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决心要在美国扎根

2011-08-10来源 : 互联网

海尔CEO张瑞敏曾经总结:海尔的战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产品战略,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

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今年是海尔的全球品牌战略的第六年。这六年来,海尔几乎以几何速度向国际市场进发。

2000年海尔在卡姆登投资4000万美元建了一个冰霜厂,2001年夏天又花了700万美元买下意大利一家生产成本较高且设备老旧的工厂,在同行中引发争论。海尔向一个成本相对较高的国家转移生产,而且它所购买的这个工厂的技术根本没有达到最新发展水平。但海尔的发言人王诗容说:“技术最先进的并不一定是海尔最需要的。”

张瑞敏有一个观点:“国际化就是本土化,什么时候,美国人不再认为海尔是中国的海尔,而是美国的海尔,海尔在美国就算成功了”。2002年的3月,海尔买下了具有77年历史的美国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大楼,该楼正式更名为“海尔大厦”,海尔美国总部诞生,显示了海尔品牌长期在美国扎根的信心。海尔在曼哈顿的黄金地段购买下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耗资1450万美元。有不少人士对海尔此举提出质疑:海尔打入美国市场不过区区3年时间,一年销售额不到2个亿,利润在5%以下,这时候买下位于纽约中城的这座大厦,目的只是为了证明“海尔要在美国扎根”?

尽管面对众多猜忌,却并不妨碍海尔国际化的脚步。从1998年开始全面实行其国际化战略,到2001年底,海尔的国际化版图包括贸易中心56个,设计中心15个(其中海外8个),工业园9个(指生产三种以上产品、占地600亩以上),工厂46个,服务网点11976个,营销网点53000个,拥有职工总数约30000人(其中海外员工达3000人)。海尔集团正在逐步建立起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框架。

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国人曾这样描述:在异国他乡,看到红旗飘扬在曼哈顿(海尔总部)的上空,看到海尔的广告车横穿纽约街道,看到海尔迷你冰箱被成千上万的美国大学生用来冷冻啤酒……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

在国内众多企业心甘情愿地往自己生产的商品上贴外国标签时,无疑,海尔此举是悲壮的。然而,历时六年的国际化之路,其投资海外的家电工厂至今仍无一个盈利时间表,这能说是海尔迈出去的必由之路吗?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