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从新起点上出发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新华报业网讯 早在1984年,省第七次党代会就提出了“加快发展苏北,积极提高苏南”的方针;1994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了“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的战略思想,把区域共同发展作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自2001年以来,省委、省**相继**了一系列加快苏北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在扶持苏北产业发展、促进对内对外开放、加快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增加基础建设投入、推动苏南苏北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发布的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把在新起点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苏北振兴作为必须继续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省委之所以提出在新起点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因为缩小差距加快苏北发展迎来了****的机遇。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特别是省委、省**提出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以来,苏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如今的苏北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重要的是,苏北发展正面临我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整体纳入长三角的重大历史机遇,这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快苏北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可操作的抓手。”省有关部门**说,今后5年中,从新起点上推进南北协调发展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振兴苏北的**方略,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工业化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低成本优势,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切实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依托资源优势,推进**农业规模化;依托环境优势,打响生态农业品牌;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合理布局现代服务业。

二是更加注重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集中力量建设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沿海中心城市,**推进以连云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新兴临海中心城镇。形成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为接点,**城镇和一般建制镇为补充的东陇海经济带城镇体系。同时,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宿迁实现更大突破,努力建设新兴工商城市、现代滨水城市、绿色生态城市;淮安市努力形成新兴的交通枢纽、工业城市和淮河下游地区商贸中心。

三是更加注重富民优先,着力**和改善民生。努力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更加注重发展苏北社会事业,促进全省各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程,抓脱贫的**在苏北,关键是实现四个落实,即目标任务落实、政策措施落实、资金**落实、工作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用于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投向苏北。

四是更加注重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发展**能力。把构建功能配套、安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作为支持苏北发展*有力的举措。在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同时,加快推进以连云港为**的港口建设,提升港口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完善集疏运体系,增强沿海港口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和水利、电网、通信等公共设施建设。

“在明确发展目标以后,配套的政策、措施十分重要。”省有关部门**说,“十二五”规划明确了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对苏北发展的扶持力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把推进“四项转移”作为整个苏北发展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抓好推进国内外产业向苏北转移,产业转移要更加注重质量,财政转移支付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科技成果转化更加注重提升对支柱产业的支撑力度,农村劳动力转移更加注重就业效果。2、深入推进南北对口合作,**推进共建园区建设。2001年,我省明确了苏南五市与苏北五市对口合作关系:南京―淮安、无锡―徐州、苏州―宿迁、常州―盐城、镇江―连云港。2006年,提出深化南北区域合作,推进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重大决策,在各方积极支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共建园区建设呈现稳健发展的态势。截至目前,省**同意批准设立南北共建园区25个。未来5年,要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支持共建园区建设的有关政策,支持南北共建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积极发挥苏南挂钩方的招商理念、招商经验、招商品牌,大力吸引更多的产业项目到苏北共建园区;组织开展共建园区考核评价活动。3、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市相比,苏北农村与苏南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表现在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水平上。未来五年,省财政将加大对苏北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二是强调增强苏北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是我省“十二五”规划中的全新提法。加快苏北振兴,*根本的是要充分调动苏北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民众创业创新的热情。要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主要依靠自身努力上,把着力点放在扎扎实实打基础、千方百计改善发展环境上,凝民心、聚民力、致民富,不失时机地把凸现的后发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竞争的优势。本报记者 朱新法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