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古称“秋迁”,意即用手揪着皮绳迁荡。据说,荡秋千,原称“荡千秋”,其俗*早为北方的山戎族所创,后来传人中原,由于汉武帝时以“千秋万寿”作为祝寿之辞,以后为了避讳便改称“秋千”。
南北朝时,从后宫逐渐传到民间。梁代《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说:“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二而推引之,名日打秋千。”《开元天宝遗事》记载: “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官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韦庄《长安清明》诗中说:“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都反映了唐代秋千之戏的情。
寒冬一过,人们换上春装,架起秋千,在空中荡来荡去,翩翩若飞,可以舒展心情、开阔视野、平衡身心、增大胆量、忘却烦恼。荡秋千对于妇女尤其适合,“无风一上秋千架,**身材比燕轻”。传统医学认为女子多郁症,荡秋千是非药物解郁的好方法。
荡秋千的健身效应是全身性的。在不断克服紧张和恐惧心情的同时。可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四肢和头部受限的情况下,骨骼肌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还有利于肌纤维体积的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