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盐碱滩 今日新水城――"黄三角"之东营巨变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之东营*变

编者按

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了大规模、高水平开发的历史新阶段。作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核心区域的东营也因此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黄三角”以生态与**为主题的大开发中,东营这座石油之城,在城市功能定位以及产业规划中,正在谱写着怎样的文章?一年来东营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哪些变化,其前景又将如何?近日,记者深入这片正在接受大变革洗礼的广袤土地,看到一座生态、**并重的黄河水城正在勃然崛起。

东营护城河河水变清后,引来成群海鸥。本报见习记者郑美芹摄

亲水生活

吃完晚饭,带着孙子到清风湖公园转一圈,再沿着广利河走一走,这成了东营市府前小区王秀兰夫妇的习惯。清风湖上霓虹闪烁,湖中小岛在LED灯的映衬下格外迷人,身边5岁的孙子调皮可爱,这一切都让王秀兰老两口像生活在梦境中。

“几年前,可想不到这里会美成这个样子。”11月19日晚,王秀兰领着记者沿广利河一边走一边指着广阔的水面告诉记者。广利河是贯穿东营中心城区、连接黄河与渤海的**河流,原来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臭水沟。“平时气味刺鼻,夏天蚊虫遍地,附近小区居民从不敢开窗子。”王秀兰如此形容三年前的广利河。

从2007年开始,沿河居民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东营启动了工程总投资20亿元的广利河综合*理工程,经过截污导污、河道整理、建源引水等六项工程,把广利河建设成了“河海相连,水清岸绿,城水共生,人水相谐”的生态长廊、休闲长廊、发展长廊和文化长廊。广利河工程*理的竣工,也终于实现了黄河水城建设的基本一步―“――清水进城”。

前来出差的湖南投资人张先生感叹,东营今非昔比,变化太大了。他说,“有了水,一座城市才会有灵气。”此次前来,他想投资一家酒店,目前正在选址,“靠近水畔,这是**选择。”

走在东营的街头,路边的宣传牌上随处可见“黄河水城”的标语。按照东营市黄河水城办公室副主任张新军的介绍,所谓黄河水城,就是在中心城通过引入黄河水,实现河湖贯通、水清岸绿,打造生态**的“水城”。

生逢其时

今年夏天,距东营城区正北约80公里的渤海岸边发生了两件意味深长的事情。

一是6月24日,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过水试验正式启动,久别34年后,东营北部湿地再次迎来滚滚黄河水,东营刁口河也重新成为黄河“实验性”出海口。

二是此前三天,东营市城市管理局与水利、黄河河务等部门联动,组织实施了黄河水城调水。此举意在改善广利河水质,完善广利河综合改造与开发规划。

两件事情,前后相连,无疑都是决策者打造生态之城的重要举措。揽黄河入海之势,临渺渺渤海之阔,东营注定与水结缘。然而,由于历史上黄河时常“摆尾”改道,除了给东营平添漫漫淤滩之外,并无水系可言。此次“实验性”改道黄河水,拯救北部湿地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打造城市生态水系。

“水城是东营鲜明的城市形象和*有的文化内涵。”东营市的决策者公开表示。据不**统计,东营市中心城区及外围现有水库湖泊60余处,河道20余处,通过开挖整理可形成近60平方公里的湿地水面和近300公里长的河道。同时,东营地势低洼,中心城区及外围还有广南水库、广北水库等,这些都为“黄河水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市在利用黄河水方面有着得天*厚的优势,遍布城区大大小小的湿地就像一块块*大的海绵,起到存蓄作用的同时,还是天然的水处理厂,并兼具净化水质的作用。唱黄河歌、打湿地牌、做水系文章,建设生态**黄河水城。这是黄三角大开发中,东营市决策者确定的清晰思路。

文化名片

毋庸置疑,“黄河水城”已成为东营的一张崭新名片。然而,在黄三角开发建设进入新的历史进程之后,这张名片能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样的未来?

这个思考一直存在于东营市决策者的心中。在2008年10月,东营市政府承办的城市特色专家研讨会上,不少专家提出相同的疑问:黄河水城应该怎么建?

东营市各级政府一直为解决这个问题努力着。“去年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以生态和**为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我们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了,也更有了自信。”张新军说,城市的建设必然要有与之相对的文化配套建设。东营的城市特点是地广人稀,人气不够集聚,为了打造人气空间,东营除了投资24亿整*广利河等51条河流沟渠外,还将投资50个亿沿广利河规划建设十几个工程项目,包括儿童娱乐活动中心、大剧院、奥体中心等。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化,作为东营,最为突出的是黄河文化。”东营市园林处副处长扈明明说,要怎样把水城的建设变成一种文化?关键是水系的规划和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规划相结合,和绿化相结合,和城市居民小区相结合,和城市产业发展相结合。

在下一阶段的黄河水城建设中,东营的另一项主体工程就是引入黄河水改良土壤,从根本上解决中心城区的绿化问题。

“生态环境好了,就等于有了梧桐树,就可以引进第三产业的投资,吸引人气,丰富城市生活,提升城市品位,让东营真正成为一个黄三角的中心带动城市。”扈明明说。

本报记者郭静郭波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