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外向型经济报告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晚报特派记者 杨冬

背负着失去至亲的伤痛,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重建家园,需要何等的勇气?一年了,位于“5・12”汶川大地震震中的映秀人,呈上了自己的“答卷”。

杨云芬的农家乐休闲山庄,变成了映秀生意*红*的板房饭店,名字还叫“朋聚”,名声却已响彻镇前镇后;马武贞在震后考虑过转行,思前想后,还是做回了老本行,开一间板房五金店;人到中年的张仕康爱“耍”,好下象棋,眼下,每天做好映秀大道的保洁,*取20元的薪水,偶尔拿点“板房宾馆”的“外快”,构筑了老张震后生活的主核。

在这份“答卷”中,“映秀”的概念被延展。今天的映秀,倒映的**是岷江的奔腾,青山的巍峨,取而代之的,而是人性的勇毅,生命的弥坚。

映秀,这一出现频率仅次于 “汶川”的词汇,其要义远不止“震中”那么简单。这里的生活,这里的人,**与世隔绝。相反,这里的发展,这里的脉动,与青山、秀水之外的世界,维系得很紧,很紧。

*大的五金店铺:外来需求撑起门店

映秀的鱼子溪公墓,埋葬着数千名震中的遇难者。明天,这里将迎来许多拜祭的人。

人群中,少不了马武贞。

去年的地震中,马武贞的奶奶不幸遇难,妈妈受伤,自己和丈夫得以保全。*幸运的,还数自己的10岁大的女儿。原本在映秀小学上学的女儿,因数学成绩不好,在震前约半年的时间,被家长送往都江堰补习,后来干脆转到都江堰寄宿学习。

“得让孩子接受好一点的教育,不要像我们一样……”作为一位母亲,能豁出去“投资”孩子的未来,马武贞称,作为一名映秀本地人,她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去”。

没曾想,这“狠心”的一送,把女儿送离了噩梦般的灾难。震前,映秀小学大约400多号人,震后只剩下200多人。突然而至的天灾,没有再夺去一位至亲,马武贞说,自己运气好,让孩子逃过一劫,“做梦都没想到”。

平安是福。震后的马武贞,试图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以开五金商店“起家”的她,曾经考虑过“转行”。“想换一份轻松点的工作,不想再这么累。 ”可是,这一念想在数天之后即“告吹”,原因是,马武贞放不下“老本行”。

交谈中,记者竟得知,地震发生后,马武贞由于家中房屋倒塌并不厉害,原本五金店中的商品都作为**征用物资,全部无偿捐了出来。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经过大半年的经营,马武贞从“零”开始的板房五金店――“秀坪商贸部”渐渐有了起色。

从家用的锅碗瓢盆,到日用的小家电,马武贞的五金店更像是一个小百货店。两间板房拼接而成的五金店,门面大约40平方米,店面虽然只有原先1/3的规模,但马武贞很知足。这样的门面和规模,在映秀镇的板房五金行业中,已经算得上是****。

回忆起去年6月开店之初,马武贞笑着说,震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卖得**的是盆子和桶,“因为大家刚住进帐篷,什么日用品都没有。”到了10月份,映秀人陆续迁入新建成的板房,不少人赶着添置新生活的“家什”,锅、碗、电饭煲一度成为*手货。

“现在的映秀,外地人比本地人还要多。”马武贞说,现在,镇上的外来援建人员、游客等反而比较多,这也让马武贞的五金店迎来了新一轮的“商机”。很显然,生意上的起色,未能抹去马武贞内心的伤痛。

**的板房饭店:万元投入终于有了回报

映秀镇当地*“*”的行当是什么?十个映秀人有九个会回答,开饭店。要问映秀生意*“*”的饭店是哪个?十个映秀人有九个会回答,朋聚饭店。

杨云芬显然对这些评价都不以为然。一开头,身为**娘的她,便大胆向记者抛出了开店之初的尴尬:去年10月份,自己在震后开设的板房饭店――“朋聚饭店”开张的头一天,全天营业额只有区区70元。

“朋聚饭店”的前身,为杨云芬和丈夫开设的农家乐,名叫“朋聚休闲山庄”。而当地震来临时,与农家乐有关的一切美好与欢乐瞬间戛然而止。不但是三层的农家乐小楼垮塌,就连自己的女儿也都被压在了映秀小学的废墟之下。

命运的背面在向杨云芬打开的同时,并没有关闭其追求新生的“后门”。丈夫在震后的两小时,从水泥钢筋、混凝土钢板底下把女儿挖了出来。

板房饭店的建成,杨云芬倾囊出资将近万元。尽管首日的生意额只有可怜的70元,远不能与当初开农家乐时的宾朋满座相匹敌,但杨云芬自始至终都在告诉自己,那么大的一场地震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不能够去抚平的?

现在的“朋聚饭店”,已成为了映秀镇远近闻名的“下馆子”首选地。杨云芬告诉记者,尽管门面位置算不上好,甚至还可以说有一些偏僻,但现在的营业额可以达到2000元―3000元/天,远远优于刚开始交出的70元一天的“成绩单”。

**的板房旅馆:拖鞋天天都要消毒

“地震之后,我就一盘象棋都没下过!”当记者问张仕康,地震前从事什么职业,他却丢给记者这样一个不着边际的答案。

无论是映秀当地大型的秀坪社区,还是中堡滩、鱼子溪社区,除了垮塌的楼盘和废墟,今天的映秀镇,能够看到*多的就是蓝白相间的活动板房。随着映秀被作为“震中”的身份愈来愈被认同,越来越多的目光、人气接连涌向映秀,如何改善映秀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将富余的板房由居住改造为住宿,则是近半年才出现在映秀的“新事物”。张仕康便是当地*初的一批“尝螃蟹”的映秀人。

按照震后的安排,张仕康一家一共有4口人,可以分到两间板房。可大儿子在成都念书,小女儿在读高中,两间板房只剩下张仕康和夫人在居住。

当听说可以将板房改为旅馆的行为可在一定程度上被允许,张仕康便大胆地购入了床、被褥等生活用物资,一间25平方米的板房,愣是被张仕康“塞”进了5张床,有3张还是上下铺。

张仕康告诉记者,临近“5・12”,很多外来者都会到映秀来参观、凭吊,床位每天的入住率都很高。张仕康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自己为客人准备的拖鞋,原本是3―4天才会清洗、消毒一次。住客给出的评价,多以“干净”、“整洁”居多。

从30元/张/天的上下铺,到100元/张/天的大通铺,这些天,张仕康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板房内的客人基本上都是每天一换,就连拖鞋也都要保证天天消毒。

眼看着今年“5・12”快要到了,张仕康:“能活下来就是一种幸运,以后得为自己、为家人、为这片家园,做些什么……”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