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双语”教育:15年普及见效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记者近日从伊宁市教育局了解到,在发展*府的教育事业上,今年的**除“扎实开展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外,把“完善学前‘双语’教育,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摆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

    继去年9月新学期开学、市直学校全部实现民汉合校后,全市“双语”教育正以****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向各中小学校延伸……

    1995年,伊宁市开始在市第七中学进行“双语”教学试点工作。每年招一个“双语”实验班,理科使用汉语言授课,有条件的部分小学从一年级起加授汉语课,进行汉语口语训练。

    2005年至2006年,在伊宁市部分小学推行1+5“双语”教学模式。

    2004年,在伊宁市逸夫小学进行小学“双语”班试点。

    2007年,伊宁市成立“双语”教育工作**小组,下设“双语”教育办公室;各学校也相应成立“双语”教育工作**小组。经过由市委、**等四套班子**组成的调研组的深入调研,伊宁市**一系列有关推动“双语”教学的规划和意见,并决定从2007年9月起在全市推行“双语”教学。

    2010年9月,市直学校全部实现了民汉合校。按照自*区、自*州关于“双语”教学的统一要求,从当年12月1日起,全市小学“双语”班开设民族语文课程。

    如今,经过**普及,“双语”教育已得到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拥护,在伊宁市各中小学校“遍地开花”。“双语”班学生与汉语班学生成绩差距逐年缩小,“双语”班各科合格率明显高于民语学校普通班,“双语”班中考、高考上线率均达100%,高考重本上线率高于汉语班。在2010年自*区对全疆初中毕业年级数学科成绩进行抽样调查中,伊宁市“双语”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

    给力“双语”教育 更多学生受益

    2010年,市直学校实施优化整合、布局调整和民汉合校,越来越多的孩子接受“双语”教育。我们从孩子的“双语”学习中,看到了国家给予他们的关心,也看到了“双语”教育带来的美好前景……

    “双语”教学多样化

    在伊宁市解放路二中旁,一块宣传展板上的“口号”引人注目:发展“双语”教育,培育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如今,有更多的少数民族市民意识到掌握“双语”的好处,希望自己的子女学习汉语,使子女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学习“双语”虽然成了一种热潮,可也有一些客观因素制约了“双语”教育的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短缺、教师队伍不稳、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同时一部分“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不高。

    近年来,“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基层群众热心支持“双语”教学,社会各界对“双语”教学广泛认可。同时,伊宁市各乡场小学也与市级小学同步采取了“循序渐进、过渡搭桥、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认知水平及语言学习规律来安排教学计划,“双语”教学管理逐步走向成熟。

    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汉语的能力,一些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汉语课外活动,以增长师生的汉语知识。例如,喀尔墩乡、塔什科瑞克乡、潘津乡、英也尔乡组织开展的“双语”教师讲课比赛和“双语”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民汉教师结对子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使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教学的手段更加注重科学和多样化,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

    民汉师生亲如一家

    去年3月,伊宁市第一小学顺利完成民汉合校工作。之后,该校各族教师、学生和家长用真心和真情积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校园里处处都能看到各族师生亲如一家的动人画面。合校后,该校五年级3班学生叶敏身患白血病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校党支部书记再那甫在第一时间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并带头捐款300元。随即,为叶敏同学捐款的活动在校园掀起了热潮。叶敏同学的父亲,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汉,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没有流过泪,可当用双手接过全校2000名师生捐赠的13299元钱时,眼泪竟夺眶而出。全校各族师生累计为叶敏同学捐款达2万余元。

    记者日前在伊宁市第九中学某班看到,各族学生在课堂上不分民族、热烈地讨论习题。汉族学生能用维吾尔语讲一些基本生活用语,少数民族学生则能够用流利的汉语与汉族学生进行交流。这是“双语”教育和民汉合校后所取得的成果。

    如今,伊宁市的许多学校都组建了“友谊班”、“友谊中队”、“友谊小队”,民汉学生、民汉师生间有了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接触机会多了,相处时间长了,各族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双语”教育前景广阔

    努尔古丽是“双语”教育的受益者。通过4年内高班的学习和4年的大学生活,眼下的她已经是伊宁市英也尔乡的一名“双语”教师。说起“双语”教育给她带来的变化,她十分感慨:“如果当初没有学习汉语,我就走不出偏僻的山村,也走不出伊宁市,更别说走出新疆上学了。所以,家乡的‘双语‘教育促使我成才。而当一名‘双语’教师回报家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伊宁市八中学生家长买买提依明·吐尔地对记者说:“汉语是我们的国语,不会汉语就很不方便。学习汉语,不仅可以与汉族同志更好地沟通交流,还能获得更多信息,甚至能走出新疆到内地发展。”

    对“双语”教育,教师王江燕也深有感触:“自从孩子们上过‘双语’小学后,家长们发现孩子变了,平时不听话的、和爸妈吵架的、瞎闹的孩子都变乖了。孩子们回到家自觉地做作业,还帮家长做事情。除了学习汉语,孩子们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今,伊宁市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市民认同“双语”教育。伊犁州党委常委、伊宁市委书记李宁平曾指出,要把“双语”教学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做好做实,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扩大“双语”教学覆盖面,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发展“双语”教育促教育均衡发展

    谈及伊宁市“双语”教育,主抓此项工作的市教育局副局长玛依拉介绍,伊宁市始终坚持把推进“双语”教育作为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大力推行“双语”教育。眼下,伊宁市的“双语”教育已延伸到学龄前儿童。同时,力求培训有实效、教学有质量,不断健全“双语”教育体系,努力扩大“双语”教育覆盖面。目前,全市公立学校有“双语”教学班595个,占到全部教学班的三分之一强。

    按照科学布局、规模办学、成熟一个合并一个的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中小学民汉合校。伊宁市原有24所公立中小学校在建校初期或发展中已平稳过渡为民汉合校,从一年级开始在具备语言条件的学生中实行混合编班。

    伊宁市“双语”教育取得的实效为实施民汉合校奠定了基础,而民汉合校又提高了“双语”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少数民族民汉兼通人才夯实了基础。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教育事业得到均衡发展。实行“双语”教学以来,“双语”班学生的汉语成绩较往年有较大提高,并带动提升了其他各门功课的成绩。“双语”班学生与汉语班学生的成绩差距逐年缩小,各科合格率明显高于民语学校普通班。

    如今,少数民族群众积极支持“双语”教育,使“双语”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伊宁市“双语”教育推行15年来,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广大少数民族家长对“双语”教育教学的需求空前高涨,一部分少数民族家长选择直接进入汉语学校就读,使汉语学校人数逐年增加。

    “双语”教育的点滴经验

    ○伊宁市第一小学:

    一小于去年3月顺利完成民汉合校工作。

    一年来,通过开展“双语”教师推门课的听评工作,根据听课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与教科室协调制订相关的帮扶计划,以规范“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对民族语言班授课和“双语”班授课的教师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定计划、定内容的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培训,提升“双语”教师综合素质。增强同伴互助的实效性,开设民汉结对子师徒置换课和民汉结对子师徒“同课异构”赛课活动。组织开展学生间互写信、传扬民族团结故事,民汉学生节日互访,“红歌”大家唱等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故事、童谣征集和演讲比赛等活动。

    同时,将《伊宁市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读本》排入课程表,每班每周一节课,有专任老师任教。晨读时,“双语”班里由一位汉语“小老师”领读。打扫卫生时,汉语班和“双语”班协同作战,互相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去年10月,一小顺利通过伊宁市民汉合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验收。

    ○伊宁市第七中学:

    去年3月,原八中初中部与原七中初中部整合,成立了初级伊宁市第七中学。

    合校后,学校将普通话作为各种集会活动的通用语言,在学校集会和教育教学等活动时坚持用汉语交流。将教研组进行合并,除维吾尔语语文、汉语组、“双语”历史、地理、政*、外语,其他学科教研组民汉都合在一起,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要求“双语”部教师都用汉语备课;上课时除少数民族语文课外,其他课要用汉字板书;准备各种资料时,要用汉字书写;“双语”教学班的任课教师及理科教师,必须选一位同学科的汉语教师结成互学对象,每个学期互相听课不少于30节,并亲自签名;“双语”教学班的数、理、化、生物专业等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以上的校或市级公开课。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七中“双语”教学成绩明显上升,上学期三个年级10门主学科成绩靠前。

    ○英也尔乡中心小学:

    英也尔乡中心小学是一所集维吾尔、汉、哈萨克三种教学语言为一体的民汉合校。近年来,该校“双语”教学的普及面年年扩大。学校通过组织汉文组、民语组、“双语”组开展“互听互评”、“一课两上”、“青蓝工程”、民汉教师结对子等活动,提升了“双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了各族教师之间的团结。

    学校成立民族团结教育**小组,认真上好每一节爱国主义教育课,并利用重大节日、主题班队会、每周国旗下讲话、主题黑板报、橱窗、展板、校园广播、简报、标语、文艺节目及20米长的民族团结教育文化宣传墙,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五观”“五爱”和“四个认同”教育,加强了各族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

    学校还对35岁以下的少数民族教师组织开展每天3个汉字、一周一句话、每星期集中学习4小时、每月一测试的校本汉语强化培训活动。

    ○巴彦岱镇中心小学:

    巴彦岱镇中心小学于2005年7月由民、汉两所学校合并而成。从2005年起,该校连续5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双语”学校。

    教学中,全校采取民汉混合编班,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学校设置了6个民汉混编的年级组,音、体、美教研组选用业务精通、懂“双语”的教师担任年级、教研组长,分学科民、汉教师互相听课,这些举措为相同学科的民汉教师搭建了相互沟通的平台。

    为强化“双语”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一年级开始就着重进行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工作。通过学生看图说话或画出自己所想的故事,再用汉语表达出来,有效提高“双语”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二年级“双语”班开展用汉字卡片让学生拼一句通顺的话、再读出来的活动,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能不断说出完整、通顺的句子;一到六年级民汉班级结对子,汉语班级学生每天为结对子的民语及“双语”班领读词句或课文,以锻炼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每周开展一次学生有奖读说比赛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如今,“我们是一家人”已成为师生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