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成两广经贸合作主线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昨日,随省党政团赴广西、湖南考察暨**市场经贸活动的广东经贸代表团一行600多人已抵达南宁,并将于今天起开展一系列经贸洽谈活动,同时举行广东产品广西行启动仪式。

深圳铜锣湾公司将销售大型商贸城复制进南宁,投资达8.5亿;东莞东糖集团投资20亿元布局30万吨浆纸项目;广东梅雁集团在柳江流域投资30亿元建三座水电站……两广山水相携,地域之便和产业差异促使两地企业合作越来越“大手笔”,两省区的经贸合作发展迅猛。据不**统计,2004年―2008年两省区共签订经济合作项目2711个,广东合同投资金额1414亿元。

产业转移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快推进,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粤桂经贸合作再创新局。到广西投资的广东大企业明显增多,广弘、华强、等企业纷纷到广西收购企业和设立新厂,涉及食品饮料、电子机械、化工医药、房地产等十多个领域。

在珠三角产业转移大潮下,一方面,广东许多优势企业看准广西在资源、人力和市场上的互补性,果断地把产业向广西转移或延伸;另一方面,广西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承接了我省珠三角地区以及粤西地区一批传统产业的转移项目;尤其是与广东毗邻的地市,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迅速承接了广东地区的一批毛织、服装、五金、日用品的产业转移项目,产业转移成为两广经贸合作的主线。

据不**统计,2004年―2008年,两省区共签订经济合作项目2711个,广东合同投资金额1414亿元。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2006年6月在昆明举办的第三届泛珠洽谈会上,广东与广西共签订合作项目43个,金额59.7亿元;2007年6月在长沙举办的第四届泛珠洽谈会上,广东与广西共签订合作项目53个,金额113.24亿元。

交流频密

2004年以来,两省区各个层次的互访交流日益频繁,有力地推动了两广经贸合作的深入开展。

2004年2月,广西壮族自*区党政代表团前来广东省考察。期间,两省签署了《关于全面加强两省区合作的协议》;两省区经贸委、经协办签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东、广西经贸合作的协议书》;同年4月,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广西学习考察,组织了200多家企业、520多人的经贸代表团一同前往广西开展经贸活动,期间共签订合作项目100个,合同金额达到486.31亿元;同年11月,由1000多人组成的广东省经贸代表团参加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广东企业与东盟客商签订了项目38个,总金额3.86亿美元。2006年9月,***省长率领广东省经贸代表团共120人随赴广西开展经贸活动,期间广东与广西共签订项目26个,合同总金额67.7亿元。2008年4月,广西区**主席来粤考察,并签署进一步加强两广合作协议。

互补互利

广东商品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以其品种多、花样新、质量优、价格合理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此次广东通过组织适销对路和受大众欢迎的广东产品全国行系列活动,有利于满足各地广大消费者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有效拉动当地消费;有利于促进粤桂两地经济发展模式由外向拉动向内外并重转变;有利于广东与其它兄弟省的经贸往来,促进双方经济发展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尤其近几年,广东大企业、大项目到广西落户的比例逐年增多,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广东组织举办“广东产品广西行活动”,对粤桂两地全面推进产业对接、资源开发、科技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打破行政界限和市场壁垒,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两省区自由流动,引导两省区的投资、贸易和产业合理布局,共同携手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有关**表示,借助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平台,把广西作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合作伙伴,进入东盟市场的桥头堡,可以进一步拓宽两广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选准合作**,加大合作力度,全面推进粤桂两省区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经贸合作。

**市场

“为了全面推进粤桂两省区的经贸合作,两地进一步联手推进市场**。”省经贸委表示。无论广东还是广西,吸纳投资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市场。只有扩大了市场,才能拉动生产,吸引投资。

因此,粤桂两省区要把联手**市场摆在合作的**位,在继续联手**两广市场以至国内市场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自的区位优势,大力拓展**市场。一方面,利用广东毗邻港澳的优势,联手**欧美和日韩市场;另一方面,利用广西毗邻越南的优势,联手**东南亚以至整个东盟市场。

同时,两广要联手推进产业对接。为此,两省区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选准选好产业的对接点,组织区域间的产业对接,鼓励和支持双方优势产业向对方进行梯度转移,鼓励和支持双方优势企业通过品牌转移或资产重组实行低成本扩张,另外还要有计划地推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的强强联合。

此外,广东还提出了两省区联手推进资源开发、联手推进资产重组、联手推进现代流通业的发展等主张。

本报记者景小华南宁报道专题统筹谢思佳胡键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