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套现比亚迪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是因涉及证券违规行为而被勒令“规范”,还是高位套现以填补可能出现的现金流紧缺?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沽空个人所持有的1117.7万股比亚迪h股之举,依旧是个谜团。随之而来,牵带出了对王作为大陆自然人,通过二级市场买卖h股行为的质疑。

近年来,在光环背后,比亚迪的真面目一直模糊不清,即使是比亚迪引以为傲的“****”产品―双模电动车,近期也被质疑,当“新能源”市场还尚未成型,概念更接近于口号,售股事件的出现,正引导公众重新审视这家公司。

“卖股”套现2.8亿元

王传福沽空个人所持全部h股共获利约2.8亿元。比亚迪新闻发言人王建均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王总售出个人所持有的h股,是应相关监管机构的要求所作出的。”但对于监管部门为何如此“要求”王时,王建均表示无法回答。之后时代周报记者又致电比亚迪汽车**经理徐安,他说“是***”。时代周报记者继而致电***相关人士,被告知“超出他所能回答的问题”。

查阅香港交易所王传福的交易记录发现,王在2004、2005、2008年买入的股票均为其个人在二级市场购入所得,按照上市公司高管通常以bvi公司来涉足资本市场的习惯,王的做法显得不可思议,时代周报记者询问当初王传福为何要以个人身份增持股份,王建均表示目前没有新的内容可公布。

对王传福本人是否存在证券违规的问题上,上海艾帝尔律师事务所张�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按照2005年颁布的证券法规,大陆居民汇出的外汇持有量不得超过5万美元,而王在购入股票时所涉及金额远远超过此数目。张�强调,此项法规在大陆居民另有国外外汇时不适用。对此,上海得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邹菁认为,持有港币或者美元并不困难,“若他的企业有海外业务,或者通过借的方式都没有问题。”

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该集团高层在持有原始股的前期下,又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其间可能涉及的关联交易问题如何解决?

毫无疑问,王的“卖股事件”有两种解释,若是被动“应***的要求”沽空,王传福本身可能**违规。香港一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推断,***作出此项举措实为一种妥协的手法,自2008年9月,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宣称将入股比亚迪,虽经过香港相关监管部门核准,但一直未被内地***批准:“***希望比亚迪先规范起来,再让它通过。”上述人士分析道,“若巴菲特真要入股,对比亚迪的关注度将急剧增大,如果大家发现这家公司原来是不规范的,那会很尴尬。”

另一种解释是,比亚迪2008年的业绩低于当初预期,且可能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为避免港交所规定的禁售期不能买卖股票的限制,即在当前股价高涨时期急速套现,此举显示高层看淡公司**能力。

巴菲特入股尚未批

毋庸置疑,2008年9月巴菲特的老搭档芒格作出的投资许诺,对比亚迪的整体战略影响至深。资料显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中美能源在9月27日签署了《策略型投资及股份认购协议》,根据协议将以每股港币8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公司的股份,约占比亚迪本次配售后10%的股份,交易金额为18亿港元。

此外**的号召力及广告价值是比亚迪*为看重的,事实上,虽然此单生意并没*终落实,但比亚迪显然期望以此**建立**性的影响力。

不幸的是,签约已过去半年,注资申请却仍未得到中国***的批准,事后王传福出面安抚投资者说,主要为签约和审批出现时间错位,“比亚迪有信心,因为这只是一个增发。按照以前的管理,增发不会有问题,不会有障碍。”

此外,富士康告比亚迪侵权案件也将“合作协议”推向不利的一面。从2006年6月开始,比亚迪一直为该案所困,其间你来我往,交锋不断。2008年,富士康撤销了对比亚迪公司在大陆索赔500万的民事诉讼,转而提起刑事诉讼,同时案件的审理由深圳转至香港,目前香港法院已受理,预期今年下半年即可开庭。

王传福很可能是在争取时间,若在今年9月之前,“富比案”出现不利的结果,巴菲特的投资仍有变数,可能对比亚迪产生巨大打击,由此,王不惜以“售股事件”暴露身份的代价,来推动投资协议顺利成行。

**巴菲特一直宣称不投自己不了解的公司,但对比亚迪是例外,他说:“这个项目是芒格主导,问题让芒格回答也许更合适。”比亚迪**经理徐安也确实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巴菲特并未亲自对比亚迪作过考察。

可以想象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富比案”的结果将对比亚迪产生重大影响。

净利润率降一半

事实上,比亚迪资金紧缺的传闻一直未断。比亚迪在上个月公布的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业额267.88亿元,但净利润仅为10.2亿元,净利率约合4%,2007年这方面的数字是,营业额为212.11亿元,净利率为16.11亿元,净利率率为8%,比较下来,在**能力指标上,下降了一倍。另外,截至2008年底,比亚迪手中所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7亿元,而2007年年底时,这一数据约为55亿元,下降幅度近70%。

财报显示,比亚迪2008年资产负债比为66%,较之2007年的24%,增幅近3倍,

而在公司销售及分销成本、研究与开发成本、行政开支、融资成本等指标上,均出现大幅增长,在支撑比亚迪运转的现金流数据中,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约18亿元,但截至2008年底银行总贷款却高达91.62亿元,其中一年内必须偿还贷款高达43.71亿元。

瑞信信贷在不久前的报告称,比亚迪去年纯利较该行预期低32%,比上一年跌37%至10.21亿元,旗下比亚迪电子则录得外汇亏损2.89亿元,撇除汽车业务所获政府补贴3.59亿元,整体表现令人失望。瑞信认为,比亚迪虽获政府补贴,但去年业绩仍逊于预期,而且财政状况有转差的迹象。

报告同时指出,比亚迪的净负债比率由2007年的24%,急升至去年的66%,加上集团今年资本开支约50亿元,预计有增加融资的需要。

以此观之,王传福的卖股行为变得可以理解,但王建均对时代周报记者的描述是:“我想我们在去年能取得这个成绩是非常了不起的。”同时他也不认同时代周报记者所提出的关于集团出现资金紧张的质疑。

新能源车难商业化

比亚迪旗下三大产业,分别为二次充电电池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服务,以及汽车制造销售。财报显示,2008年三者在集团营业额占比分别为23%、45%和32%。由于近年来it服务及电池业务的利率走低,汽车业务比重越来越大,从2007年的23%到2008年的32%,增长达39%,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已备受关注。

但质疑仍然存在,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即使在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初步阶段,对于企业工业相对落后的中国,不免有炒作概念的嫌疑,“至少在未来几年内,我无法看到它的市场化。”

汽车业专家钟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国内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并非只有比亚迪:“这其实不是什么新概念,国内很多汽车企业很早就有动作了。”但行业外人士产生出“只有比亚迪有新能源汽车的假象”。

即使在比亚迪宣称的****的铁电池技术上的知识产权和性能上,也受到业内普遍质疑。据电池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比亚迪宣称的“铁电池”学名是磷酸铁锂电池,实际上还是一种锂电池。对这一说法,比亚迪也表示认同。时代周报记者查询中国知识产权网和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均未出现有关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的专利信息。

由于不具备磷酸铁锂电池的专利权,比亚迪在未来将有可能面临高额的专利费征收,这将对其发展电动车产业的推动非常不利。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告诉记者,谈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确实为时尚早,他判断,“目前比亚迪实际是在以传统汽车业的收益‘养’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费用”,同时,充电网络的匮乏也制约比亚迪电动车的市场化推广,“电动车是需要充电的,目前国内具备充电网络的装置少之又少,这和加油站的满地开花完全不一样”,而且目前电动车的市场价格仍然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自去年12月下旬宣布上市以来,比亚迪电动车几乎停滞不前,王建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已签订约100辆的市场订单,客户为集团客户深圳市政府和,目前还没进入零售阶段。

对于比亚迪来说,“售股事件”似乎是流年不利的开始,**能力持续下降、“富比案”的巨额赔偿、巴菲特投资充满变数、以及回归a股短期无望,比亚迪将如何前行?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