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日本对华投资的机遇与前景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长期以来,日本对华投资、中日双边贸易、日本对华**开发援助,并称中日经济关系的三大支柱。然而,自2006年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一直处于下降和徘徊状态。在11月24日举办的*届“中日青年经济**对话暨中日企业家高峰**”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发表主题演讲,对日本对华投资现状、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评价、分析和展望,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编者 长期以来,日本对华投资与中日双边贸易和日本对华**开发援助并称为中日经济关系的三大支柱。日本对华投资不仅在两国经贸合作链条上作用举足轻重,而且也成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内涵。目前,在华的两万多家日资企业采取与中资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合作经营或设立*资企业等各种形式在中国进行经营,已经**融入中国经济。随着日本对华ODA的结束,日本民间企业对华投资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日本对华投资近年来出现低潮,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状况愈加严峻,值得中日两国**和企业家特别是青年企业家高度关注。 三次投资** 1.日本对华投资的“三次**”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获全国人大通过,中国的开放进程加快。1980年2月,**家中日合资企业“福州外贸中心合资旅馆”获批准成立,标志着二战结束35年后日本企业重返中国投资。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了三次高峰期,现处于回落期。截至2009年10月底,日本对华投资实际到位金额689.9亿美元。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个**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对经济特区的投资;第二个**出现于1992年,投资波及整个沿海一带;第三个**出现在2000年以后,其背景是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次**投资规模很小,第二次**投资规模增大,速度加快。前两次投资**期间,在经营方式上基本处于以中日合资企业为主的“合资时代”。在投资类型上,日本企业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等资源,开始在中国各地建立以生产企业为主的出口加工型基地。 第三次高峰的投资规模进一步增大,2005年实际到位金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65.3亿美元。这期间,不仅投资额剧增,而且经营方式和投资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经营方式上,从“合资时代”转变为以设立日本*资企业为主导并且开始建立投资公司的“企业集团经营时代”。投资类型,日本跨国公司开始向生产以外的研究开发、国内销售、售后服务等全方位发展,即“市场获得型投资”。 中日在生产领域分工合作进展也非常迅速,这种进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变化,也体现在质量上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加工贸易为主,90年代开始向电器、电子和机械行业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扩展到信息通信产业和汽车产业。统计显示,在华日资企业大部分都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有力地支持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日本对华投资的特点占中国外资中的比重比较稳定 从日本对华投资占全国吸引外资的比例看,90年代,投资项目数比例基本徘徊在6%到7%左右。合同外资金额在全国所占比重始终未超过10%,历史最高的1995年,在全国所占比重也仅为8.3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所占比重1990年一度达到15%左右,但1992年以后所占比重始终低于10%。2005年约占8.5%,但2008年降至4.8%。从累计金额所占的比例看,占中国引进外资的比例在国别当中居**位,甚至高于整个欧盟。在日本海外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 199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占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仅为0.6%,此后一路上升。1995年一度达到8.7%高峰后,开始下降,到1999年度跌至1.1%。2000年又恢复到2%,2003年上升到13.7%,2005年更上升为14.3%,2007年降至8.9%。而且,对华直接投资占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位次从1998年度的第八位,上升到2000年度的第六位,2001年度升至第五位,2003-2005年蝉联第二位,2007年居第三位。以制造业投资为主 199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有46%投向制造业,1991年度以后对制造业的投资高速增长,到1993年猛增到81%。此后直到2008年,制造业投资均在70%以上,表明制造业是日本对华投资的主要领域,中国仍是日本企业海外加工制造的主要基地。 从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化看,主要集中在服装、机电、汽车零部件、钢铁、化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投资领域拓宽,投资结构升级 近年来,日本开始扩大对华商业、金融、保险、证券以及流通领域的投资,进入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并进的时代。90年代,日本企业对华非制造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商投资领域限制逐步放宽,日本企业对华制造业投资的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对华投资在其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随着日本对华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活动正在由加工制造环节向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投资地区分布不平衡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初期主要集中在毗邻香港的深圳、珠海等华南地区的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投资重点向北部地区的大连和天津转移。90年代中后期起,日本企业对华投资逐渐出现从我国东北、华北和华南向华东经济圈转移的倾向,上海及周边的苏州、南通、南京等地区成为日本企业投资的主要对象。从分散投资向集群投资转化 随着日本在华投资规模的逐步扩大,日本企业开始重新考虑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加强对当地法人资源的整合,谋求集群化发展效应。日本企业在华经营战略的调整目的在于在成本领先战略的引导下,在强调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化生产,不断延长产业链,完善产业集群,增强竞争实力。例如,2004年松下公司投资19亿元兴建了杭州工业园,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对在杭州的九个白色家电生产基地进行重新规划管理,力争通过整合在杭州建立松下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