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干部为何要“甘于吃苦”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近日,****连续刊发多篇文章,聚焦乡镇基层干部状态,对其工作状态、权责分配、面临压力等进行了调查分析,许多地方也将乡镇干部的“苦”纳入到了**视野中来。到底乡镇干部为啥苦?是“自找苦吃”还是“被逼无奈”?是客观约束还是主观意愿?我也曾从事乡镇基层工作,也曾吃过很多“苦头”,对此深有感触。

毋容置疑,乡镇干部是行政体制上的*基层,直接面对*基层的老百姓,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事到各类惠农补贴发放的琐事,可谓纷繁复杂,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单从客观上讲,我认为,乡镇干部的“苦”源于“三多三少”,“三多”即一票否决的项目多、各类名目的责任状签的多,直接面对的矛盾多,“三少”即乡镇干部职责权限小、乡镇财权支配少、乡镇干部人员少。这从客观上显示了乡镇干部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也从客观上造成了乡镇干部的“苦”。但是,乡镇干部的“苦”并不**是由客观条件造成的,乡镇干部“甘于吃苦”甚至“自找苦吃”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乡镇干部“甘于吃苦”源于自身有所追求,坚决不做“太平官”。人都是追求上进的,谁也不想被别人说差,乡镇干部尤其如此。乡镇干部是有追求的,从对自身提高和**进步的追求到对组织认可和群众满意的追求,这些都是支撑他们继续坚持的动力和源泉。要想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就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时时刻刻不忘工作,主动自愿加班,不满足于上级下达的规定任务,宁可吃苦也要有所作为,宁可“自找苦吃”也不做“太平官”,这才有劳累过度而去世的税成康,才有了基层锻炼的大课堂,也才有了乡镇基层的稳固与发展。

乡镇干部“甘于吃苦”源于较强的党性观念和责任意识。乡镇干部掌管着基层稳定和发展的大权,做着惠民为民得民心的大事,倘若个个都为私利,打着上班的旗号做着自己的私事,就不可能一心扑在工作上,就没有“苦”可吃。如果人人都没有责任意识,事事都毛毛糙糙,草率了事,那工作就不能严谨扎实,就不会有什么起色,不用谈发展,恐怕稳定都将是个大问题。乡镇干部“自找苦吃”正是源于对自己党性观念的尊重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党性观念强才能勇于牺牲私利,责任意识强才能严谨要求自己,处事不随随便便,做事不拖泥带水,而这却恰恰意味着要牺牲、要奉献、要吃苦,“吃苦”也就真的成了乡镇干部“心甘情愿”的了。

乡镇干部“甘于吃苦”源于对家乡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作家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乡镇干部大多是本地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怀有一份深厚感情,也希望能为家乡的改变做出贡献。假使其不真心为民办事,不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必将愧对自己,愧对父老乡亲,愧对这片养育自己的热土。这也就使得乡镇干部在*困难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坚持,甘于吃苦,乐于吃苦,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为了百姓的利益“甘于吃苦”,以谋求家乡的发展变化。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