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温浩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8月毕业于新疆医学院,1989年赴英国留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底完成英国、法国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回到新疆医科大学,现任新疆包虫病临床研究所所长、新疆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新疆包虫病基础医学**实验室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全国委员和器官移植分会全国委员、新疆医学会和医师协会副会长、新疆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新疆包虫病临床研究所和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兼任包虫病**联合会会员、WHO包虫病**组成员及亚洲协调代表、***包虫病外科救助**组长、《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等杂志的编委。

曾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自*区****、全国百名**医院院长和中国科协西部****奖。享受***特殊津贴。曾获得自*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自*区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中青年**荣誉。

2011年1月14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此举行。

麦克风前,闪光灯下,前来领奖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温浩教授格外引人瞩目。

眉宇清朗透出儒雅,言语谦和蕴含智慧,书卷气里又时时释放出创造的激情。

由温浩教授主持的“提高我国包虫病诊疗水平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项目,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海归”的温浩曾经有三个梦想:把包虫病诊疗研究事业做成**一流;把以肝移植为主的器官移植事业在新疆做成功;培养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人才梯队和创新群体。

为了梦想,温浩始终瞄准世界医学前沿,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创建了5个实验室,搭建起了集包虫病研究、诊断和高科技产品于一体的综合体系,从而使新疆成为世界包虫病的防*研究中心之一。

十几年过去了,温浩的“三个梦想”逐一梦圆。

如今,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温浩心潮澎湃。

站在新的起点上,温浩说:“太阳每天都是全新的,每天都是梦的开始。”

奇迹从梦想开始

“梦想可以激发你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使你充满激情。当你因梦想而工作时就会焕发出不竭的动力,最终品尝到梦圆的酣畅与快乐!”

五十出头的温浩在说这番话时,满脸青春,活力四射。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

温浩的奇迹就是从梦想开始的。

温浩生在新疆,长在新疆,下过乡,当过工人。在农村牧区,各族群众缺医少药、备受病痛折磨的情景,在温浩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当一名外科医生的梦想在中学时代就深藏在温浩心里了。

1978年,温浩考入了新疆医学院。毕业后,温浩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了一名普通外科医生。这期间,一名来自昌吉的包虫病患者因多次复发13次入院手术的事例,让温浩至今难以忘怀。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尤其是泡型包虫病临床素有“虫癌”之称。包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尤为常见,对人畜健康的危害极大。新疆正是包虫病高发地区之一,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事例不胜枚举。

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温浩的面前,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让温浩彻夜不眠。1985年秋,温浩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温浩选择的专业方向就是包虫病诊断与药物*疗。温浩将研究领域定位在肝胆外科,潜心投入到攻克包虫病的研究之中。

温浩从师于姚秉礼教授,姚教授是在1965年《中华外科杂志》上阐明了肝泡球蚴虫病的特点、诊断和*疗的中国**人。

导师的*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温浩。温浩说:“这种影响是综合的,有血液的影响,也有人文素质的影响。”三年中,温浩完成了四个系列课题的研究,从免疫诊断到药物*疗,温浩已经具备了包虫病研究与交流的基本条件。

1988年,温浩硕士研究生毕业,欧共体有一个关于包虫病在新疆等地的防控研究的**合作项目,正好与温浩的研究方向对接。温浩如鱼得水,与外国**一起深入到阿勒泰山深处的农村牧区进行包虫病调查。

一同调查期间,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视温浩为自己的学生。白天,温浩陪同外国**一起进屠宰场、走家串户取样;晚上,温浩陪外国**一起驱蚊虫、睡土炕、交流心得。虽说挺苦的,温浩特别珍惜那段时光。

温浩说:“正是这样的机会,为我开启一扇了解世界的视窗,在专业技术上和科研思维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尤其英语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

1989年11月,温浩获得了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研修3个月的机会。**次走出国门,温浩总觉得每天的时间不够用。拓展**视野,追踪世界科技前沿,让温浩懂得了如何利用好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每月的留学费用,一半用于租房,一半只能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温浩每天12小时泡在实验里,就连吃午饭的时间都不肯离开。为了节省出来用于购买学习用书和读博深造的钱,温浩在研修工作之余经常到餐馆里去打零工。

温浩的执著和勤奋深深地打动了温浩的导师,3个月的研修时间被延长到6个月。温浩如饥似渴,刻苦研读。1990年,温浩的一篇关于包虫病药物*疗评价的学术文章在国内权威杂志《中华医学》上发表,在包虫病研究同行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研修期满,温浩带着研究成果准备回国了。一起参加研修的同学对温浩好言相劝。其实,留的借口很多,有研究项目就有项目“老板”,像温浩这样品学兼优的留学生,想留温浩的“老板”不在少数。

然而,温浩坦然回国,温浩知道回国后只要执着照样能实现读博的梦。果不其然,温浩回国后到英国驻华大使馆汇报6个月的研修情况时,使馆官员被温浩满口地道的英语和出色的研修成果所折服,问温浩想不想继续在英国学习,可以为温浩安排一次“雅思”考试和申请留英奖学金的机会。温浩当然求之不得,认真备考半年之后获得了再次留学的机会,并争取到了读博3年的奖学金。

读博的机会悄然而至,温浩又去了英国。人在英国,温浩却把研究的课题放在了新疆,每年都和导师一起到新疆的城镇和农牧区进行包虫病课题调研。

在导师的引领下,温浩分别在英国的萨尔福特大学和法国贝藏松法兰西孔泰大学攻读博士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后来,又拓展到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留学期间,温浩为了如愿地完成高水平的博士论文,常常工作到深更半夜甚至通宵达旦,往往为了一个数据温浩孜孜不倦地跑医院反复实验,为了一个论点温浩精益求精地反复修改,为了一张插图温浩锲而不舍地反复勘误……1994年,温浩发表被**同行**认可的4篇SCI学术论文,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95年,温浩完成了留英博士和留法博士后的学业,北京、广州、宁波等多家内地医院都瞄上了温浩,可温浩最终还是选择了新疆,选择了新疆医学院。温浩说:“医院和患者都需要我,包虫病**合作更需要我。”

回国后,温浩对包虫病研究更执著了。

当时在新疆,几乎没有包虫病的研究基地。没有稳固的研究实验室,很多临床的资料、标本都丢失了,面对困难和经费短缺,温浩没有气馁。

功夫不负有心人。15年来,温浩潜心包虫病的研究,将包虫病研究从应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临床药物*疗—临床外科—肝移植,一直到包虫病的宏观控制,做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建立了一个包虫病学科团队、一个自*区**实验室,这在国内甚至**上都凤毛麟角。

包虫病和器官移植研究先后获得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主持或参与的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中华预防医学三等奖各1项;以及国家发明专利2项,高科技诊疗产品2个。

2005年5月,第三届包虫病诊断与*疗**高峰论坛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举办,参会的中外**对该院包虫病研究*疗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包虫病联合会主席De Silva和WHO包虫病**工作委员会总协调人Craig教授伸出拇指说:“新疆包虫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疗在世界领先,作为这个研究基地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推动者,温浩先生功不可没。”

摘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医院发展水平与实力的最好佐证,也是对温浩最好的褒奖。

“梦想之花总在艰辛后盛开”,温浩对获奖几多感慨。

温浩忘不了,温浩和同事们历经20余年研究与实践,结合7255例肝、肺、脑、骨等包虫病患者,持续改进及不断推广多学科临床诊*和长期包虫病普查、宣教与*疗一体化的包虫病诊疗适宜技术,20年如一日是多么的不容易。

项目在完成过程中共获得3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先后获得自*区级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中华预防科技奖等共计11项,包虫病外科诊疗技术及相关产品在新疆、四川等7省、自*区得到应用与推广。通过对包虫病外科*疗、诊断、药物*疗、专利技术转化、相关技术及产品推广和应用以及系列基础研究,使得我国包虫病的诊疗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这些诊疗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使我国包虫病综合实力保持**先进水平。

温浩说:“这一项目在包虫病诊疗方面取得了四大成果,表明我国的包虫病诊疗技术与**水平接轨。”

——提高了肝、肺、脑和骨包虫病外科诊疗技术与临床应用和适宜技术推广。通过摸索和改进外科*疗规范,医院率先提出并实施两型包虫病临床标准化分型和根*性手术,系统比较根*与传统术式的优劣,提出多学科相关手术适应症与术后并发症的有效诊*方法。国内最早完成7000余例肝、肺、脑和骨包虫病的临床诊*,并按照**标准建立了包虫病标本库,其中部分首创了根*性手术和肝、肺、脑多发复杂包虫病提出的手术、介入、药物综合*疗并发症处理方法,开展了国内首例肝泡型包虫病肝移植。

——提高了包虫病影像及免疫学诊断技术及临床应用推广。通过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显像技术,率先提出肝泡型包虫病诊标准断及与肝癌的鉴别诊断标准,开展超声引导下肝泡型包虫病介入*疗;率先提出包虫病灶和继发感染CT诊断标准及*疗和随访的应用价值;应用CT血管造影技术和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提出肝泡型包虫病灶侵润增殖带和侵袭胆管血管的影像学特征,提高了对复杂包虫病的诊断,为精准外科手术实施和确立根*性*疗方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包虫病药物*疗、新剂型研制及推广应用上,医院在国内最早开展包虫病片剂药物*疗肝肺包虫病、系统药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经20年抗包虫药物新剂型研制,发明了中和法制备难溶性药物脂质体专利技术;发明了一种前体脂质体剂制备专利技术,解决了脂质体保存稳定性难题;发明一种新型前体胶束制备专利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制剂成本,提高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在国家攻关项目支持下研制出阿苯达唑脂质体口服液,并作为医院制剂应用于临床,明显改善了药物吸收和肝、脾、肺靶向性效用,从而提高了多器官复杂包虫病例临床疗效。

——在基础研究方面,首次阐明了新疆包虫病的基线患病率为1%—3%,局部区域为5.21%,为包虫病有计划的**防*提供了基线数据;创新性的构建了包虫病“现场流调—防*一体化”诊疗新策略和新模式;在**上率先报道IgG亚型可作为包虫病患者手术、化疗和预后监测的评价指标;在国内外率先建立了肝泡状棘球蚴的体内/体外实验模型,为包虫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首次发现泡球蚴感染有利于移植物存活现象及机制,家犬和人体内可以同时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首次发现Eg95抗原基因在新疆株细粒棘球蚴生活史的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证明Eg95基因疫苗对继发性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具有免疫保护和干预作用,这为Eg95疫苗用于终末宿主的防*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管理创新

温浩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在所学专业上有所建树,在管理上,温浩也是行家里手,将一所大型综合医院管理得井井有条。

医院现有包虫病和心血管创新群体,并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手术及药物*疗等方面为今后用于临床免疫诊断、影像学定位诊断、定向介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率先在新疆原创或引进、推广多项新技术,创造了多个全疆乃至全国“首例”。

在2008年结束的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全国近百家大型医疗机构中以918.5分进入“前十”,列西北地区医疗单位之首。

纵观医院的发展,每一步都与其勇于管理创新密不可分。温浩说:“我们的创新都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也是履行大型公益医院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推动医学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抓手,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最主要方面。”温浩说。

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前提下,医院科学地提出了发展规划与奋起“二次创业”,启动了学科与人才发展战略的新思路,瞄准世界先进医学水平,从学科整合入手,与世界知名医疗机构展开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学习、引进与合作,着力打造和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围绕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一系列深化改革、加强医院管理和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措施相继出台。尤其在用人机制上将权力下放,实行科主任、护士长竞聘上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层领导在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由身份管理转为岗位管理。在聘任中按业务能力、技术职称、学历资历、医德医风等软硬件条件的原则,坚持任人惟贤的录用原则。

在全疆医院中率先实行名医、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技术能手的“金字塔”人才队伍建设,真正使老者发扬光大,新人脱颖而出。同时,实行受聘岗位同薪酬兑现。由于合理拉开档次,彻底砸烂了“大锅饭”现象。

医院着力塑造以深得病人、社会认同的“名医”和获得学生、教师认同的以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名师”,并建立健全动态量化考核标准,匹配相应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针对**学科、骨干学科和扶持学科,医院还从不同层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科发展所需的**人才,形成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现在,医院有享受***津贴**22名,建院元老15位,有名医13名,校级名师2人,院级名师6人;医院学术带头人6人,学科带头人25人,各类骨干和技术能手135人。温浩们奠定了医院人才金字塔,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

医院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积极提倡建立研究生和归院留学人员启动基金,同时相应地创建了新疆博士生与留学生研究会。通过国内外的广泛交流,科研奖励制度,充分发挥高学历人才的优越性,使10多名博士后、60多名博士、160多名硕士都能安心工作,从根本上遏制了人才外流的现象。

先进的科研水平和医疗技术代表着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综合实力,医院从学科整合入手,与世界知名医疗机构开展不同层次的精诚合作,竭力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温浩的积极倡导下,近年来,医院先后与哈佛大学**医学中心成立了心血管、肿瘤及大动物实验三个合作中心,与法兰西孔泰大学中心医院签订了新疆分中心、北京国家级芯片研发分中心等长期合作协议。

通过“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医院文化建设”以及“打造人才发展战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的实施,调动了广大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强化了医院的内涵建设,医院解决“疑难危重急”病的综合能力不断地提高。

如今,医院通过学科有机整合,成立了宋庆龄妇女儿童医院和**附属医院心脏中心、骨科中心、肝病中心、消化血管外科中心、临床神经医学中心、肿瘤中心、生殖助孕中心。在新疆特高发疾病研究和诊*中,以研究项目切入,带动原始创新,吸引病人前来就医,留学生前来求学,扩大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与辐射。

强化优势学科、**学科建设,突出特色学科,带动学科群的全面发展。目前,医院将在现有的两个自*区级**学科基础上争创更多的**学科,进而打造成国家级**学科,并在已有的优势学科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包虫病学、民族心血管病学、民族脑血管病学以及民族特高发病等特色优势学科。

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

作为医生,温浩以出类拔萃的精湛医术,开展了新疆史无前例的,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的肝、肾、胰等重要器官的移植和联合移植手术,拯救了各族患者垂危的生命。

多年来,温浩走遍全疆各地,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深情的足迹,温浩主持了新疆包虫病灶临床研究所工作,并在伊犁、巴州、博州建立了三个分所,同时在疫情较严重的10多个县建立了包虫病防*中心。

更可贵的是,温浩在百忙之中克服重重困难,千里迢迢地远赴甘肃、宁夏、内蒙古、四川及西藏那曲等包虫病高发流行的地区,普查防*农牧民数万例,*愈患者数千例。

一个叫唐柱的少年患者,曾经缠绵病榻、垂危在床,幸遇温浩带领的下乡防病的包虫病防*组,经过国内首例终末期肝巨大泡球蚴自体肝移植手术才重获新生。

2003年,16岁的唐柱还是新源县的一名学生,由于长期遭受肝、肺、脑泡球蚴病的折磨,垂危在病床上……

当时新医大一附院院长温浩教授正赴新源县实施包虫病防*计划。在详细分析了病情后,温浩及同事们当即为小唐制定了*疗方案。经过3个月抗包虫药物*疗后,奇迹发生了,温浩的肝、肺、脑泡球蚴病灶初步得到控制。此后每年,温浩率包虫病防*组赴新源均到小唐家中探访。在包虫病免费救助计划的资助下,经过多年*疗,小唐居然可以恢复日常生活,下床活动了。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由泡状棘球蚴引起的泡型肝包虫病,在生物学上酷似恶性肿瘤而呈肝内侵润性生长,晚期可向远隔脏器转移,临床素有“寄生虫性肝癌”或“虫癌”之称。小唐的肝病病灶已向肺、脑多发转移,尤其难以*愈。随着肝泡球蚴病灶对肝内胆管的反复侵蚀,小唐又逐渐出现了肝功能不全等表现……

2008年初,在全面身体检查和全院**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温浩毅然决定为小唐实施自体肝移植以挽救生命。这需要高难度的手术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且手术风险极高。但手术能使肝泡球蚴病灶得到完整切除,而且术后不必像异体肝移植患者那样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

在四川华西医院严律南教授的指导下,温浩教授及张金辉教授、赵晋明教授等肝移植团队成功实施这一历时11小时的手术。此为国内首例联合药物和手术*疗肝、肺和脑泡球蚴病的成功案例。    

自体肝移植被**公认为*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自体肝移植就是将患者的病肝取出,切除病变部位并吻合肝内血管组织,而后再植回体内。目前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器官移植中心实施过不到10例临床自体肝移植手术。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广大群众深深地感到“看病难、看病贵”,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的现象。

作为全疆最大医院的院长、自*区医疗事业的领头雁,温浩率先提出了“属地诊*、正确转诊、疑难重症不出疆”的目标。

“新疆基层患者遇到疑、难、危、重疾病,不仅要忍受病痛,还要长途颠簸,不少人因此失去最好的*愈时机甚至失去生命。”温浩说。

为新疆各地州、各民族群众提供了最优质快捷的医疗服务,使患者真正享受到了“足不出户的优质医疗服务”,医院自己出资600余万,依托上海“白玉兰”远程医学管理中心、北京“爱客福”远程医疗技术中心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远程医学中心的网络技术平台,利用自身医疗人才与资源优势,于2008年4月15日正式启动远程医学中心远程会诊咨询工作。

在远程医学中心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远程医学的优越性开始显现。截至2010年年底,新医大一附院远程医学中心在全疆各地州建立网络医院126家,共开展疆内外各类远程会诊12000例。开创了全国远程医学工作的五个**,即年会诊总量**、单日会诊量**、会诊费用最低廉、首创网络**门诊、首创中央转移支付包虫病外科救助项目的远程会诊工作,实现了内蒙古、甘肃、新疆三地包虫病人联合会诊。2010年日均远程会诊量达26例,单日会诊量最高达60例,日均会诊量和单日会诊总量均居全国首位。开展万余例远程会诊,转诊率8.26%,使全疆各地州万余名患者“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该院**高超的医疗服务。

2010年11月15日,***陈竺部长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参观时,对此高度评价,连声赞叹远程医学平台在新疆使用的非常好。

在这个中心,远程会诊的费用是全国最低的,县级医院会诊费50元,地州市医院会诊费80元。“通过远程会诊,至少减少每位患者费用8000左右。”温浩说。

医院建立济困病区,投资250万元开设了拥有160张床位的济困病房,较好地解决了新农合和“三低”患者的优惠救*。医院每年投入200万元作为济困专项资金,对于急、危、特困病人实行“先救*,后结算”的办法,使经济困难、无主的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抢救。

有梦想就有激情。获奖之后,温浩又有了新梦想:在未来5年内,继续努力,执着拼搏,实现国家重大项目和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实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项目零的突破和国家技术发明奖零的突破,努力把医院建成西北领先、辐射中亚、在中亚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国家医疗中心。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