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三农”红利之惑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三农”是一个难解的问题,还是丰厚的红利? “我国经济已发展到这样一个重要战略性阶段,这就是必须反哺抑或更多倚重‘三农’的阶段。跳出‘三农’看‘三农问题’,跳出现在看‘三农问题’,就能看出‘三农红利’。”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向《农村金融时报》表述的这一观点,印证了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所在。 历史问题、制度问题、结构问题,我国的农村金融一直处于重重问题和矛盾的包围之中,难以动弹。但随着改革的前行、政策的支持,在两个五年计划交接之际,农村金融却转身成为了各家金融机构看重的下一片”蓝海”。 在金融业助推下,“三农问题”正在演变为诱人的“三农红利”。 金融盲区 金融盲区使得农村金融失去了*根本的立足点 “学校交学费所发的银行卡对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在老家根本就没有任何银行的网点,每次我都是带着现金到北京后再存的。”一位在北京读书的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生告诉记者。显然,金融盲区使得农村金融失去了*根本的立足点,更无从谈发展。 2010年初夏,在上海淮海中路和瑞金一路交叉口的不远处,农业银行卢湾支行在时隔8年后再次开业。在场的一些老卢湾支行员工无不感慨万千。卢湾支行是1994年农行**次转型的产物,但由于之后可供农业发展的产业并不多,到本世纪初和静安支行合并,只保留了下属的一些营业网点。 卢湾支行的历史,只是我国国有银行历史上“精炼兵力”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在当时,由于国有银行开始实行战略转型,几大行纷纷**措施,要在几年内撤掉那些**困难甚至是亏损的网点,收缩经营范围。在这场被称为甩掉包袱的“大撤退”中,几万个银行网点从此消失。其中,县域及以下行政区域受波及面*为广泛。中西部等不发达地区在当时甚至出现了“坐**车,才能找到一个储蓄所”的场景。 如今受益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等战略规划的影响,卢湾区经济迅猛增长,农行卢湾支行也由此得以重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力度的加强,部分空白的村镇正已经完成“扫盲”。但在某些地区,当时留下的盲点却依旧存在。 《农村金融时报》获悉,截至2010年9月末,全国共有2454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159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分别比2009年6月末减少491个和549个。乡镇金融服务新覆盖居民563.2万户,企业1.9万户。10个省份实现乡镇金融机构全覆盖,26个省份实现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东中部地区金融服务空白问题基本解决,西部地区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大幅减少。 由此可见,目前金融“扫盲”工作已经取得了*大的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现在依旧处于空白的那些乡镇,是我国农村金融*需要打“攻坚战”的领域。 改革难行 农村金融主要问题:网点少、贷款难、产品匮乏、模式单一 “如果现在我派你去我们的一个村镇银行做经理,你去吗?”在不久前的一次媒体采访中,汇丰银行亚太区总裁王东胜抛出的问题让所有在场的记者陷入沉思。其实,人才供求失衡只是当下阻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其中的一个矛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下困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网点少、贷款难、产品匮乏、模式单一。这些问题的**,都与金融机构自身的运营模式有关。 由于农村地区网点的**能力较差、成本较高、风险大,商业银行往往会将农村吸收的存款贷向其他区域更稳健的项目,致使农村金融“失血”。而更严重的是,在有的区域商业银行根本不愿意设立网点。因此如何在商业银行自身完成业绩回馈股东的同时又要支持农村金融,便成为了摆在国有上市大行面前的一大矛盾。 “本来就难,还必须去做,这就是目前很多金融机构直面的一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政策性银行虽然力挺农村金融,但略显吃力。商业银行上市之后,可以通过配股、定向增发、可转债、次级债等多种模式募集资金补充资本金。而政策性银行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即不能通过资本市场,也不能借助境外战略投资者、民间资本等力量,资金来源有限。 作为支农力量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的涉农贷款占到了目前涉农贷款总量的90%左右。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农信社目前已经背上了承重的包袱,很多省份农信社的涉农贷款不良率至今仍在10%以上。如何解决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身份和解决历史包袱,就成为了目前制约农信社支农力量发展的*大矛盾。 除此之外,农业保险发展滞后,新型金融机构和原有机构的竞争等问题都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阻挠着改革的前行。 把握机遇 金融业**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把“三农问题”转化为“三农红利” 虽然困难重重、矛盾重重,但是农村金融建设是加快农村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举措。金融业**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把“三农问题”转化为“三农红利”。 “三农红利”体现在何处?就农村而言,非农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很大;就农业来讲,农业产业化将产生新格局;从农民角度看,农民收入提升是一个*大的市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潜在的“三农红利”转变为现实。 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正从推进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和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弥补空白乡镇这两方面快速突围。 2011年,金融机构的布局更有加速之意。建行表示,要将之前在全国设立100家村镇该银行的计划扩大一倍。中行则与淡马锡集团合作,计划近期在湖北开设村镇银行。外资方面,汇丰银行在中国将旗下的村镇银行总数扩大到了10家。此外,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等城商行也加入到了进军村镇的行列之中。 业务方面,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初见成效,农业发展银行开始推行粮棉收购之外的农村信贷业务,邮政储蓄银行把更多资金用于农村贷款,似乎各家机构已经看到了“三农”蕴含的价值,“支农”格局逐步全面打开。 目前,我国已经有多个省份实现了无空白区。预计到2011年能够实现建立130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彻底消除金融空白区。 面对不同地区的金融需求,各金融机构也在大力创新。在东部,小额信贷、存货抵押、原材料抵押等针对小微企业的信托审批模式被推广;中部地区,将各方信用贷款捆绑形成信用共同体的模式被落实;西部地区,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逐步建立。 “三农发展非常需要这样的金融创新,需要我们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深入乡村、走村串户,充分知晓并及时跟踪各类客户多样化、动态化金融需求,然后科学设计风险可管控、成本可承受、利益可分享进而真正‘双嬴’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满足其需求。”杨再平这样认为。 制造与分享“三农红利”,金融业有备而来。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