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8岁的沈女士遇上便秘难题,在网购时发现号称能“排宿便”的清肠茶还能排出“肠道毒素”,改善身材、美容养颜,于是购买服用了3个月后,不但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后来到医院进行电子内镜检查发现大肠已经变黑,沈女士十分吃惊。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表示,“宿便”、“肠道毒素”这些乍听起来十分“可怕”的说法并非医学概念,而是炒作。绝大部分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而得到改善。
“宿便”说法不科学,“肠道毒素”是伪概念。在某搜索引擎输入“排毒”,某百科网站会出现“宿便”和“肠道毒素”的概念,称肠道是人体*大的排毒器官,宿便是人体肠道毒素**。“上述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曾晶指出:“肠道是人体的消化、吸收、排泄器官,不是‘*大的排毒器官’。”
曾晶介绍,食物中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在空肠和回肠被吸收。结肠主要吸收水分,结肠内的细菌对食物残渣中的膳食纤维进行分解,结肠每天有短时的剧烈运动(阵性活动),把积聚成形的食物残渣推动到直肠。“但直肠平时是空的,并不积存**。不少广告把医学上的‘便秘’偷换成‘宿便’的概念,把少量堆积在结肠末端准备排出体外的粪便称为‘宿便’。”
此外,曾晶说,医学上没有“肠道毒素”的概念。医学上,“肠毒素”是一个病理生理上的概念,肠毒素是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内毒素,能引起腹泻、腹痛等肠道炎性反应。“而‘肠道毒素’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它实际上是指有毒有害的代谢物质,如一些吲哚、硫化物等。这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过高蛋白质的饮食不利于健康。”
预防:摩腹运动有助排便。曾晶建议,痉挛性型便秘患者应进行低纤维饮食,可适当食用含较多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香蕉、桃、燕麦片,而高粗纤维食物易刺激肠道,加重痉挛。曾晶还提到,部分想减肥的人平时吃得过分节制,肠道常空空如也,也容易引发便秘。痉挛型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无力型便秘的患者都应该养成多喝水、多运动、定时排便的习惯。曾晶说,每天应该摄入2000—2500毫升的水(含食物中的水分),*好每天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多喝酸奶、益生菌等也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其次,应当坚持每天有一定量的运动,如每天早晚可做一下顺时针的摩腹运动。她还提醒:“结肠运动是有规律的,一般在晨起和三餐后,养成和坚持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十分重要,特别是不能强忍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