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棚里,山坡上,一群群鸡或静卧,或悠哉游哉行走,或追逐、奔跑……两个小伙子正在给鸡喂食,看见有东西吃,鸡一下子围拢来,争*食物,顿时,鸡棚里热闹起来。
这两个小伙子大学本科毕业后,舍弃了都市的繁华生活和稳定工作,凭着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返回家乡开始了创业生涯。
萌生创业梦
在鸡群里行走自如,鸡不但没有惊走,反而亲昵地向他们聚拢,鸡与他们十分亲昵,他们俨然就是“鸡大王”。
其中一个小伙叫方超,今年24岁,出生在雁江区祥符镇小高村。他从小学习十分刻苦,从小学到高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2006年,方超考上四川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在大学期间,他研究的项目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大赛四川赛区一等奖,获得了保送读研究生的资格,但方超毅然舍弃了读研机会,大学一毕业就回乡创业。
方超说,他一进大学就萌发了自己创业的理想,想干一番事业。他看好中国农业的发展前景,*先想到的是养猪,但养猪投资大,还不适合他,于是就改养鸡。他把想法给家里人一说,立刻遭到父母的反对,一生务农的父母,心里想的是儿子读了大学后如何跳出农门,没有想到儿子却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这偏僻的乡村里养鸡,怎么也想不通。幸好,姐姐方莉外出打工10余年,很理解弟弟,她极力支持弟弟创业,后来叔叔也支持方超,并拿出*来入股。
有了姐姐、叔叔的支持,方超的信心更足了。
自己动手建鸡场
2010年2月,大四*后一个学期,学校安排实习。方超就利用实习的时间,开始办养鸡场。由于资金少、没有养过鸡,他试探性地养了1000只,还十分顺利,当年就收回了成本。
与方超同班、同寝室的同学王苑,家住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父母是教师。方超和王苑在大学里就商量毕业后创业,但王苑的这一想法也遭到了父母的反对,父母托人给他在绵阳找到一个行政管理的工作。王苑上了几个月的班,虽然待遇等各方面都不错,但他心中的创业梦始终犹在。2010年9月,他毅然辞职,来到雁江区祥符镇小高村五组这个偏僻的山村,与方超一起办养鸡场。
2011年2月,他们开始建养鸡场,由于没有资金,加之请人的工价高,两个人只好自己动手,安装钢架,搭设大棚。他们没有干过粗活、重活,手打起了血泡,肩头压肿了,手脚擦伤了,他们咬咬牙,默默忍受疼痛,辛苦了两个多月,终于把一个较具规模的养鸡场建起来了,并购进了**批3000只鸡,8月份购进了第二批2000只鸡,现在,养鸡场存栏4800多只鸡。
大打“土鸡牌”
他们租下了半边荒坡,从重庆购进土鸡仔,用玉米、豆粕、麦麸等粮食饲养,不用混合饲料,不用添加剂,并实行敞养,虽建有鸡棚,但不封闭,可以让鸡在坡上坡下自由活动。这样饲养出的鸡虽然生长慢,鸡蛋比普通鸡蛋小一些,但口味好,营养价值高。
在四川农业大学导师的指导下,他们在饲料里加入益生菌、抗病的**,使鸡蛋富含铁、降低胆固醇,适宜于各种年龄阶段的人食用。
现在,方超负责养鸡,王苑、方莉则负责卖蛋。他们打算在资阳城区租用一个门市,打出“方家沟土鸡蛋”招牌,销售他们的土鸡蛋。
目前,他们每月销售鸡蛋收入3万多元,除去饲养鸡的粮食等成本1万多元,月纯收入1万多元。据他们介绍,11月鸡场母鸡下蛋将达到高峰,月销售鸡蛋将达6万多元,月纯收入达4万多元。他们预计明年全年纯收入将达20—30万元。如今,他们已投入35万元扩大养殖规模,计划明年就能全部收回成本,并有**。
走循环经济之路
谈起今后的打算,方超胸有成竹,走循环经济之路,逐步把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打响“方家沟土鸡养殖基地”的牌子。
下一步,他们将建养殖100头猪的养殖场。将猪、鸡的粪便通过沼气发酵后,用来浇地,将租地100亩,种植蔬菜。并养蝇蛆,用蝇蛆的粪便养殖蚯蚓,蝇蛆和蚯蚓富含蛋白质,用来替代鱼粉喂鸡。
现在,方超和王苑两人都已24岁,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当记者问到他们婚恋一事时,他们坦言都还没有谈恋爱,现在也不打算谈恋爱,等事业有成,再考虑个人问题也不迟。说完他们脸上露出了笑容,那笑容里饱含了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