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奶粉门"的思考

2011-07-28来源 : 互联网

如果在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我们看到的只是严格的专门整*和运动式执法,以求尽快减少负面影响**行业形象,那么在制度的层面上,很多更为本质性的**问题,就很有可能会得以完整保留。

2009年的*后**,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传出消息:上海熊猫乳品公司因**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而上海熊猫乳品问题早在2009年4月就已查处,但在之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一直对公众“保密”。

在影响波及全世界的“奶粉门”事件之后,在中国乳业终于迎来全面复苏的语境里,此事让人感觉特别扎眼。20多天前,陕西金桥乳业公司被查出5.25吨问题奶粉,其中11袋275公斤奶粉三聚氰胺超标。上海熊猫和陕西金桥的问题奶粉,都是使用了当年遗留的含有三聚氰胺的有毒奶源所致。这充分说明:当年添加三聚氰胺作为行业潜规则时,遗留下来的有毒奶源并没有被**销毁。相反,一部分仍可能存留于某些企业的库房,或以较低价格在市场上变卖。

在生产与销售之间的中端环节,在未被严格监管的各个领域,有多少有毒奶粉被私下隐藏,又有多少有毒奶源被变相买卖,都还是未解之谜。

一个简单常识是:只要有毒奶源未被**销毁,就必然会继续在市场上贩卖,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危害食品安全。这个意义上,我们真的很难判断,“奶粉门”究竟只是上海熊猫乳品等少数企业的旧病复发,还是本身就从未得到过真正*愈?公众疑惑在有关部门依然不肯放弃的“保密”态度中,再次得到印证和强化。我们为何总是一错再错?

如果在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我们看到的只是严格的专门整*和运动式执法,以求尽快减少负面影响**行业形象,那么在制度的层面上,很多更为本质性的**问题,就很有可能会得以完整保留。只要时间的魔手慢慢唤醒遗忘,一个*乱循环就将重复上演。从这个意义上说,“奶粉门”背后,利润驱动的企业失信旧病复发,与政绩驱动的监管理念从未*愈,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