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元*到300万元,对于所有期望白手打**的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梦想成真更是每一个创业者追求的**目标。下面就**解读胥定国白手起家创业的艰辛历程。
也许他的创业成功****,但是那些留在创业路上的迷茫、彷徨,艰难、困苦,那些智慧、才华,快乐、朝气、**,每一个创业者都曾经有过。他就在你我中间,他的今天就是每一个创业者的明天。心若在梦就在。只剩3元*创业的路也要走到头!
白手起家创业,1975年胥定国出生在大巴山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6岁开始上学时,为了给家里每天节约2角*的渡船费,他天天绕道几十里山路到学校上学。胥定国是班上成绩*好的学生,但是供他读书的*却越来难以从泥土里刨出来了。1987年,一场突然的灾难降临胥家--爷爷患重病卧倒在床。
为了省*,爷爷无论如何也不到医院就诊,无可奈何的父母只好用传统的方法到山上扯草药为爷爷熬汤*玻这时,小学六年级的胥定国已经懂得了许多科学知识,他知道爷爷的病只有到医院才能*好,于是,他想到了一个超越年龄的方法--外出打工挣*为爷爷*玻一个夏天的早晨,胥定国留下一封信,悄悄告别了家人。这一年他12岁,还是个发育未成熟的孩子。
怀揣着偷偷借来的100元*,从没有出过远门的他上路了。凭着书本上的知识,他独自一人到了桂林,不辩方向的他在火车站广场转了一圈,身上的*便被人洗劫一空,他只好步行去湛江,走了两天两夜之后,酷暑和饥饿将他击倒。一位拾荒人见他昏倒在街头,给了他一瓶水和捡来的半碗方便面,他才缓过了一口气。一个小孩子,个头也不高,没有哪一家工厂愿意用他。
所幸的是,胥定国在湛江找到了一个卖盒饭的工作,5**来,他赚了50元*。但这样挣*太慢,听人说去海南砍甘蔗能挣更多的*,于是,他又去了海南。砍甘蔗真能挣*,但却是成年人都不愿意干的苦活,半个月累下来,胥定国挣到了800元。砍完甘蔗,他又跟着大人们去割橡胶。
这个假期的第一次打工,胥定国挣到了1800元*。当母亲接过儿子挣回来的*,搂着又黑又瘦的儿子时,却忍不住掉下了心酸的眼泪。有了这笔*,爷爷被送到了医院,等待着死神降临的爷爷,奇迹般地康复了,“12岁孙子打工挣*救祖父”成为了一个*传奇的爱心故事。
凭着自己的微薄之力能改变家人的处境,小小的胥定国有着一种巨大的快乐和幸福。从此他认定了打工--挣*--读书,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生之路。以后的每一年暑假,胥定国都会外出打工,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火热的打工城市他几乎跑遍了。凭着打工挣来的*,他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业,顺利地考上了中山大学经济管理系。
1997年胥定国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分配到家乡县城的工作来到上海,开始寻求自己人生新的起点。
在上海,他应聘到一家台资企业。在这家公司,胥定国受益非浅。3个月后,他被提升为人事部课长,在任职的半年多时间里,通过科学、创新的管理,他为公司节约了管理费100多万元。年底,他被提升为部长,老总为他的智慧奖励了25万元现金。
为自己打工,干一番事业,是胥定国的梦想。1999年,胥定国来到厦门,用打工积累的27万元资金独自创业。
白手起家创业,第一笔生意,贩卖甲鱼。从越南运甲鱼到厦门,还没来得及卖,就被全部没收,17万元血本无归。事后他才明白,当初只听别人说在厦门卖甲鱼赚*,他却连货物进出国门需检验、检疫等基本法规都不清楚。1999年底,他用剩下的10万元与厦门当地一个朋友合作成立了食品公司,生产鲜榨果汁饮料。虽是一个小投入的项目,却很快有了效益,而且发展势头良好。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不到一年,合作者烧掉了公司的财务账本,也不肯退还胥定国的本*。胥定国又一次铩羽而归。27万元化为乌有,胥定国重又变得两手空空。连连的失败,胥定国没有敢告诉怀有身孕的妻子。
当初接她到厦门结婚时,妻子跟她家里人的曾劝他用一部分*买一套房先安定下来,可是他执意租了房子,用这笔*来创业。他曾经给妻子许诺在新居中迎接他们的孩子,现在也只能成为一个遗憾的谎言了。因为再过一个月,妻子就要分娩了。
2001年10月的一天晚上,胥定国和妻子一道去一位朋友家里做客。在去朋友家的路上,胥定国心里起了向朋友借*的念头,可是,在朋友家整整5个小时,除了跟人谈笑风生,他就是没有将借*的事说出口。晚上12点,从朋友家出来往回走时,突然下起了雨,因为太累,妻子再也不肯走路了,执意要坐出租车。
胥定国为难了,他身上只剩下了3元*,连坐一辆5元*的摩托车也不够。妻子见他半天没动静,委屈得嘤嘤地哭了。她什么都明白了,流着泪对他说:连坐车的*都没有了,你死要面子还硬撑,不好意思借*就去打工吧。
妻子的眼泪让他心酸。男人活在世上就是为责任而活,为使命而活,他的责任是保护好妻儿,他的使命是干一番事业。下一步怎么走?找个地方打工能暂时缓解眼前的困窘,可是不到万不得已胥定国却不想再去打工。再次创业却没有资金,没有项目,没有方向,机会又在哪里?
冒险!是的,从南宁回到厦门后,胥定国开始了创业的冒险。
妻子面临分娩了,为了放手一搏,胥定国说服妻子回到了湖南娘家生产。分别前,他满怀歉意地对妻子做出诚信的保证:半年以后,他在厦门以新的姿态迎接她们母子。在上海打工时,他与妻子小赵相识相恋,一起走过风风雨雨。小赵含泪点头,他理解他,也相信他。
2002年1月,胥定国在房东老伯处借了2万元*,一头扎进了中国消毒市常第一站,他到了珠海的那个厂家,在和公司老总进行6次交谈后,他终于拿下了小型家用消毒机的全国销售代理,并按照市场细分原理,将以前工厂生产命名的消毒机,改名为蔬菜脱毒机。
代理权是谈下来了,可是签订合同却需要正规的公司法人营业执照。而这时,胥定国是既没有*也没有资金注册公司。他决定先借朋友的公司去签合同,然后再想办法注册公司。
朋友愿意帮忙借用公司签订合同,12万元一次付清的代理金,也被他说到先付8万元。可是8万元的代理金却成为了一座大山横亘在胥一国面前再也无法逾越,他只好3万5千地四处求借。拉下脸面分别找了20多个同学、朋友,筹到了6万元,剩下的2万元,在一个做货运的老乡处借到。
交了8万元,代理权顺利签了下来。产品怎么卖出去,又是一个难题。
其实,在决定拿销售代理权之前,胥定国的心中已经有了利用杂志做销售的方法,只是未经实践,他不能肯定有没有效果。于是,2002年3月的一天,他抱着侥幸的心理拨通了《经营者》杂志的电话。
2002年4月我到厦门时,胥定国丝毫没有一点负债者焦虑的流露,那时,他跟我谈得*多是蔬菜脱毒这个产品,他给我做现场演示,用金鱼和农药做试验,又带我到厦门几家大的净菜超市体会市场的潜在需求。他的自信、乐观、执着,让人相信他一定能将蔬菜脱毒做成一个事业。
果然,不出我们意料,2002年5月,杂志一出来后,反响强烈。一个月内,来了20个人要做代理。
白手起家创业,2002年8月,我第二次到了厦门。这一次,是因为担心而去。因为,杂志的文章登出去以后,我陆续接到几个读者的电话,说他们交了*,迟迟没有收到机器。虽然这些代理商都实地去看过了才交*,但他们还是担心被骗。
我比他们更担心,急忙赶到厦门:电话不断,胥定国忙得乱成一团。在帮他接完几个咨询电话后,我问他是不是有代理商交了*没发货,他回答说有,但是现在已发出去了。
我还是感到他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我想知道真相。胥定国并不回避我的问题,于是对我讲了这几个月内发生的事情。
第一次我离开厦门后,胥定国便一边申办公司,一边忐忑不安的等待文章发表。等待的过程是痛苦的,可更痛苦的事情还在等着他。5月初,当他跟厂家沟通发货时,具体经办的人告诉他:不交齐12万元,一件货也不能发货。胥定国一听,头都大了。无计可施的他只好硬着头皮再沟通,却没有结果。他急了,如果有了客户来,他拿不出机器给别人,岂不是等于自己作了一个我是骗子的广告?
胥定国只好再一次硬着头皮借*。但是跑了近一个月,4万元*还是没有着落。
那位经办人还告诉他,如果没有12万元,放在厂里的8万元也拿不走。事态已经严重到了*后一刻,跟厂家还没有开始合作就有了不愉快,虽然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以后呢?会不会有更多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想到这里,胥定国作出了一个更加大胆而冒险的决定:找一个家工厂合作生产。
白手起家创业,合作生产带来转机,半年赚取200万
臭氧技术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有了几十年的应用。在国内工业应用也较广泛,只是用于民用产品的不多。在国内有一些生产厂家生产消毒机,但没有确定的市场细分定位,所以很多也没有得到推广。在网上了解到相关信息后,胥定国立即通过朋友跟广东一家生产消毒机的厂家取得了联系。
让胥定国高兴的是,广东的这个厂家负责人李教授60多岁,是臭氧技术专家,拥有多部学术专著,他从事臭氧民用技术研究开发已多年,并在中山建有规范化的生产基地。近年来,利用臭氧技术开发的民用健康产品一直销往欧美及东南亚国家。在和李老进行沟通交谈后,双方一拍即合,决定优势互补,结成合作伙伴。共同生产“百事特果蔬脱毒机”。
与此同时,胥定国开始办理百事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请了生产许可,办理质量、卫生、家电等相关检验证书。
就在他焦心的时候,6月22日,第一个代理商从台州来到了厦门。这个人叫余光华,曾在公安局当特警,后来辞职下海做生意。当他在杂志上看到这篇文章,打过一次电话后,就直接到了厦门。了解了产品的性能以后,余光华当即交下了4万元*,作为定金。胥定国充满歉意跟他解释说:因为要货的人多,厂家的产品要过一星期才能运到,今天不能及时发货。
余光华很爽快地说:没关系,反正我还有4万元没有给你,我回到家后就给你寄来,你收到款了再给我发货。胥定国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放心我?就不怕我没有货发给你骗了你?余光华像老朋友一般拍着他的肩说:老弟,你是一个干大事的人!我看人很准,你不可能为了区区4万块*而丢失全中国的市常更不可能因为4万元就卖掉人格。听了他的话,胥定国很是感动。
回家后,余光华很快汇来了4万元,一共8万元进货拿下台州市的代理权。拿到这8万元,胥定国松了一口气,他把它全部投进了工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