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厚群:三峡大坝抗震非常安全 没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三峡大坝地质条件优越

水库蓄水是否会引发地震是一个敏感话题,也是三峡工程蓄水175米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很多读者对三峡工程的抗震情况有一些好奇与疑惑,9月7日,记者在三峡工地专访了水工结构抗震**、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先生。

陈厚群院士说,三峡大坝的抗震是很安全的。**,三峡大坝坝址所在的黄陵地块地质上是很稳定的,坝区的基本烈度定为Ⅵ度,地质条件很好。第二,三峡工程的设防标准很高,虽然坝区的基本烈度定为Ⅵ度,大坝是按Ⅶ度设防的,因为三峡工程很重要,三峡大坝抗震设防标准比规定还高。第三,按照设计标准,对三峡大坝的抗震安全性进行了很详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75米的正常水位时,遇到设计地震,三峡大坝是安全的。这个结果经过审查,得到批准。*近中国工程院对三峡工程进行的阶段性评估,也肯定当时对设防标准的论证和工程抗震设计都是合理的。所以,蓄水到175米,三峡工程的抗震安全也是有**的。

三峡坝址的地震地质条件是相当优越的,三峡大坝抗震设防标准留有充分的安全裕度,同时,由于三峡工程的重要性,三峡大坝的抗震研究比较深入。因此,可以认为,三峡大坝的抗震是安全的。这个经过全国很多**反复论证的结论应是可靠的。

水库地震不会影响三峡工程安全

陈厚群院士说,在三峡工程的论证阶段,我国**对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水库地震问题进行了大量工作和深入研究。三峡库区广泛出露石灰岩,库段内有仙女山、九湾溪、高桥等断层,当年论证的时候就认为,水库蓄水后会引发一些水库地震,但震级不会超过5.5级。就是按*大6级震级估计的话,到三峡坝区也不会超过6度,而三峡大坝是按7度设防的。

从地质构造和岩层条件分析,三峡库区干流可分为三个库段:从坝址至庙河为**库段,段内无区域性和地区性断裂分布,地震活动微弱,结晶岩体透水性弱,不具备引发较强水库地震条件。从庙河至白帝城为第二库段,库段内有仙女山、九湾溪、高桥等断层。这一段库区广泛出露石灰岩,岩溶发育,不能排除局部地段产生水库地震的可能。白帝城以上为第三库段,地层由砂页岩、泥岩组成,透水性弱,断层少,规模小,地震活动微弱。在某些库段,虽也有灰岩分布,但不具备引发较强水库地震的条件。

陈厚群院士说,近坝区的16公里范围之内,不易发生水库地震。要发生地震,主要在秭归―巴东这一段,所以这一段是**监测区。早在三峡水库蓄水以前,相关部门就按照要求设置了24个台站的数字遥测台网,这个监测台网当时在**都是先进的,在国内更是**的。水库地监测台网运行很规范,工作做得很细致。三峡分期蓄水到135米高程、156米高程、及2008年开始的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对库区的地震活动性一直都在严密监视中。监测结果表明,随着每次水位提高,表层岩体应力会有所调整,库区有溶洞、老矿洞等存在,因此在蓄水位升高时,地震的频次会有所增加,但震级不大,迄今所发生的水库地震,都在**监测范围之内,且远小于论证预期的,绝大部分是震级小于3-4级的浅层小震,不会造成损害。

陈厚群院士说,发生水库地震要有很多条件,世界上现有几十万座大坝,真正发生水库地震事例的不过100多个,而且其中一些事例是否与水库蓄水有关还存在争议,被普遍确认的不到一半。这个比例是很少的。三峡试验性蓄水已经两年了,随着水位上升,微震会增加,绝大部分是发生在岩溶、矿洞分布地区、震级小于3级的浅层微震。2008年11月发生在秭归的4.1级震级也远低于预期值,那是截至目前为止*大的一次。相关部门都密切关注2010年三峡蓄水,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完整规范。总的趋势是,今年汛期的地震日频度小于2009年汛期。

三峡工程进行175米蓄水以前,对三峡枢纽工程的抗震安全、水库地震安全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论证,并通过了国家验收。蓄水到175米,也可能因为水位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微震频度会有所增加,也不能**排除可能会发生4级―4.5级地震,但不会超过**论证的预期震级。

175米蓄水非常必要

陈厚群院士说,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至175米对工程的全面检验、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隐存的问题,**今后正常运行是非常必要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关各方对蓄水准备工作都非常认真,非常慎重。试验性蓄水涉及到库岸稳定、地质灾害*理、地震、枢纽工程安全、航运、防洪等方方面面,关系到很多部门。试验性蓄水期间,通过众多部门互相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方面,相信会为今后正常运行积累十分宝贵的经验。在水库优化调度上也积累了经验。特别是今年汛期,面对每秒70000立方米大流量的洪峰,三峡工程发挥了非常明显的防洪效益,通过削峰和错峰,减轻了下游荆江河段的防洪压力。三峡工程有220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今年汛期可说只是初露锋芒。此外,今年汛期,三峡电站**次所有的机组满负荷发电,*高一天的发电量达4.3亿千瓦时。航运也有相应改善。

加强蓄水期间监测工作

当记者问到在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应当重视哪些工作?陈厚群院士表示,他对这方面的了解和认识有限,只能谈一些个人的初浅想法。他认为,首先,要抓住试验性蓄水的宝贵机遇,加强各方面的监测。

比如,对库区的库岸稳定的监测。水位升高后,在库岸再造过程中出现局部不稳定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三峡库岸本来就不是很稳定的。在135米、156米高程蓄水过程中,都曾出现过一些有关库岸稳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预料之中的。从报道中了解到,国家投入了很大力量,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对库岸作了勘查,对有问题的库岸,分三期进行了*理,同时,库区设有二百多个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站,有三千多个群策群防站点。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水库没有发生太大的地质灾害和伤亡事故。再如,要加强加密库区泥沙、地震和枢纽工程运行的监测,及时整理上报各项监测资料,并在各有关部门间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进一步加强分析研究,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试验性蓄水期间的各项监测资料,对验证三峡工程的设计和论证结果,以及今后的正常运行和调度,也都是非常宝贵的基础资料。

陈厚群院士对三峡工程完成175米试验性蓄水工作充满信心。他同时认为,对175米蓄水工作要非常慎重,因此,在蓄水到170米高程后,不妨把蓄水速率适当稍放慢一点,以便周详分析研究各方面的监测资料和情况,对可能发生的问题作充分的估计,各部门和地方各级能把应急预案做得更好,稳扎稳打,确保175米蓄水工作安全、顺利地完成。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