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革军:全面认识贷款的高增长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在金融危机仍在持续的背景下,货币信贷的较快增长利大于弊。但是,在充分肯定贷款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贷款高增长的风险

魏革军

今年**季度,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同比增长29.78%。这一数值接近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总额,接近今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5万亿元的目标。按照以往贷款投放规律,今年贷款有可能突破8万亿元。

我国贷款的高速增长与世界主要经济体银行贷款急剧收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次贷危机发生后,许多经济体实行了极度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银行更是超常规地**了各种各样的**便利,但是由于金融机构资本锐减、资产质量恶化,正常的信贷功能受到破坏,加之企业生产萎缩制约了对贷款的需求,这些经济体普遍出现了信贷紧缩。今年2月份,美国消费者信贷较前一个月减少了75亿美元,3月末,美国银行信贷余额比2008年末下降1404亿美元;欧元区银行2月末信贷比2008年末仅增加178亿欧元。

贷款的增减取决于银行对经济形势和企业未来信用状况的判断,也取决于银行自身的信用和财务能力,是社会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我国贷款的高增长,体现了金融系统积极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坚定行动。我国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为贷款快速增长**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超常的经济刺激措施,始终保持充裕的市场流动性,大大改善了企业、居民的信用状况,提高了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从而对刺激信贷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回暖的积极迹象进一步加强了投资信心和市场信心,增强了对贷款的需求。我国制造业经理人指数PMI自2008年12月开始连续逐月回升,2009年3月份已上升到收缩与扩张的临界点50%以上,为52.4%。其中,新订单和生产指数达到54.6%和56.9%,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0%以上,表明生产库存出现积极变化,产量增长开始复苏;新出口订单指数也上升了4.1%,表明出口下滑的势头有所放缓。今年1~2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大幅上升88%,为有史以来*高。今年1~3月,工业生产的**指标用电量和发电量的降幅不断收窄,而3月份的用电量还出现了环比正增长。这些指标表明企业生产逐步**,制造业总体上呈底部趋稳回升态势。从供给角度看,金融体系的稳健使贷款的高速增长有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3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495.4亿元,比年初减少107.7亿元;不良贷款率2.04%,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的态势;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23.9%,比年初上升7.5个百分点。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的下降、信贷资产质量的改善,使得银行有效克服了慎贷、惜贷的行为,增强了贷款的能力和动力。

我国贷款的高增长反映了我国**结构的特征。从全社会资金流量看,我国非金融企业**结构明显不同于发达经济体的**结构。一些工业化国家的非金融企业**约有70%来自于直接**,而我国的企业**高度依赖银行体系。2008年,我国国内非金融机构**中银行贷款比例为83%,2009年**季度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4.7%。特别是金融危机后,资本市场低迷,直接**渠道收缩,加重了对贷款**的依赖。2008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停止审核新股发行,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上市进行**的大门被关闭,上市公司再**审核也更加严格。今年**季度,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筹资同比下降了82.1%。企业通过发行债券**额虽然同比增长较快,但由于其在**总额中所占比例很小,不足7%,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因此,通过贷款进行**自然成为企业的首要渠道。

贷款的高增长反映了我国货币生成机制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恶化了我国经济外部运行环境,使得贸易与资本双顺差缩小,这样非金融企业通过国际收支渠道得到的资金大大减少,加剧了企业对银行体系的依赖。从近几年情况看,2006年**季度、2007年**季度和2008年**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分别新增562亿美元、1357亿美元和1539亿美元,同比多增70亿美元、795亿美元和182亿美元。而2009年**季度国家外汇储备仅增加77亿美元,同比少增1462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幅度大幅下降说明企业通过出口和资本流入得到的人民币资金显著减少,必然加剧对国内银行体系的依赖。

贷款的高增长反映了近年来商业银行“早贷款、早受益”的行为哲学。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信贷都呈现比较明显的季节波动。1998年以前,由于实行贷款规模管理,商业银行往往在年底突击发放贷款以扩大下一年贷款规模基数,因此贷款增长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取消贷款规模控制后,这一规律被打破。由于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决策时过度强调贷款对当年利润的贡献,自2003年以来,贷款增长基本上呈“前高后低”的格局,尤其是在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更加重了银行的这一倾向。但是从贷款实际发放情况看,各季贷款偏离程度并不大。2003~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占全年新增贷款的比重分别为60%、42.9%、60.4%、69.2%、69.4%和51%,其中,**季度新增贷款占全年新增贷款的比重为26.9%、25.1%、34.45%、29.6%、38.9%和27.1%。

在金融危机仍在持续的背景下,货币信贷的较快增长利大于弊。它对于提振信心,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以及克服通货紧缩趋势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充分肯定贷款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贷款高增长的风险。

不应忽视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贷款的高增长反映了我国银行体系本身的结构特征。我国虽然形成了不同层次的银行服务体系,但还缺乏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战略,产品与服务严重趋同。长期以来,银行信贷投放主要集中投入到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发展的行业,银行信贷容易向大客户集中、向中长期贷款集中。今年年初以来,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及地方投资的水利环境、公共设施、交通运输等领域基本建设贷款投放力度,以政府项目为背景的基本建设贷款增长较多,贷款中长期化趋势有所增强。由于银行的可贷资金是有限的,这往往会减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额度,对中小企业的**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在今年**季度贷款急剧扩张情况下,仍有相当多小企业反映资金吃紧,这不利于经济的全面**和缓解就业困难,应引起足够重视。

不应以充裕的流动性掩盖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为了应对和减缓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目标,我国采取了各种扩大流动性的政策措施。但是,不应忽视我国长期积累的矛盾。越是困难,越要有通盘战略和长远眼光,越要强调科学发展。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结构性改革,包括对经济结构、金融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不改变发展模式,就不能改变经济运行的脆弱性。当前,要更加重视内生性经济增长。应大力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并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对民生工程、重大工程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投入。要更加重视深化金融改革,着力研究和探索金融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研究经济结构变化对金融业发展的需求,着力研究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不应忽视票据**急剧扩大的风险。今年**季度新增贷款中,票据**增加1.48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2.3%,远远高出以往年份。票据**比较便利,有助于企业以低于贷款利率的成本获得资金,有助于商业银行控制风险。但在现行体制条件下,票据**比重过高可能会加剧贷款结构失衡,加大金融风险。**季度新增企业存款同比多增2.15万亿元,企业活期存款增速明显回升,3月末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增长18.2%。在企业生产经营没有明显改善情况下,企业活期存款快速增长说明一部分企业通过票据**获得的资金并没有进入到生产领域,并未产生真实需求,对此应予以及时跟踪分析。

不应忽视潜在的金融风险。当经济趋势向好时,对贷款的需求会扩大,银行的资产负债和经营状况相应改善。但一旦经济发生周期性变化,银行资产负债和损益可能发生逆转,必然会给银行带来风险。当前,一些银行已出现不良贷款形态单边向下迁徙的趋势。另外,贷款的长期化、集中化、大项目化,会进一步加剧金**源期限错配等问题。这就提醒我们,在保持充裕流动性的同时,也要高度警觉多余流动性可能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始终保持政策的均衡性。

贷款的高增长是在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和促进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见底,国内外经济运行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贷款平稳理性增长,稳定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同时,要密切关注和分析各类经济金融指标的变化,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密切关注区域经济运行的变化,注意防范各种潜在风险。注意把握政策的均衡性,注意进行适时调节。注意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进行适当引导,不失时机地推进相关改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水平。

作者系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中国金融》杂志主编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