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著名学者王瑶诞辰百年研讨会在京隆重召开

2014-05-09来源 : 互联网

王瑶先生

王瑶与学生、友人合影

  文/李浴洋

  2014年5月7日,为纪念**学者王瑶诞辰一百周年,“精神的魅力——王瑶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办。来自海内外的一百余名代表、嘉宾与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

  王瑶,**学者、文学史家、教育家,1914年5月7日出生于山西省平遥县,字昭琛。1934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读书期间参加一二九运动,主编《清华周刊》。1942年在西南**复学,次年考入清华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部,师从朱自清。1946年受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师,1948年完成《中古文学史论》。1949年开始写作《中国新文学史稿》,1951年与1953年分上下册出版。1952年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1978年招收了“**”后*届研究生,录取7人。此后历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等职。1989年11月13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5岁。有《王瑶文集》(七卷本)与《王瑶全集》(八卷本)行世。

  王瑶去世后,**与友人先后结集了《王瑶先生纪念集》、《先驱者的足迹:王瑶学术思想研究论文集》与《王瑶和他的世界》等书。今年又推出了“纪念三书”——《中古文学史论(典藏版)》、《阅读王瑶》与《王瑶先生**诞辰纪念论文集》,在研讨会上*发。

  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双聘教授陈平原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温儒敏先后致辞。在开场白中,陈平原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谈论王瑶先生,怀念的色彩越来越淡,思考及反省的意味越来越浓”,所以此次会议“相对忽略某书某文的得与失,更加关注其跌宕起伏、五彩斑斓的一生,理解他的得意与张扬,也明白他的尴尬与失落”。陈跃红代表北大中文系向王瑶诞辰**致敬,同时邀请了全国数十所大学的文学院院长与中文系主任列席了会议。温儒敏在发言中介绍了王瑶在中古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三大贡献。

  开幕式后,分别举行了三场专题研讨。**场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高远东教授主持,王瑶的友人与**先后发言,回忆了与王瑶交往的经历,并对王瑶在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与教育史上的地位做出了评价。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追述了自1956年开始两人在三十多年间的友谊,生动呈现了王瑶在学术与**之间不懈追求与坚持真理的精神。北京大学孙玉石教授则以与王瑶最初的与最后的交往为例,重温了王瑶为学术、为学科、为学生无私奉献的一生,并且披露了王瑶临终前的多次谈话内容。鲁迅博物馆的王得后研究员肯定了王瑶的学术贡献。中国社科院的黄侯兴研究员则以自己在王瑶指导下从事郭沫若研究的经历,说明了王瑶进行学术判断的卓越眼光与培养学生的巨大热忱。中国社科院的赵园研究员也从王瑶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求入手,揭示了王瑶精神在**以及再传**中薪火相传,并且深刻影响中国当代学术的深层原因。陈平原在发言中主要讨论了八十年代的王瑶,认为“复出”后的他迅速调整了自我定位,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学生培养上,支撑起了从1978年到1989年中国学术界中“三代同堂”的独特风景;而他在晚年开启的学术史研究的范式,也为九十年代中国思想、学术与文化转型准备了条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即席发言,表达了对王瑶的“怕”与“爱”,也对“剪刀加浆糊”式的文学史写作方式以及八十年代末期王瑶的心路历程做出了别致的阐释。

  第二场研讨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吴晓东教授主持,发言者包括王瑶**、再传**与研究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回忆了王瑶的九句“师训”,其核心是“要拒绝诱惑,牢牢把握自己所要的东西”。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吴福辉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王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的工作事迹。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卓如则从王瑶发起与领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的角度,表彰了王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格。清华大学教授解志熙从“诗”与“史”的辩证、“美化”与“酷评”的互动,以及“进步”与“保守”的交锋等方面讨论了王瑶的文学史研究的基本特征。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高恒文具体以《中国文学史论》的“史论”风格为例,分析了王瑶的学术个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怡提出应当更为充分地认识《中国新文学史稿》的学术史意义与学术价值。北京大学的姜涛副教授认为王瑶终其一生的*学与处世,都有鲜明的“一二九”一代的印记,而这正是理解王瑶及其同时代人的一个新的视野。

  第三场研讨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孔庆东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恩和研究员回忆了自己从读书时代到工作以后与王瑶的接触。王瑶生前招收的最后一个博士谢伟民另辟蹊径,贡献了王瑶在生活中的细节,补充了在学者与师者之外的王瑶形象。国际关系学院的郭小聪教授也讲述了一个**眼中的王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何锡章肯定了王瑶奠定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科学”与“民主”的传统。鲁迅博物馆的姚锡佩研究员专门讨论了对王瑶的鲁迅研究的认识。曾经报考王瑶研究生的张海波的发言主要围绕作为读者、作者与编者的王瑶与《文艺报》的关系展开,提供了考察五十年代文学界的一个新的维度。北京大学副教授王风认为,王瑶的主要学术资源除了师承的朱自清与闻一多以外,还应当包括鲁迅与陈寅恪。

  在研讨会的最后,陈平原总结致辞。在他看来,重温王瑶的“精神的魅力”的目的在于通过王瑶反思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学术与教育的经验与教训。从“学者**”到“**学者”,不但要有追怀,更要有研究,甚至直面一代人的缺陷与遗憾的勇气。他期待在友人、**与再传**外,年轻一辈也愿意并且能够阅读、思考与对话王瑶的学术遗产。

  作为纪念王瑶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的主要部分,研讨会历时一天,圆满结束。5月8日,部分会议代表前往太原,继续参加山西省作家协会组织的纪念活动。此后,会议主办方还将筹划会议论文集的出版与以青年学者为主体的研讨会。《文学评论》、《北京大学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现代中文学刊》等国内重要的学术期刊也已经或者即将发表专题文章进行纪念。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