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读过三年书,学历只有小学五年级的草根创业者,凭借自己的毅力,从10年前的每月420元工资到现在企业每年有6000多万元利润,草根创业者陈子良的创业故事,已经**能用**概括。
1970年,对于广东省紫金一带山区的贫困家庭是个噩梦。也就是陈子良6岁时,一场突发的大洪水让他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母亲的关爱和庇护,父亲一个劳动力要养活一家8口人,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
那时候,1.8元的学费在陈子良家里是一个“天文数字”。因家里离学校路程1个多小时,当干完农活的他赶到学校,其他的学生都已经上完两节课了,迟到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为了获得一技之长,他决心考车牌,他把自家建房子的木头卖光,挣到的这些*终于让他拿了个B证。几个月后,在亲戚的接济下,他买了辆二手“万山”牌中巴跑紫金县到深圳市的客运。很快,陈子良觉得有了技术,不能满足于“糊口”。又产生了出去闯荡谋求大出息的念头。
1990年,陈子良来到深圳。因为会开车,他很快成为南油集团远东工具有限公司的司机。
1995年,陈子良从亲戚朋友处筹集了4.5万元在南油附近租了铁皮房,雇请了几名厨师和伙计,客家菜馆就折腾出来了。刚一开张,生意好得厨师都快累趴了,三个月下来收回成本。陈子良**次体会到当**的喜怒哀乐,这也是他人生的“**桶金”。初尝当**的甜头,他开始在新的领域里展翅高飞了。
1999年春节,没有回老家过年的陈子良作出了影响他人生的重大决定。朋友聊天时开玩笑地说:“你在深圳衣食**,还不如去搞些大实业。”言者无心,陈子良听后陷入沉思。春节后,老家亲戚来深圳电子厂找工作,陈子良把他们请到家里,向他们了解电子产品的行情。
2000年初,陈子良向朋友借来35万,押上自己的房产,又借高利息凑足100万成立了一家电子来料加工厂。然而就在当年年底,电子行业的低潮期到来,几**资金不能“回笼”,资金周转出现重大困难,工厂几乎被拖垮。
熬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让电子行业重新升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公司开始走向正轨,迅速发展起来如今,陈子良的公司已经从当初60人做来料加工,做到如今包括**管理、工程技术研发及生产员工共8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