意推动大陆企业参与台湾岛内经济建设项目,也希望两岸企业在共同开发油气资源、共同开拓**市场等方面携手合作,并在两岸协调一致的情况下,优先鼓励优质、有实力、能与台湾经济融合的大陆企业,赴台参与“爱台十二项建设”。

2008年1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国台办共同发布了《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管理通知》,从**政府层面确认了陆资入台的相关事项。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明确表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兴业。

两岸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两岸**商谈对“陆资入台”共识的达成,预示着“陆资入台”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台资入陆”也期待更多松绑

这次共识解决的不仅是“陆资入台”的问题,也为台湾方面继续放宽“台资入陆”政策打下良好基础。在外界看来,台湾工商业界每年进入大陆的资金高达数百亿,台资入陆的问题早已解决,但实际上台湾方面对岛内资金流向大陆也一直有严格的限制。

去年7月3日,台湾“行政院”决议放宽现行台湾证券投资信托事业募集的基金、全权委托投资资产及台湾岛外基金投资大陆地区有价证券与港澳H股、红筹股的比率,将投资大陆挂牌上市有价证券比率由0.4%放宽至10%,投资港澳H股、红筹股比率不得超过10%的限制则予以取消。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孙升亮表示:“对于两岸双方来说都是一大利好。”

除金融外台企入陆实业投资也受到诸多限制。“马萧”上台以前台湾规定,净值或合并净值在50亿元新台币以下企业,对大陆投资额度以净值的40%或8000万元新台币为上限;超过50亿元、低于100亿元者,以30%为上限;超过100亿元者,则以20%为上限。马英九上台后,台湾“行政院”讨论通过了“大陆投资金额上限松绑及审查便捷化方案”,把台企赴大陆投资额度的*高限制比率统一调整至60%,把个人赴大陆投资上限从现行的8000万元新台币放宽至每年500万美元。

陆资入台面临的四个关键问题

陆资入台现状不佳

陆资赴台投资的敏感性和岛内“政治”的复杂性,使得台湾当局对该领域的开放一直非常谨慎。餐饮、商业、交通、旅游等服务业,在台湾当局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规划中占了80%以上的项目。

朱磊介绍,不少大陆企业也对于到台湾设立研发中心相当有兴趣。早在2001年,北京万通实业集团、哈尔滨工大集团等大陆民营企业,就积极寻求台湾建筑业合作,开发都会区的不动产。北京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2007年到台湾考察时,还想租101大楼80楼以上的高楼层做企业总部,但由于台湾相关部门一再以配套措施尚未完备为由不肯真正开放,使有意赴台投资的大陆企业迄今不得其门而入。

“陆资”定义一直在变动

对于什么是陆资,**表示,台湾方面在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界定。民进党“执政”初期,对陆资限制非常严格,由于投资大陆的台商企业与大陆企业存在相互参股经营现象,较难厘清纯粹的台资和陆资,2003年12月台湾规定:凡是“自大陆地区汇入、携入或寄达台湾地区之资金”、“自台湾地区汇往、携往或寄往大陆地区之资金”,以及“前二款以外进出台湾地区之资金,依其进出资料显已表明系属大陆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它机构者”,都属于“大陆地区资金”。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稳步向前,台湾对陆资的认定和适用范围都有所松动,朱磊表示,民进党“执政”后期界定为只要是到岛内来投资的外资里含有10%以上的大陆资金就属于陆资,并规定了陆资的投资范围,划定某些行业产业不能有陆资在内,或者占比需低于一定限额。对陆资界定有比较大的松动,还是在去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之后,现行台湾“法规”虽然对陆资涉及产业仍有严格限制,但放宽了尺度,规定来岛内投资的外资中大陆资本占比到50%才为陆资。

朱磊表示,现在了解的信息是,台湾岛内对陆资仍将有一些新的政策出台,但是多数还处于讨论阶段,具体细则没有正式公布。

*先开放的领域利润薄

据去年9月商务部在“第三届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上发布的报告,预计陆资入台较为集中的领域大致包括:房地产或不动产投资、银行及金融服务领域、餐饮、商业,交通、旅游等服务业以及娱乐文化产业。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朱磊认为,未来开放的领域将要求对岛内经济冲击较小,*好有积极作用,比如光电产业和中草药等,这些领域跟大陆合作对台湾非常有利,对岛内冲击也不大;而开放一些敏感领域和比较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比如金融服务等则是两岸下一次商谈的重点。

另外,岛内农业占台湾国民总产值比重不到2%,但是涉农人口却达600万,占总人口的1/4,因此台湾对农产品的开放也十分谨慎,担心造成冲击太大,不敢轻易开放,马英九在上台之前就曾作出**,不会新增农产品开放。

分析人士表示,在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或“陆资入岛”问题上,台湾方面不大可能开放较具优势或保护的产业与领域,而是开放利润小、竞争激烈甚至不易发展的产业与领域。

陆资“合资”形式入台可能大

简单而言,大陆的资金进入岛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投资,一种是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就是向台湾方面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进入岛内开设工厂,能够投资哪些行业,大陆没有限制,但台湾方面做了限定。间接投资则主要通过有价证券来实现,也包括参股经营和基金管理的方式。目前两岸没有签署金融监管备忘录,依现行规定,投资与大陆没有签署MOU的国家或地区的基金或股市有较严格限制。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曾撰文提出,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主要是着眼于区域市场布局及与台湾同业的策略性合作,而不是为了取得技术、资源。鉴于台湾市场的特殊性与****的复杂性,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可采取较一般国家或地区不同的投资模式。

王建民预计,大陆企业在岛内投资,以独资经营方式投资的可能性很小,*可能采取合资与合作经营模式,主要以注入资金或技术专利等,与台湾当地企业合资、合作。

■本埠动向广东省贸促会会长陈文杰接受本报专访称:下半年将组织粤企赴台

第三次“陈江会”所达成的“陆资赴台”共识,能够为广东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昨日,广东省贸促会会长陈文杰就此接受了本报专访。陈文杰透露,在今年下半年,省贸促会将组织一批广东企业家代表赴台考察,寻找合作商机。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台湾世贸中心已在粤设办事处

陈文杰介绍,从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台资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广东省对台贸易在2008年出现了十年来的*次下降。为了更好应对这种危机带来的影响,陈文杰说,广东省贸促会和台湾对外贸易协会着重在经贸领域着手做两个方面的工作:协助台湾世贸中心在广东建立办事处,形成统一的台商在广东经贸合作中的办事机构。

此外,省贸促会也进一步完善加强广东台商投资贸易咨询服务中心的建设,加快推进双边企业家理事会工作机制建设,把两地的企业家组织起来,形成合作交流机制。

建议赴台投资粤企选择合资方式

“在今年适当时候,省贸促会将组织企业家代表团赴台考察,先行探路,为两地经贸寻找合作商机。”陈文杰告诉记者,目前活动时间初定在今年下半年,代表团规模大约在30人左右。

陈文杰说,他们此前几次赴台考察,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感觉目前台湾当局对大陆投资仍存在一定的防范和限制,建议有意赴台投资的粤企,选择合资合作的方式将更加有效。

而在两地经贸合作中,贸易纠纷不可避免。陈文杰表示,他们将充分发挥中国**贸易仲裁委员会广东办事处的职能作用,与台商协会等相应的机构,共同关注、研究、解决经贸合作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本报记者吴哲

■特别关注

不动产投资开禁六年 今起有望成交“破冰”

2002年8月,台湾发布“大陆地区人民在台湾地区取得设定或移转不动产物权许可办法”,正式开放大陆企业到岛内投资房地产。投资主体为“陆资公司”。但“法令”通过六年多来,大陆居民在台购置房地产的申请寥寥无几,长期跟踪研究的**介绍,通过审批的只有一件,且毫无投资意义。

去年多位大陆地产富豪也曾探路台湾,却遭遇一大堆入岛限制。按照台湾法规规定,陆资可投的不动产项目包括大陆企业在台业务人员所用住宅、从事工商业活动所需厂房、营业场所、开发与经营观光旅馆、旅游设施和体育场馆、参与住宅及大楼、工业厂房、工业区及工商综合区的开发与经营等。

但伴随而来的是台湾现行法规的若干瓶颈。*先、台湾对大陆企业在岛内投资不动产或开发经营实行“总量管制”,对投资金额与开发面积设置一定标准;其次,投资开发项目不得变更用途,并在投资计划期限内完成;再次,大陆企业或个人在台投资不动产,每次在台停留10天,中间可延长一次,但一年内总停留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另外,投资之前大陆企业也必须出示资金证明,必须通过来源审查,而且在岛内向金融机构贷款不得超过指定比例,诸多限制性条件再加上台湾不同经济主管部门也分别拟订对大陆企业在台经营的许可办法等,使得陆资抄底“不动产”的市场风险和管理成本极大。

■陆企现状

*批已入台陆企受限 未能快速发展

大陆企业在岛内布局的主要是餐饮与商业,、四川谭鱼头、内蒙古小肥羊、北京烤鸭店、北京等均已在岛内投资设店,但由于各种限制都未能大幅度快速发展,大部分经营情况并不理想。

大陆*个入台啤酒品牌青岛啤酒董事会秘书室主任张瑞祥称,这次“共识”达成后,多年来“在台自建啤酒厂”的心愿如今终于有望达成。2002年3月,台湾放宽大陆企业进入台湾销售啤酒的限制政策后,青岛啤酒便于当年4月份登岛成为*家入台的大陆啤酒。青岛啤酒在台湾大受欢迎,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青啤就创下了435万箱的销售记录,攻占了台湾大街小巷的便利商店、餐厅、KTV,目前已成为岛内啤酒市场的**品牌。

北京同仁堂也是*批入台的企业之一,在崇尚中医中药的台湾一路发展喜人,已在全岛开设超过60间直营及加盟门店。但由于台湾仍禁止大陆药品进口,因此其台湾独家代理北京同仁堂太丰公司现在主要销售冬虫夏草、野山参、红景天等200多种“单方”养生药材。北京同仁堂太丰公司总经理陈丁荣表示,一旦台湾对大陆药品进口“解禁”,公司就会增加中药材的经营,并考虑添设坐堂医生或诊所。

其余的入台大陆企业如大清花饺子馆、四川谭鱼头、内蒙古小肥羊、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等,均已开始在岛内投资设店与布局,但大部分经营并不理想,有些甚至铩羽而归。已在台湾开设数家谭鱼头火锅分店的四川投资股份公司董事长谭长安表示,大陆企业入台都必须透过第三者去投资,所以,在台寻找正确的合作伙伴是大陆企业登岛的*项大考。本报记者周照

■企业个案

*家在台挂牌营业的大陆

航空公司南航:

两岸航线是盈利航线

南航成为在台挂牌营业的**家大陆航空公司,南航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去年7月份以来,已开通的广州、上海、深圳至台北三条航线运营“非常好”,春运高峰期间客座率达到了90%以上,高于内地不少航线运营收益,这位负责人称,南航两岸航线是盈利航线,两岸客运市场远未达到饱和,仍有较大开拓空间。

“由于两岸和谈成果的推动,在南航申请在台设立办事处过程中,台湾管理机构给予了很多方便,华航等台湾同行也给予了很多协助,不到半年就获得台湾方面的核准函,”南航市场销售部总经理雷水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按照两岸航空市场对等开放的有关原则,华航已在穗设立了办事机构,内地航空公司也在台设立办事处。

据了解,在2008年7月两岸开启周末直航包机时,南航即开始筹划设立台湾办事处;2008年10月,南航选定台北市繁华路段民生东路三段69号为台湾办事处场所,2008年12月12日,南航拿到台湾相关部门的核准函,南航成为在台挂牌营业的**家大陆航空公司办事处;此后,南航台湾办事处从2000多名本土应征者中选拔13位优秀人才加入。今年1月15日,南航台湾办事处正式成立。

本报记者景小华通讯员邵富强王丹

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杨小亮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