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中投路线图:与国内短期得失观念相抗衡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尽管中投在2009年为上一年的自己“雪耻”成功,但它离成熟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9月29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迎来挂牌三周年的日子。作为中国*家****基金,中投之诞生既可说是躬逢盛世,也可说是生不逢时。众所周知,这年正是**性金融危机发轫、发展且挣扎的三年。

根据7月底中投发布的20 09年年报,中投似乎已走出2008年的被动局面,可以缓口气了。基于此,中**司董事长兼*席执行官***在年报致辞中表示,“2009年,中**司加快了在**范围内的资产配置,在有效控制投资组合风险的同时,为股东赢得了满意的回报。”

但是,据接近中投的人士说,中投成立三年,压力*大的时期不是前年,也不是去年,而是今年。他说,在应对2008、2009年金融危机方面,中投自认为“还是取得了说得过去的成绩”,但是市场经历了两年的单边下跌和单边上扬后,2010年的市场没有了明确的方向。过去两年,中投的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面对今年的市场,过去的经验没法简单套用,这位人士透露:“中投今年心里更没底了。”

“换句话说,中投成长了,但怎么能让今天比昨天更进步、更加成熟一点,这是中投成长的烦恼。”

除了市场变幻不定,中投还面临另一些压力,这些非商业的压力伴随中投的出身与生俱来。比如西方国家用有色眼镜看待中投一举一动,而境内**几乎拿着计算器天天跟着市场涨跌计算中投得失。在类似压力下,该接近中投高层的人士无奈地说,与其它国家的****基金相比,中投的投资行为不得不相对激进和短线。

三年路线图

从中投2008年年报可以看出,中投在2008年走的明显是保守路线。

2008年底中投总共投出去135亿美金,占总资金的12%左右,剩余960亿的现金在手。而投出去的135亿里面,有80-90亿左右还是2007年所投。算下来2008财年中投亏损2.1%。

接近中投的人士认为这并不算多大的损失。“-2.1%是什么概念呢?基本上是来自投资摩根士丹利和黑石按照市价计提的亏损,浮亏60多亿,但同时中投有40多亿的现金收入,真金白银。”

但国人大多忽略了这样的事实:摩根士丹利每年按照9%的比例支付给中投利息,投资额56亿美元,因此中投每年要从摩根士丹利手中收息5.04亿美元。黑石和其它的债券、现金管理等都有利息。

“60多亿的浮亏,抵消以后浮亏20多亿,这和1100亿美金的境外投资总盘子相比,亏损百分之二点多。如果按落袋为安、浮亏不计的话,大危机的情况下有40多亿的现金收入,这成绩说得过去了。”

中投在2 0 0 8年的保守,除了危机时期“现金为王”,还跟它的阶段有关。该人士介绍:超大规模的资产管理机构,大量投资前必须花很多时间进行能力建设,寻找相应的专业人员。公司是一个系统,前、中、后台,投资经理,风险管理,法律和法规,结算、核算、IT,缺一不可。2008年中投还在初创组建过程中,基本策略只能以外包为主,*要工作是挑选合格的外部机构投资管理人。为此中投进行了**公开招聘,有200多家基金管理公司投标。

***去年曾经在一个**上的发言说:“中投成立之后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了以金融产品组合投资为主、少量进行直接投资的投资策略。这种投资策略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中**司境外投资资金约为1100亿美元,规模较大,国外市场金融产品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强,通过金融产品投资资金配置效率*高。”

2009年初股指继续下跌,一直到一季度末开始反弹,据说,当时中投内部还心有疑虑,不敢进,毕竟是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到了4-5月份,尽管实体经济还没开始恢复,但各国政府的刺激政策持续加大力度,***和中投高层达成共识:看来是跌不下来了,投得要快、要快!

但中投其时的问题在于:想快快不上去。很简单:投资能力有限。

比如,包括结算系统、数据库的建设都还没有完全完成。再比如,“以委托对冲基金为例,中投现在委托了30多家对冲基金。但当初委托时,你要在几千上万家对冲基金中选出一个大概的范围,进行自己的组合。对候选基金要一家一家去做尽职调查,考察其风险控制和可靠性,进行艰苦的谈判。所以尽管你在市场上是有机会的,但有时一直到机会消失了都还没谈判成。这不是像大家想的‘有钱难道还投不出去’那么简单。”“说个*简单的问题,中投当时团队还没有建立完善,尽职调查派谁去啊?无人可派。所以很多事情需要一个过程。”

2009年年初中投向董事会作计划汇报,原计划投60%,留40%现金。如果市场好的话,则加大投资;如果市场差,可以是40%的投资60%的现金。实际上,要投出60%的资金比较费劲。

直到2009年的10-11月,中投的基本投资能力方才建立起来。“这时一个月出100亿元没问题,哗、哗、哗就出去了。”到2009年年底的时候,中投完成70%以上的预计投资。

***曾公开表示,“*大的挑战是我从政府走到公司,对国内市场没有经验,何谈国际市场的经验,我原来在财政部,离市场远得很,现在一下跑前沿,确实有点发蒙。”

成长的烦恼

经过“发蒙”、有钱无能力投的阶段,走到现在,也很难说中投建立起了自己成熟、稳定的投资战略思路。

中投前两年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建立起来的资产配置,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能够保证持续盈利吗?还是要做什么调整,做什么样的再平衡?据说中投内部现尚无定论。

宏观的背景是:由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造成的几个后遗症和副产品,今年的市场和其它时期的非单边市场有很大的差别。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力度很大的财政刺激政策,使得他们的**债务的问题更加突出,可能后续的持续刺激力度要减缩;非常规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大量的流动性向新兴市场流动,造成新兴市场产生泡沫,这使得新兴市场也开始要调整。这些在过去都没有先例。**经济面临着很多结构性问题,还有**之间交互影响加大,导致目前的市场前所未有的波动性增加,波幅加大。

此前,2009年10月时,***公开的表态是,大宗商品是中**司投资的重点,同时把房地产作为通胀对冲的产品来看待。据说,目前中投的资产配置的大框架目前没有大改,只是做了一些战术性的调整。

就资产配置地域而言,“中投在某个时候高配欧洲低配美国,后来今年年初的时候平配欧洲和美国;曾经高配了新兴市场,但有段时间新兴市场跌得很厉害,后来平配新兴市场。”一位观察中投投资策略变化的人士说。

接近中投的人士说,过去中投资金没有出去,相当于是一张白纸,现在已经配置出去了,大量的资金在市场里面。在这样情况下,今年收益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好坏,但目前又很难判断市场究竟如何发展。中投原来比较乐观,现在看来要调低年初定的预期收益率。”

“今天的市场对中投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

中投没有巴菲特。对于中投来说,投资风格与思路的确定,是团队在实践中去摸索、形成的过程,其间内部不乏争论、激辩。举一个小例子,据一位熟悉中投的人士说,要不要通过投资去对冲“肥尾风险”,中投投资决策委员会就争论得相当厉害,有人说要做有人说不做,*后的结论是:继续研究。

被迫激进、短线

成立三年以来,中投除了经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考验之外,还生存在内外双重压力下。

淡马锡投资组合的流动性分布

过去成立的****基金基本上一来所在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二来都是小国。中国又是大国,又被认为不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所以在世界上,特别是被那些发达国家,尤其是以美国为*的、有国际经济金融话语权的国家抱以警惕眼光。

在国内,中投则要和无处不在的短期得失观念相抗衡。

2007年尚在筹备中的中投以每股29.61美元的价格购入大名鼎鼎的黑石集团1.01亿股,投资30亿美元,随后黑石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同年12月,中投再以56亿美元购买摩根士丹利可转换股,转股价格为每股48.07美元。随后因金融危机爆发且愈演愈烈,摩根士丹利股票一度跌至6.71美元,黑石集团股价*低时跌至5美元以下。中投在国内招来一片口诛笔伐。

另外2008年9月,中投以54亿美元买入美国的一支货币基金,后该基金由于跌破净值遭大规模赎回并*终清盘。质疑者嘲笑说,买货币基金遭清盘,闻所未闻。

接近中投的人士说,很难简单判定中投投资大摩是错误的。对摩根士丹利的投资,后经过再投资12亿美元摊薄成本,中投的成本下降至每股32美元,而2009年10月摩根士丹利股价*高曾到达35美元/股;即便目前看*令人担忧的黑石集团,也一直在不断分红。

关于那支货币基金,这位人士详细解释说,当时中投手中握有大量现金,因此对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美国货币基金市场进行了大量分散投资,总金额达500多亿美金。其中一支货币基金RESERVE FUND中投投资了54亿美金。这支基金成立于70年代,很可能是美国*古老的货币市场基金,许多大牌机构对其都有投资。

但由于该基金持有一些雷曼债券,占自身总资产额1.2%。当雷曼倒闭时,该基金净值每份额跌至1美元以下,2008年9月16日下午4点,该基金宣布面值为0. 99美元。随后在市场恐慌气氛下,该基金出现赎回潮。

2008年9月14日-16日正值中国中秋假期,中投及时发现问题,在9月16日上午8点向该基金提出赎回。基金管理人承诺按面值赎回。赎回潮发生后,美国证监会冻结了该基金。恐慌情绪一下蔓延至整个货币基金市场,9月19日一夜之间美国有1400亿资金从货币基金市场出逃。为了救市,美国政府拿出500亿美金对货币基金市场进行担保。中投的投资毫发无损。

这些对中投是一个学习的痛苦的过程,探索更好地理解市场,更好地建立投资理念。但**不见得买账。

接近中投的这位人士呼吁:“中投期望公众和领导越来越关注长期业绩而不是每一年的业绩。”他向记者强调“年化收益率”的概念:“年化收益率就是说,今年可能是5%,也可能是50%,但十年平均下来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当年业绩有很大的市场因素,有很多浮盈浮亏,越长线越能够衡量这个机构的投资能力。”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政府高层对中投并没有清晰的预期,但有一个底线:收益起码要超过外汇储备的收益率。这也是中投自身的底线,“要是超不过储备收益的话,干嘛分出来呢?就搁储备里头买国债好了。”不过吊诡的是,中投高层恐怕并不明确外储的收益率是多少,这是国家绝密,所以中投实际上在和“看不见的对手”竞争。

中投自身还有另一个底线,为了成立中投,财政部发了1.55万亿人民币的国债,购买了相当于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入中投。这1.55万亿人民币国债的资金成本在4.5%左右,每年利息就高达人民币683亿,所以中投董事长***曾言,“每天一睁开眼,我要赚到3亿人民币来还债”。

接近中投的这位人士称,中投目前比大多数**基金更激进,配置高风险资产的比例更大。这不光是由于**的压力,也由于体制设置上的压力。

“中投期望做长线投资,一般惯于在价值洼地的时候出手。但是投资之后很有可能会再跌一些。麻烦在于,负责人可能在看到价值回升、见到‘阳光’之前就已经‘殉职’了,高层领导把你免职了。然后新来的人一定会先把它给卖了,说这不是我的事,是前任的事,那么亏损就实现了。这就变得非常麻烦:中投既希望有长期收入,又要自保,这不是很难受的事吗?”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