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近年来,我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蔬菜产业迅猛发展,蔬菜生产无论是种植规模还是产品加工量、外销量都有了显著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蔬菜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及时把握产业发展状况,对提高我市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蔬菜有效供给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市蔬菜产业基本情况。

蔬菜生产情况。

截至2009年底,我市蔬菜年播种面积约261800亩,年总产量约388060吨。其中,叶菜类占了半壁江山,播种面积114050亩,占总产量52.5%。瓜菜类、根茎类占10%上下,茄果类、豆类占的比例更少,在5%以下。

蔬菜基地总体布局情况。

1.常年性自给型城郊基地严重不足。

自1994年开始,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近郊每年有大面积的常年性蔬菜基地被征用。按照城市常住人口人均占有常年性蔬菜基地0.024亩的标准要求,临海城关需要常年性蔬菜基地4000亩左右。总体看来,我市城市常年性蔬菜基地明显不足,城市居民常年性蔬菜自给率不到40%。

1994年,我市城郊常年性蔬菜基地有2620亩,但2009年只有1050亩,面积大幅减少。其中,东湖、花街、二分场、双桥、大柏叶、三洞桥等村1994年常年性蔬菜基地都有一定数量,2009年基地数量却为零。只有古楼、后山、梅浦的常年性蔬菜基地面积尚还保留,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减少。

2.季节性蔬菜基地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市大力**规模化种植,沿海桃渚、杜桥、上盘三镇的季节性蔬菜基地发展较快,其中西兰花和花椰菜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占了全市季节性蔬菜基地的一半以上。茭白、南瓜、豌豆、毛豆、大棚茄、冬瓜等蔬菜的种植面积也不少,主要分布在沿海三镇、汛桥、白水洋、永丰等镇。

3.大棚蔬菜基地分布不均。

全市共有设施大棚面积约19000亩,其中蔬菜大棚2000亩,草莓大棚8000亩,茭白大棚9000亩,主要分布在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汛桥镇等地。

山地蔬菜有发展空间。

我市目前山地蔬菜以萝卜、马铃薯为主,其中萝卜1万亩,马铃薯1.8万亩。其他蔬菜如涌泉镇兰田村约300亩、新愿景公司牛头山库区约500亩,面积很小,尚未形成商品性基地。发展山地蔬菜,可充分利用我市山区的耕地、劳力和生态资源,实现山区农业资源升值,使蔬菜产业向生产区域更大、生产资源更丰富、生产季节更长、生产效益更高的方向发展。

二、蔬菜市场供应情况。

从前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的蔬菜价格就处于一个上升通道,特别是去年年初,由于受全国范围的雨雪和旱天气灾的影响,2、3、4月份的蔬菜价格每月都上涨10%左右。至5月份,由于春夏季蔬菜的大量上市,蔬菜价格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从7、8月份开始,菜价又大幅攀升,*高月涨幅达到17%。至11月份,受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菜价有了较大幅度的回落,冬瓜、西红柿、土豆、黄瓜等蔬菜的价格已基本与前年同期持平,但是大部分蔬菜的价格仍较前年同期有大幅度的增长,例如去年11月份大白菜的平均批发价格较前年同期增长22%,包心菜的平均批发价格较前年同期增长69%,青菜的平均批发价格较前年同期增长33%,萝卜的平均批发价格较前年同期增长50%。

据初步调查,我市大宗季节性蔬菜如西兰花、花椰菜、茭白、南瓜等绝大部分供应市外,但是常年性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自给率约30%,品种主要以青菜、菠菜为主,大白菜、冬瓜、甘蓝等基本依靠外调。现在每天经临海市蔬菜批发市场调入的蔬菜达到100吨至140吨,**能够满足我市广大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但是由于自给率低,本地蔬菜对市场价格缺乏调控能力,蔬菜价格**随着全国大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波动。

从生产角度考虑,接下来至春节前这段时间,随着国家调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同时青菜、萝卜、花椰菜等秋冬蔬菜也大量上市,市场供需矛盾将趋于缓和,蔬菜价格将趋于稳定。

三、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想法。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产品质量、均衡市场供应为主攻方向,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和提升物资装备水平为支撑,以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和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为抓手,切实推进蔬菜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千方百计提高品牌,千方百计**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促进我市蔬菜产业迈上新的台阶。

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尽早建成***蔬菜**基地。以**村建设为抓手,着力建设2000亩左右市级自给性设施蔬菜基地,打造***蔬菜生产基地。我们开展了蔬菜基地建设的前期调研考察工作。计划选择在离市区较近、田块平整、土壤肥沃、水利设施良好、地势较高的地方。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投入,统一规划布局,建立***大棚设施,**一膜二网覆盖栽培技术。基地以生产叶菜类蔬菜为主,特别是主攻生产夏秋高温季节**叶菜类蔬菜。二是按照镇区常住居民人口和外来人口人均面积0.01亩*低标准建设**性蔬菜基地。

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

面对各地城镇化迅速推进的客观现实,必须**相关扶持政策,解决土地等瓶颈问题,有效**蔬菜种植面积底线,通过财政补贴、设立专项基金、设立*低收购价等政策优惠,切实提高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可喜的是,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去年6月1日李志坚市长专程对我市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进行了调研,并明确提出下阶段要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希望各镇和有关部门能像市政府一样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并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形成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蔬菜生产格局;要利用好财政扶持资金,加快菜田基地建设;要加大科技投入,搞好技术服务和培训,加强灾情预报,提高蔬菜种植抗风险能力;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帮助农民与市场对接,搞好蔬菜销售,延伸蔬菜产业链条,促使我市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鼓励发展山地季节性蔬菜。

根据我市山地蔬菜业的发展特点,考虑在涌泉兰田、汇溪仙人桥等地发展山地夏秋季茄果类蔬菜、甘蓝类蔬菜等季节性蔬菜。同时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产业规划,促进山地蔬菜生产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新品种引进和**,及时优化品种,调整种植结构。推进设施上山,**山地蔬菜设施栽培,鼓励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山地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从而提升山地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

推动科技进步,努力提高蔬菜品质。

一是建立健全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目前我市西兰花产业已逐步形成了一套拥有“零农残”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体系以及西兰花茎叶深加工资源化利用体系等创新体系的生态循环体系,实现了较大的生产规模和产业提升,同时也带来了强大的经济效益。接下来要围绕一些优势品种制定严密的生产技术规程,从种开始一直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都加以规范。二是加强蔬菜采后处理技术研究。我市目前蔬菜采后处理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迫切需要加强对蔬菜加工技术、蔬菜储藏技术、蔬菜保健食品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延长蔬菜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扶持建立多功效的蔬菜专业合作社。

积极培育和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将我市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生产和社会化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加工销售一体化,有效解决农业适应市场和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通过“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种植大户+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使我市蔬菜生产由原来的分散性、低层次经营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例如我市西兰花产量达到15万吨,需配套储备能力2万吨,目前能达到1.2万吨。今年通过培育桃渚绿涌果蔬等一批专业合作社,加快冷藏速冻等项目建设,净增储备能力0.7万吨,将能基本满足我市西兰花储备需要。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一是依靠技术部门开展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病虫害防治。逐步健全以市农技人员为指导、镇街道办事处农技人员为骨干,村农技**户为基础的大棚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关键投入品管理和服务,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为基地农民提供安全高效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实现农药定点供应。三是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农药、化肥等主要投入品使用数量和方法,记录生产过程,制定产品检索号码,保证质量的可追溯性。四是制定质量安全生产守则,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菜农职业道德水平和农业生态技术水平。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