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主流报刊需要世界眼光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传媒》供稿

当今中国有没有主流大刊?严格地说:没有。有没有***影响的报纸?严格地说:也没有。

我认为,所谓主流大刊,是指那些能够有力地维护、左右、影响主流人群的价值观念,并在世界上发出强劲的“中国观点”的杂志;所谓***影响的报纸,是指能以世界和历史的眼光,*占****制高点,对世界风云经常发出*特见解的报纸。从这意义上看,公费订阅为主的《�望》、《半月谈》等尚难成为主流大刊;在自费订阅和零售市场有所作为的《财经》、《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虽已在一定范围影响着社会主流,但是其地位、其影响波及的范围,与主流大刊尚有很大距离。中国的报纸也存在类似情形。主流大刊和***影响的报纸之缺失,具有典型性,反映了现代中国发展中的尴尬。

实际上,一段时期以来,令国内报刊老总郁闷和纠结的问题,主要还不是自己所经营的报刊有没有成为主流大刊或***影响的报纸,而是在新媒体挑战之下,纸媒自身的生与死。每况愈下的报刊发行和纸媒广告的整体下滑,给报刊从业者以很大的挫败感。美国《商业周刊》、《新闻周刊》的变卖,也让人感到“寒意”一浪高过一浪。但我依旧认为,中国纸媒发展与欧美有相似处也有不同处,对中国报刊而言,手机媒体、iPad等并不可怕,网媒与报刊也不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报刊能否做强做大,与报刊在新媒体冲击之下的生死困境,两者其实归属一个症结,即我们应当以什么样观念对待传媒产业;以什么样思维激活内容创新;以什么样产业政策引导报刊业自觉转型,积极适应竞争的需要。这些才是根本性的。

报纸杂志有商品属性也有意识形态属性,这一特点从业者理解尤深。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一方面要研究新的管理手段,**报刊文章和网媒报道一样在国家利益等方面导向正确,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改变政策墨守成规、相关法律严重滞后的现象,这是当下中国报刊谋求新的发展所必需的前提。须知,目前中国报刊产业管理仍带有很浓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报刊在市场发展和竞争中主体地位模糊不清,产业发展方向也不明朗,曾在主流人群中具有*大影响力的传统报刊,如今在与新媒体竞争中因受“不对等”、“不公正”待遇而正逐渐丧失阵地,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譬如,诸多重大公共事件发生后,传统报刊被管得死死的,新媒体往往因为技术优势而难以受到或较少受到制约,结果,传统报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被削弱被边缘。

其实,传统报刊不乏人才,报刊产业也非夕阳,它在发展和竞争中显示疲态,很多东西值得反思。为了中国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为了在世界上真正崛起和赢得尊重,我们相关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给予报刊应有的发展空间,使其在内容创新、产权明晰等方面能获得松绑、“依法办事”。报刊的体制、机制均为竞争力,切实落实传媒单位“事业转企”,完善传统报刊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都是推动中国报刊在世界舞台发挥作用的题中应有之义 。

此外,我认为中国报刊自身面对**化的形势和新的竞争要求,也急需加强**观念和世界眼光。当今世界,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发生着多少深刻影响时代进步发展的事件,但我们自问,身边有几家报刊能够自觉地站在**的高度和国家民族利益的立场上,去深度寻求重大**事件的本质和真相,去及时阐明这些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对中国**经济乃至社会文化的影响?每逢世界重大事件发生,我们看到许多报刊常常通过编译而“搬运”人家的调查和观点,根本没有自己策划采写的**报道和*家分析,如此拾人牙慧,焉能产生***影响的报刊?当下,美国《时代》、《新闻周刊》,英国的《经济学人》,德国的《明镜》等报道和观点被其他国家地区包括被中国知名报刊引用和转述的数量很多,相反,中国报刊的观点被欧美国家知名报刊引用和转述的数量有多少呢?据我所知,两者差距很大。这种“不对称”,原因很多,其中也与我们自身的专业化努力不足息息相关。

总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总体良好,相比之下,传媒行业在发展规模、发展质量以及管理运营方面,与国家“软实力”发展目标很不适应。中国报刊正面临危机,这个危,并非耸听,确有僵化之虞;这个机,则在于对机会的把握,在痛苦中蜕变,才能谋得新生。因此,中国的文化发展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要积极打造***影响的报刊,这一方面需要良好的政策配套环境,另一方面,传媒人自身也要培养世界眼光,以新思维不断开拓创新。作者丁曦林系《新民周刊》社长、主编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