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证券副总裁李黎明:投资银行家的“云”思维

2011-11-16来源 : 互联网

李黎明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在投资圈里,却有不小的知名度,他是最优秀的投资银行家之一,在“新财富排行榜”上排前几名。他开创了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共同开拓市场资源的合作模式,这种类似于“云计算”形式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二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多赢”,这种模式使招商证券每年多赚了五六个亿的利润。就像是纵横PE江湖的侠客,个人财富的积累不是他的主要目标,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才是他的最大心愿。

“全民PE”浪潮里的清华人

听说我们是清华EMBA《同学》杂志的,李黎明很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在北京金融街(6.40,-0.16,-2.44%)的一个酒店,如约而至的他看上去非常年轻,休闲西装,简约风格的眼镜,略带几丝书生气,似乎和其他博士生没什么两样。但就是他,每年都在推动新的公司上市,由他担任保荐代表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已有几千亿元。

话题围绕PE展开,刚一坐下,李黎明就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产业链:在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投资机构的角色不同,上市前一两年进来的叫PE,更早时期进来的叫天使投资,上市时进行产品设计的叫投资银行,再后来的买家是公募基金,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从广义上来说,前面那些链条都和PE相关,往往就是同一个投资机构。而每个环节又延伸出很多不同的职业,比如专门为投行服务的一些财务顾问以及专门做招募收益书的咨询公司等。

谈到“全民PE”概念,李黎明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从当前的发展势头来看,PE行业的规模膨胀的速度、繁多的类型和快速升高的关注度可用“全民”来形容;但从发展的水平、市场的成熟度和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来看,中国的PE行业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当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PE可能成了垃圾,股票投资甚至包括一级市场的投资也成了垃圾,价格相当便宜,几乎无人问津。一旦热起来之后,态势就发生了大逆转,简直到了‘青菜萝卜贵如黄金’的程度。”李黎明说。

据他介绍,当前的PE公司主要有五类。一类是证券公司背景的。几乎所有证券公司旗下都有一个PE基金公司,比如说招商证券下面有招商资本,齐鲁证券下面有鲁证投资。第二类是银行的基金公司,比如农业银行(2.62,-0.02,-0.76%)旗下的农银国际。这两类的规模一般是比较大的。第三类是“散兵游勇”式的,就是一些民营企业和证券行业的从业人员组建的PE公司。第四类是证券公司作为管理人同地方政府合作成立的基金,例如招商证券与湖南省政府合作设立的湘江产业基金,中信证券(11.89,-0.17,-1.41%)与四川省政府合作设立的绵阳基金。这类基金的规模往往比较庞大,管理人也都非常牛。另外一类是东南部一带的外资背景PE,其规模也很大。

而谈到实际的发展状况,李黎明给了一组数据。同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规模小得多,仅相当于前者的2%-3%的比例,占整个投资规模的比例大概也是这样。以招商证券旗下的基金为例,所管理的公募基金的规模有近5千亿,但私募基金的规模仅100亿左右。把整个市场上的PE基金和天使投资的规模都算在一起,占整个投资规模的比例也不到5%。而在美国,天使基金和PE基金加起来所占比例超过20%,大约在25%左右,规模非常大。

而这正意味着中国PE市场的潜力,以及当前投身于这一行业的机遇。

“尤其是在当前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其实中国有很多钱,老百姓有很多钱,但这些钱的投资渠道很窄很小。”这是PE市场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李黎明认为。“过去大家常说,在中国有两个主要的投资渠道,一个是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一个是地产。而今房地产这个渠道越来越窄,已经积聚起来的投资力量大半就瞄准了资本市场。结果是PE市场有大量资金涌入,价格一下子被抬得非常高,大部分项目开价就是15倍,而且抢得非常厉害,且不管项目所在行业的发展怎样。‘全民PE、散兵游勇’的说法就是讲这种情形,这种说法虽然难听但很经典。”

认识PE行业发展机遇的另一个角度是货币增量。近年来M1的增量非常少,甚至有时是负增长,这就意味着银行的钱很少。并且资金的分布很不平衡。在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这三大经济圈中,珠江三角洲的中、农、工、建四大行存款的总量基本上是其在京津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的总和。一方面看上去大家有很多闲余资金,另一方面银行的存款量不足且不平衡,结果是在银行之外将资本供需衔接起来的PE力量必然会汹涌成长。

事实上,从PE行业的布局来讲,当前最活跃的不在京津地区,而在华东和珠三角。正是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活跃着一个由高端知识分子和高水平投资银行家组成的群体,他们是清华EMBA的师生,他们的使命之一是为了中国PE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努力。这其中,就有李黎明的身影。

这群清华人当前所做的努力就是推广普及PE行业的健康发展模式,这其中,他们致力最多的是在推动天使投资的发展上。这项努力的领头人就是李黎明的导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廖理副院长,他是最早倡导发展天使投资的专家之一,也是最早的践行者。这几年在他倡导下发起的天使投资主题活动如天使投资联盟、创业者训练营等已经硕果累累。

“为什么要搞这些活动?一是要发现一些具有创业激情的好的企业,通过提倡全民族的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为我们建立创新型国家形成一种投资环境和制度基础。二是要培养一批具有投资热情并且具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形成一种好的投资氛围和投资圈子。

第三,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把一批具有专业背景又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凝聚成一个整体。”黎明说:“通过举办类似的活动,搭建起了多种平台,不仅搭建起投资的平台,也搭建起学术界、投资界和地方政府沟通的平台,形成了一个健康行业氛围。”李黎明透露,清华正在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创新科技金融”人才的培养,未来的清华金融人才的队伍将更壮大,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更多贡献。

李黎明的EMBA校友们,曾参考他的建议参加了一场资本盛宴,这个经典的案例是某个拟上市企业在策划上市前遇到资金瓶颈,此时伸出援手的是一批清华人,李黎明的校友们咨询了他并参加了投资。之后一年半,这个公司成功上市了,而且股票相当火。不言而喻,所有的投资者都收益丰厚。

金蛋是怎样产生的

从发现项目到操作项目上市,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一个优秀的上市企业就像是一个金蛋,发现这枚金蛋不容易,孵化的过程更是充满艰辛。对于投资银行来说,寻找适合投资的项目无疑是创造财富的第一步,那么什么样的项目才会进入投资银行家们的法眼呢?

李黎明介绍,一个项目好不好要用这样几个重要的标准进行衡量,如技术的先进性、行业内的影响力、财务数据的健康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只有综合各方面成绩排名前五的项目才可以成为备选。“最重要的标准仍然是创新,我们要建设创新型的国家,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要让那些具备创新特质的企业获得资本的支持。”他们在筛选项目时除了要按照“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标准进行衡量,还十分重视企业是否具有创新的商业模式。

什么是创新的商业模式?李黎明举了一个物流行业的例子。物流公司的经营往往都很雷同,在服务方面没有突出的特色,但有一家公司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路线,它专门做打印机相关设备的配套,提供门到门的服务,结果做得非常好,规模特别大,这样的公司就具备了上市的可能。“在专业市场上把社会化分工做得越细,上市的可能就越大。”

李黎明刚刚参与推动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上市,这家公司的和一般的中介公司不大一样。一般的公司只提供简单的交易服务,而这家公司还提供融资服务;一般的公司只着眼于房地产二级市场,而这家公司还参与一级市场的土地开发,产业链更广、更完整。具备了这两点,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比同行高了许多。

管理革新也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李黎明正在参与推动一家化纤企业的上市,化纤行业原本属于传统行业,这些年亏损得非常厉害,不亏损的企业利润率也很差。而这家企业不仅保持盈利,利润额还很巨大,原因就在于这个公司不仅实现了技术革新,在管理方面也不断革新。这个公司引入了日本的“看板管理”,管理者坐在办公室里可以看到每个角落、每个环节的数据,通过这些统计数据可以快速显示不同团队之间的差距。正因为这样,这家公司在业内走在了全世界前列。

发现项目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与项目共同成长。“一个公司要想被成功地推向资本市场,首先要让投资者接受这个企业,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为了做到这一点,上市的整个过程就是投资银行跟企业共同成长、共同规范、共同发展的过程。” 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投资机构有时要扮演从天使投资到PE和投资银行的全部角色。这是一个帮助企业规范发展的过程,李黎明提到,有一个项目他已经跟了八年,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一起走过来的。

项目选择好以后,要根据其特点,对公司制度、财务指标、股权架构、发展战略等进行整体规划,帮助其优化财务数据,规范治理方式和管理行为,共同制定未来若干年的发展战略,使它符合市场和监管方对一个上市公司的要求,最后再将其推向资本市场。

IPO时的报表只是前三年的报表,但实际上实现规范的过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李黎明表示,有些问题不仅要在前三年内做到规范,从企业的发展之初就应该做到。这里面不仅包含了经营本身的规范,还包括法律的、行业标准的规范等等。

李黎明认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包装和造假现象的出现也是监管方面的失误,但随着相关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健全,监管越来越严厉,这样的现象在当前和将来都会非常少。“社会上有好多人在讲,上市是包装出来的,我不这样认为。”李黎明说,“在当前的法律背景和监管要求之下,市场的参与各方,企业、投资银行、发行人等的利益都要确保,实现收益的共同分享。资本市场的运行不是包装出来的。”

投资银行家的“云”思维

创新是企业跑赢竞争对手的杀手锏,也是投资银行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李黎明在业内立足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投资银行业务从哪里来?商业银行是主渠道之一。把投资银行业务纳入商业银行的公司业务中,并在全国推广,这“厉害的一招”是让李黎明比较得意的一个创新。这项让招商证券每年多赚五六个亿的利润的创新奠定了他的江湖影响力。

这项创新简单地说就是把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客户资源进行双向共享。在这种模式下,投资以后从商业银行的公司业务中获得了符合投行业务的所有客户资源,有的是上市公司,有的是可以上市或在融资的公司,有的是政府平台下的项目。

这其实有点类似于现在流行的“云计算”技术,将闲散的资源整合起来之后进行共享,让它产生新的利用价值。这一模式已经在招商证券和农业银行之间的合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在江苏、广东、浙江这三省。而这一模式经过简单的复制就可以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银行推广。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通过这样的合作,传统业务得到了提升,存款业务伴随着投行的成功而迅速扩大,其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得以巩固。李黎明解释,上市公司发行一次企业债募集的资金往往有几十亿,这些钱都要存入银行。这就产生了1+1〉2的效果,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投资银行都剩下了很多的营销成本。

这一创新也刺激了商业银行发展自己的投行业务,用商业银行的资本来提供投资银行的服务,包括投资的服务,甚至可包括在资本市场运作的所有服务,从而形成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平台。农业银行旗下的投资银行就是这么出现的。商业银行资本的加入,为PE行业增添了很多的生力军。

李黎明的这种思路不仅用在了商业银行上,还用在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上。与中介机构的深度合作既帮助各方完成了单一投资项目的运作,也为挖掘新的投行业务打开了渠道。李黎明的另外一个深刻体会是,要建立一个个成体系的完善的渠道。例如齐鲁证券与广东农垦集团的合作,该集团所有与投行有关的业务都打包给了齐鲁证券,齐鲁证券一下子获得了发行企业债和推动子公司IPO等多项业务。

除了渠道的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本身也需要创新,金融工具的一项小小的创新往往在短期内带来巨量的收益。例如某个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要减持股份,这看似与投资银行无关,但其实里面蕴藏着机会。要做的事情就是组织基金力量分享大股东所要减持的股份,随后通过市场的力量获得超额收益,在按照约定的价格给付原股东对价之后,剩下的收益就归投资银行和那些基金所有。通过这种模式,仅在一个上市公司身上就可能就赚几个亿。

创新也是李黎明踏入PE行业的处女作大获成功的关键。招商集团下面的招商轮船(601872)的上市就是李黎明和他的伙伴们勇于于挑战传统的结果。那是资本市场上少有的经过国务院三次特批的案例。这个公司成立当年,就改造成股份公司,而且在两个方面获得豁免:连续三年的业绩和一年的辅导期。此外,招商轮船比较独特的一点是,它的所有业务都分布在海外,且在不同的国家,而这个公司却成立在中国,实际上是以投资公司的名义上市——这在中国是首创的。

这样的公司如何通过上市审核?温家宝总理为何会进行特批?当时关于石油进口有一个号召叫作“国油、国运、国船、国造”,就是要提倡发展中国自己的远洋运输。

中国是个非常缺油的国家,用油量又特别大,石油战略储备并不是很够。而用我们国家自己的轮船运进来的石油占进口量的比例非常少,万一国际上有人从石油运输环节卡我们的脖子,我们就会非常地被动。正是这样的形势加速了招商轮船的上市。也就是因为参透了这一点,大家才会大胆地推动上市。“完成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这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这是入行之后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对我的一生影响重大。”李黎明说。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